首页 理论教育 主要因素决定国家间贸易利益差异

主要因素决定国家间贸易利益差异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假设南北食品价格相等且南方国家的劳动生产率低于北方国家。结果表明,产品的价格最终取决于食品以及该产品的劳动生产率。因此,即使南方国家初级产品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与北方国家一样快,其初级产品的价格也会低于北方制成品的价格,从而造成南方国家的贸易条件恶化。其贸易条件恶化的原因主要来自食品生产的劳动生产率低下,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改善南方国家在国际收益分配中的不利地位。

主要因素决定国家间贸易利益差异

对于决定贸易利益的国家间差异的原因,现有文献主要存在以下观点:

1.资本主义的垄断与积累

依附论与不平等交换理论将贸易收益差异的原因归结为资本主义体系的垄断与积累,认为资本主义生产体系及其形成的国际分工格局、国际交换体系和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是国际收益不平等的根源(Santos,1970)。埃及学者埃米尔·阿明(2008)指出:“中心国家(发达国家)依赖其对技术、金融、自然资源、通信以及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垄断,抵消了外围地区(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影响,使外围地区的生产活动贬值,使新的垄断活动增值,并且使中心从中获益。结果就是,在世界规模的收入分配领域出现一个新的——比从前更不平等的——等级结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贸易条件差异的原因在于发达国家垄断资本的作用,由于发展中国家商品市场是近乎完全竞争的,而发达国家的创新技术产品是垄断的,这就造成了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恶化。

2.市场势力

Henderson(2005)和Gereffi(1999)认为在全球商品链上不同环节之间的地位是不平等的,那些在商品链上处于主导地位和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垄断力量的环节在中间品贸易利益分配上将拥有控制权。Foster等(2008)从微观企业层面区分了生产率(productivity)与利润率(profitability)的差异,其分析结果表明,企业利润率与产品的市场势力呈正相关关系,产品市场势力越强,企业的利润率就越高。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也肯定了市场势力对收益国际差异的作用:张小蒂和朱勤(2007)认为,由于我国企业普遍缺乏市场势力,致使发达国家跨国公司通常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主导地位;宋玉华和朱思敏(2008)基于产业组织理论模型的研究证明,垂直专业化分工下,生产与贸易的利益分配与中间产品价格密切相关,而中间产品价格在国内要素价格与交易成本一定的情况下,取决于该国中间产品市场势力的大小;张纪(2006)也认为市场结构决定产品内分工收益分配

3.技术水平差异与技术进步

尽管许多学者都肯定技术水平差异与技术进步是导致贸易收益差异的主要原因,但对于技术进步究竟是扩大还是缩小贸易收益的国家间差异则存在一定分歧。大部分学者的研究表明,发展中国家技术进步有利于其在贸易收益分配中的地位,缩小贸易收益的国际差异。

Krugman(1979a)构建了一个技术转移模型证明,一国技术进步对其比较优势及其贸易利益格局的影响,取决于要素在该国各产业间的转移以及技术在国与国之间的转移状况。随着南方国家(发展中国家)技术引进速度的加快,其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种类也将增加,所获得的比较利益也会增加,这有利于缩小南北收入差距;而北方国家(发达国家)技术创新速度的加快和南方国家引进技术的放慢则将导致北方国家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种类增加,所获得的比较利益也增加,南北收入差距将扩大。(www.xing528.com)

发展经济学家刘易斯构建包含制成品、初级产品以及食品三类产品的理论模型,假定北方国家以生产和出口制成品为主,南方国家以生产和出口初级产品为主,南北双方都生产食品。假设南北食品价格相等(运输费用假设为零)且南方国家的劳动生产率低于北方国家。结果表明,产品的价格最终取决于食品以及该产品的劳动生产率。因此,即使南方国家初级产品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与北方国家一样快,其初级产品的价格也会低于北方制成品的价格,从而造成南方国家的贸易条件恶化。其贸易条件恶化的原因主要来自食品生产的劳动生产率低下,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改善南方国家在国际收益分配中的不利地位(Lewis,1969;Lewis,1980)。Gomory和Baumol(2000)认为当前全球化经济下国际贸易领域以工业制成品、技术的快速流动以及得益于规模经济的大企业为主要特点,在这种情况下一国生产能力的进步通常是以他国利益受损为代价的。而Samuelson(2004)以中美两国为例的分析也同样表明,发展中国家在发达国家具有比较优势产品上的技术进步将导致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长期受损。

与上述文献观点相异的是Findlay(1980),及Ravikumar和Waugh(2009)。前者研究发现,发展中国家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或投资的增长是导致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恶化与人均收入下降的原因,他指出如果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不能得到改善,则无法获得利益;后者利用包含中间品贸易的模型进行的研究则发现,决定贸易利益差异的原因主要在于要素的数量和技术水平,一国拥有的资本和劳动要素越多或技术水平越低,反而其获取的贸易收益就越多。

国内文献如李真(2009)与欧阳秋珍和陈昭(2011)等也分析了技术进步对贸易失衡的影响,前者基于数理模型验证了有效技术外溢、自主创新以及国内人力资本存量都对我国与G7间的贸易利益分配格局产生不一致的影响,后者的研究则表明国内研发支出能够提高我国技术水平,从而减小我国同主要贸易伙伴单位美元包含的劳动时间差距,改善我国同主要贸易伙伴间贸易利益分配失衡状态,而且改善程度大于通过进口方式吸收国外技术溢出获得的技术进步。显然,这些文献均存在的隐含前提是贸易利益分配的失衡来源于中国与发达国家间的技术水平差异。

4.发展中国家的低工资水平

希腊学者Emanuel(1969)的不平等交换理论将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恶化的根本原因归于工资的低水平。他认为工资的低水平意味着产品的出口价格就低,而发达国家的工资水平高,其出口价格就高,所以发展中国家即使是出口工业制成品也会遭受贸易条件恶化的损失,而发达国家即使出口初级产品也仍然会从贸易条件中获得好处。

还有的文献将贸易收益差异的原因归结于人口数量、资产专用性和政府作用等其他因素:如徐建斌和尹翔硕(2002)通过构建数理模型分析发现消费偏好与相对人口比例决定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过于丰裕的人口是发展中国家获利较少的主要原因;李国学(2009)的研究则表明资产专用性是决定全球生产网络成员间收益分配的主要原因,成员的收益份额随着自己专用性投资的比例和重要程度的上升而增加,随着对方专用性投资的比例和重要程度的上升而减少;Cruz(2008)通过比较中国与墨西哥的全球化道路,认为仅仅依赖市场的力量(自由贸易)是无法获得贸易利益的,必须有政府力量的介入,即要使得贸易成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是有条件的;张伟等(2013)将中国出口企业增加值率偏低的原因归结于政府的干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