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喝水的工具。杯子的发展,也跟人类历史的发展一样,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起伏跌宕的过程。从最初用树叶简单折成的“杯子”,发展到制作简单的竹杯、木杯,再到工艺考究且集艺术、观赏、实用为一体的陶瓷杯、玻璃杯,以及象征着高贵的金杯、银杯,杯子的变革见证了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最初,杯子仅是喝水的工具,作用是为人类提供最简单的生活需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杯子的作用越来越广泛:喝酒、喝茶、喝牛奶、喝咖啡……凡是与“喝”有关的,几乎都离不开杯子。
随着近现代科技的发展和抽真空技术的应用,杯子的功能又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保温。此时,不锈钢真空保温杯应运而生,给这一传统而又古老的器皿家族注入了新的科技元素,并使其拥有了强大的魅力,迅速在世界各地流行起来,口杯行业发展因此开辟了广阔的新天地。
保温杯是由双层不锈钢经真空处理制成的盛装液体的容器,顶部有盖,密封严实,真空隔热层能使装在内部的水等液体延缓散热,以达到保温的目的。它是由保温瓶发展而来的,保温原理相同,只是为了使用方便而做成了杯。
热力传播有三种途径:传导、对流和辐射。保温杯的瓶塞利用低传导性能的材料对口部进行密封,减少热量的传导;内胆和外壳之间的真空层很好地阻断了热力的对流;而内胆镀银等工艺处理,有效地减少了热辐射,从而达到了保温、保冷的效果。
1643年,意大利人托里拆利创造出汞气压表后,提出了著名的真空理论。托里拆利在实验中将充满水银的玻璃管倒置于水银槽中,水银下降至一定高度即停止降落。此时,在管内水银上面除了水银蒸气外,并无任何物质,因为水银蒸气的气压极低(在20℃时只有0.0012毫米汞柱),所以几乎可看作是真空,这就叫作“托里拆利真空”。这个理论对保温瓶的出现具有重大意义(图1-1)。
图1-1 托里拆利实验示意图
1879年,为了储存实验室的液化气体,德国物理学家瓦因听从了霍里德教授的建议,用两层中间为真空的薄玻璃制作容器。1881年,他撰写了论文《瓦因霍里德瓶》。
1890年,英国化学家盾姆斯·久阿尔改进了瓦因霍里德瓶,在内瓶壁的外侧镀上一层水银,降低了热辐射,减缓了热量通过玻璃的散失,于是久阿尔瓶诞生了。
真空瓶的实际发明人是英国化学家和物理学家、苏格兰人詹姆士·杜瓦(James Dewar)(1842.9.20—1923.3.27)(图1-2),他是剑桥大学和伦敦英国皇家学院教授,从事极低温度液体的相关研究。1891年,他在-240℃下,制出了液态氧。1892年,杜瓦在英国科学研究所讲“液化气”课程。为了保存液态氧,使教学更好地进行,他请玻璃工匠为其制作了一个双层玻璃容器,并在两层胆壁上涂满水银。然后,他抽掉了两层之间的空气。这样的玻璃双层壁真空瓶是储存液态气体、低温研究较理想的容器和工具,世称“杜瓦瓶”。直到今天,位于伦敦的英国科学研究所,还有一个重要而珍贵的保存品,就是早期的杜瓦真空瓶(图1-3)。
图1-2 实验室里拿着杜瓦瓶的詹姆士·杜瓦
图1-3 收藏在伦敦研究所内的早期杜瓦瓶
事实上,这样的瓶,热不能传进去,也不能散出来,对所存之物不管是保冷或保暖都是非常有效的。但当时,发明人杜瓦并没有认识到真空瓶的广泛用途。他雇用了两名德国吹玻璃工匠制造这种真空瓶,只是用于教学和研究工作。他也曾申请过英国专利(GB 439/1893),但该申请仅涵盖抽去空气形成真空,而不是将其制成相应的容器。
1903年,当年被杜瓦雇用的两个德国吹玻璃工匠之一赖因霍尔德·伯格(Reinhold Burger)对杜瓦瓶进行了改进,并于1903年10月1日申请了德国专利,申请号为DE 170057,名称为《具有封闭真空空腔的双层壁容器》。同时,他也申请了美国、英国专利。该专利的改进之处在于:在双壁形成的真空空腔中加入加固件,避免双层真空瓶壁因盛水等压力而爆破,并在说明书中指出该容器作为保温瓶等日常用具使用时,应配装像类似军用水瓶这样的外壳(图1-4)。
如所提供的该专利说明书附图所示,左图为容器垂直剖视图,右图为左图中沿A-B截面的剖视图,容器a具有镜面涂层c的双瓶壁b,在双瓶壁b形成封闭的真空空腔d中设置有由石棉纸板或类似有弹性导热性差的材料制成的衬垫e,该衬垫e在空腔中与双壁b轻轻相接触,衬垫e由细线f和g穿成串并固定,细线f是环状的,细线g是直线状的。
