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生态资源较为丰富,或者在生态建设扶贫工程中发展较好的区县,贵州省政府大力鼓励产业调整与产业融合,在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同时,进一步改善贫困区县居民的经济状况。贵州省积极发展生态产业链,推广特色产业,在完成扶贫工作的同时,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可持续发展。总结贵州省的产业融合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生态循环产业扶贫、生态特色产业扶贫以及旅游生态产业扶贫。
生态循环产业扶贫。贵州省历来重视农业创新和产业综合发展。水里养鱼、田里种稻的生态系统养殖模式,草地种植与畜牧业结合模式等立体农业发展模式都是贵州省农业创新的典型。毕节市将林业与养鸡业结合实现生态养殖模式。鸡粪可以作为肥料供给草场生长,草地则为鸡的生长提供自然环境。
生态特色产业扶贫。贵州省强调生态发展与产业发展同时推进,推进产业发展与产业融合。依据各地不同的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布局。给予龙头产业优惠政策,鼓励其积极建设产业,发挥龙头产业的区域效应,带动周边农户发展脱贫。例如,贵州省重点发展中药材产业,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链条,推动产业融合。药材经过加工制药后,经济价值增长,提高了产值以及资源利用率。贵州的医药快速发展为贫困人口致富以及环境保护作出了卓越贡献。[11](www.xing528.com)
旅游生态产业扶贫。旅游资源是贵州省的一大特色。传统的民族风情、独特的自然景观,贵州的旅游业一直以来在全国都名列前茅。因此,贵州省积极利用各地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推动旅游扶贫。例如,铜仁市佛教文化盛行,景点众多。利用佛教文化打造生态文化品牌,带动周边旅游文化经济走廊建设,带动其他旅游服务业发展,不仅实现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时也促进了贫困人口的经济改善。[1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