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可以看出国内与国外在安置房的相关研究领域侧重点有所不同。国内对安置房的研究热点和宜居性相关的主要是对安置区的规划研究,包括整体规划、户型组织、景观设计;而国外更多地把目光放在“以人为本”的思想上,对安置房的研究更多的是对被安置对象对安置房满意度的研究以及对安置房的评价体系研究。
从国内对安置房研究的热点之一是安置房住宅区的规划研究可以看出,国内学者比较关注安置房整体的可适性、变通性、舒适性等。但仅从整体规划、户型结构、景观设计这几个方面来考虑提升安置项目的宜居性还是比较片面的,应针对不同的被安置对象,进行更为全面系统的考量。例如,将安置项目的区位情况、产业发展前景等因素纳入考量范围。
从国内外不同层面宜居性的研究现状可以看出,国内外学者人居环境的宜居性形成了大致相同的理念,同时又不断丰富其内涵,把理论分析与实际的考察对象情况相结合,构建出具有针对性的评价体系。(www.xing528.com)
但是目前国内外的评价体系大多是从更为宏观的角度,如自然、社会、经济、文化情况来构建评价指标,而在住宅的微观要素方面涉及较少。我国学界不乏有许多人居环境的评价研究,但迄今为止在人居环境交叉学科研究方面以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面,理论尚不系统、完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类对人居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人居环境研究亟须在纵向深度和横向广度方面加以推进。此外,不论是大的城市层面,还是小的社区、住宅层面,抑或带有特殊属性的社区,例如,传统民居、老年公寓等,都是人居环境适宜性研究不可或缺的方面,其区别只是研究范围的大小不同以及研究对象的特点不同。现有相关文献启发了本书的研究思路:要立足于具体研究对象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宜居性评价的影响因素范围,并构建适宜的指标体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