1904年,伯格和另一名德国吹玻璃工匠在柏林成立了公司(Thermos GmbH),该公司的名字来自于对这种真空瓶命名的公开竞标活动。在该活动中,一个慕尼黑居民提出从希腊词“therme”(热)衍变成“thermos”来命名这种真空瓶。其后,Thermos公司又将“Thermos”注册登记为商标。
1906年,伯格又对上述专利进行了改进,并同时申请了德国、美国和英国专利。美国专利的申请日期为1906年10月23日,该申请于1907年12月3日被授予专利,专利号为US 872795,名称为《具有壁间真空空腔的双层壁容器》。改进之处在于设置于双层壁间的加固垫块不再用细线和细线环固定,代之以用壁的不同凹凸方式或凹凸环来固定热传导性差的弹性材料,如石棉、软木垫块或环,从而对真空双层容器进行加固。
图1-4 《具有封闭真空空腔的双层壁容器》专利说明书
1907年以后,Thermos授权他人在美国、英国、加拿大各设立一家公司生产保温容器,产品很快销往世界各地,并在英国和很多其他国家登记注册了商标(图1-5)。市场红火也导致了不少诉讼,但是诉讼结果也不总是对其有利的。1910年,在英国,当他们告Isola公司侵犯了其商标专利权时,Isola公司反诉其专利无效。法官认为,保温瓶的概念已包含在杜瓦瓶中;所以,他们被判败诉。1962年,他们就“Thermos”的商标权,对美国一家名叫Aladdin Industries的同行制造厂提起了诉讼,也以Thermos公司败诉结案。败诉原因是“Thermos”(热水瓶)早已是很多人熟知的名称,通用商品名“Thermos”(热水瓶)不能作为注册商标。(www.xing528.com)
随着时间的推移,保温瓶产品一直在不断改进,例如在沙克尔顿(Shackleton)对南极探险和波里(Peary)对北极探险以及莱特(Wright)兄弟早先飞行中都使用过保温瓶。
1913年,William Stanley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只真空全钢保温瓶(低真空、钢铁基材),并创建了STANLEY品牌(图1-6)。
20世纪初,英国冶金科学家亨利·布雷尔利发明出了不锈钢,并在1916年获得专利权,之后不锈钢投入市场,被广泛运用。不锈钢材质的耐摔特性,弥补了玻璃内胆易碎的缺点,且不锈钢还具有耐腐蚀性,更符合市场的需求。于是,不锈钢保温瓶出现了(图1-7)。
图1-6 William Stanley先生及其在1913年申请的专利
图1-7 早期的STANLEY保温瓶产品
科学和技术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杠杆,是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基本要素。一般认为,科学是纯粹的理论,技术是工具和方法,它们两者都是人类所创造的重要财富。真空理论提出后,抽真空技术的不断进步,承载了科学和技术两方面的能力,因而能够按照社会的需求向社会提供人类生存发展所需要的商品,满足人们生活的各种需求。
1654年,德国人葛利克发明了活塞真空泵。
1905年,德国人盖得发明了机械泵。
1906年,皮拉尼发明了热阻真空计。
1913年,德国人盖得又发明了分子泵。他利用分子牵引的原理研制成功了第一台能获得高真空的分子泵。
1936年,希克曼发明了分馏式油扩散泵。
1937年,潘明发明了冷阴极电离计,使真空技术在获得和测量两方面基本完善。
从真空理论的提出到全球第一只保温瓶的发明,经历了两个半世纪;而真空技术的不断突破,让保温瓶从实验室逐步走入寻常百姓家庭。到了20世纪50年代,保温瓶的销量达到了一个高峰,这个时期的家庭野餐、海滨远足和野外露营都会携带保温瓶。
20世纪70年代,日本酸素株式会社(Nippon Sanso K.K)利用高真空技术对这种双层不锈钢容器进行改良:夹层里不再填充炭粒,而是运用高真空的方式进行抽真空。1978年,该公司研发出不锈钢双层高真空保温瓶;1979年,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只商品化的不锈钢双层高真空保温瓶,并于1981年开始正式生产、销售。从此,不锈钢双层高真空保温瓶开始进入保温容器市场,更为保温容器用品带来了划时代的变革(图1-8)。
图1-8 1979年,膳魔师的广告宣传
此后十年间,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地区先后成为国际上保温瓶的主要出口地区。
不锈钢保温杯有坚固、耐摔、耐用的特点,且体积小、便于携带,从而更好地满足了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