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初步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探析

初步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探析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剩余29个评价指标均纳入初步指标体系,根据相关权威指标体系和建筑行业规范标准确定指标名称,例如,“建筑密度”转化为“容积率”。综上所述,初步构建出精准扶贫易地安置项目宜居性评价的指标体系如表3.2所示,共计有35项二级指标。

初步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探析

立足精准扶贫易地安置项目宜居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内涵及构建原则,在整理上一小节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依据的基础上,由项目所在区域情况、项目自身配套设施情况、项目住房情况以及项目居住对象情况,由宏观至微观,初步得出精准扶贫易地安置项目宜居性评价的一级指标体系。

(1)区域空间环境。包括安置项目所在区域及自身的生态环境等情况以及安置项目的区位情况。重点考查人居环境中的自然系统以及受到区位影响的居住系统。可以考查指标有:安置项目所处区域的地形地貌、空气质量、噪音污染情况、水体质量,安置项目的区位条件(与要点距离),安置项目的绿化率、容积率景观设计以及卫生情况等。依照指标评价结果来判断安置项目的选址是否合理,是否能满足易地搬迁群众对新社区的要求。

(2)社区配套设施。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两个方面,细分有基本的供电供水、网络通信,以及支撑人类系统和社会系统的教育设施、医疗设施、文体娱乐设施、商业设施等。这部分的重点在于考察安置项目居民的基本生活条件情况及生活便利程度,主要考察人居环境中的支撑系统。

(3)住房功能质量。主要包括住房的质量安全、功能设置、户型设计、内环境等,考察上述设置是否在满足基本居住条件的基础上注重提升舒适性,属于人居环境中的支撑系统和居住系统。

(4)居民发展活力。主要考察安置项目对于搬迁居民来说,其具备的产业基础及可持续发展能力两个方面。同时还考察安置区对居民的管理、居民之间的社交网络以及居民自身的定居脱贫意识等。该项一级指标主要属于人居环境中的人类系统和社会系统。

由图3.1得到,国内有关宜居性评价体系的高频指标有30个。其中,频数排在第22位的“便民服务设施”可以由其他指标“公共交通设施”“警务消防设施”“养老设施”“文体娱乐设施”细化,予以剔除。剩余29个评价指标均纳入初步指标体系,根据相关权威指标体系和建筑行业规范标准确定指标名称,例如,“建筑密度”转化为“容积率”。

结合建筑行业规范标准,将国家相关“精准扶贫易地安置项目”宜居性的规范要求从上述29个评价指标中逐条进行查找,对未涵盖在内的、有缺失的关注点进行评价指标的补充。根据《“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 《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对安置住房要满足基本需求、保障质量安全的要求,补充“住房安全质量”指标,结合《住宅建筑规范》中对室内环境的要求,补充“室内通风采光”指标。根据《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中国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对安置项目需统筹考虑将来某一时刻的人口流量流向情况、可持续发展以及贯彻“以人为本”原则的要求,结合搬迁对象未来家庭人口结构的变化,补充“户型可调整性”指标。同时,考虑搬迁对象的实际经济情况和易地搬迁安置方式的特殊性,因安置住房的装修情况直接影响搬迁群众的安置流程和居住体验,故补充“装饰装修情况”指标。

根据《“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中国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中强调的精准扶贫、产业配置、搬迁群众后续就业保障等可知,精准扶贫易地安置项目和一般住宅社区项目的核心区别之一是居民的特殊性导致的就业要求。将上一小节中频数排在第17位的“就业前景”指标细化为“产业基础”“产业发展”和“因户因人施策”3项指标。(www.xing528.com)

综上所述,初步构建出精准扶贫易地安置项目宜居性评价的指标体系如表3.2所示,共计有35项二级指标。

表3.2 精准扶贫易地安置项目宜居性评价的指标体系(初步)

续 表

续 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