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委、省政府要求,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贵州省要始终坚持把“三变”改革作为农村改革的“牛鼻子”,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突破口”,作为农村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的“新引擎”,聚焦“股份农民”这个核心,围绕人、地、钱、农业经营主体、村级集体经济五个要素,激活农村自然资源、存量资产和人力资本。2017年,根据政策文件部署,贵州省内所有县(市、区)均已启动改革试点,共有2500多个村开展“三变”改革,已经在全省范围内取得显著的总体成效,并形成可以复制和推广的改革经验和运作体系。
1.推动贫困地区脱贫
贵州省“三变”改革对于贫困地区脱贫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贫困发生率逐年降低且贫困人口数量不断减少,贫困县陆续“脱贫摘帽”,贫困户逐渐退出帮扶行列,贫困群众所能支配的各类资源进行折股量化后极大地增加了资产性收益,贫困户转变为股民身份,在拥有保底收入的同时享受着资产经营所带来的分红和收益,这也成为贫困群众具有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的“双项收入”。贫困农村地区的“三变”改革有效激发了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增强了他们摆脱贫困的致富信心,形成良好的脱贫攻坚的文化氛围和社会环境,有序引导返乡农民就业创业。各地充分利用“三变”改革的各项优惠政策,开辟着新一轮的农村增收机会和收益空间。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贵州省减贫120.8万,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底的26.8%下降至2016年底的10.6%,1个贫困县完成国定摘帽标准的第三方评估工作、1500个贫困村摘下贫困标签,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5]截至2017年10月,贵州省已在88个县(市、区)的968个乡镇2532个村开展“三变”改革试点,实现县域全覆盖。其中,贫困乡镇369个贫困村1232个。改革涉及农村人口708.2万,其中贫困人口87.3万。贵州省已组织试点村集体资源入股84.66万亩,资源折价入股26.68亿元;整合35.28亿元财政资金投入试点村“三变”改革,撬动98.96亿元社会资金投入“三变”改革。农民以承包地等资源入股227.28万亩,以资金入股12.48亿元,实现232.83万农民变股东,其中贫困人口55.25万。仅在2017年上半年,贵州省“三变”改革实现分红8.7亿元,入股农民人均分红373.7元,有力助推了脱贫攻坚。[6]
2.增强农村集体经济
贵州省在“三变”改革中充分鼓励乡村精英、地方能人等乡村主体将村集体资产、农民土地和闲散资金集中起来,以“村集体+农户、合作社+农户、公司+合作社(村集体)+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形式兴办或引进优势产业项目,这种多样化的合作模式保障了农户的主体性地位,农户的选择权、知情权、监督权等法定权利得以实现,他们既能获得资产性收入,又能通过参与合作社或公司的产业项目,获得相对稳定的劳动性收入。贵州省在推进农村“三变”改革时,始终坚持着“联产联业、联股联心”的基本原则,真正将农民、合作社、公司等主体紧密联结起来,形成一股推动经济发展和收益共享的整体合力。农村集体经济的体量不断增加,为农村可持续发展和社区转型添注强劲动力。贵州省雷山县方祥乡格头村采取“合作社+”的发展方式壮大村集体经济,多渠道多方式引进项目,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格头村在坚持土地公有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的前提下,围绕“稳增长、保安全、促和谐”的要求,在生态资源丰富的基础上,“三抓”积极作为,促进“三变”改革显成效。截至2016年12月,格头村稻田养鱼实现资源变资产15亩,中药材种植(铁皮石斛、青钱柳)实现农民变股民40户、资源变资产4600亩;发展茶叶、葡萄等产业实现农民变股民140户、资源变资产1600亩、资金变股金18万元,通过旅游业、农家乐等实现全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分别达85万元、18万元、28户。2016年上半年,村民人均收入达5830元,146人实现脱贫。[7](www.xing528.com)
3.促进集体产权改革
贵州省“三变”改革,通过农村的各类资源以存量折股、增量配股、土地入股等多种形式,推动农村资产股份化、土地资源股权化,盘活各种资源要素,并引入市场化的作用机制,将资源与资产对应起来,继而通过因地制宜地发展中草药、生态旅游等产业,形成农村资产的规模效应和增量模式。“三变”改革股权架构的不断完善有助于明晰界定并尊重产权归属,保障了农民“耕者有其股”,增加了农民的资产性收益,促进了农业经营方式变革。“三变”改革中的土地得以实现市场化流转、规模化经营、组织化管理,能够将以往农村地区抛荒的土地再度利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农村地区土地流转市场的形成。贵州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为深入推进“三变”改革打下了坚实基础。2017年7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林业局发布《关于表彰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六盘水市成为贵州省两个受表彰的市县之一。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六盘水以“三变”改革为引领,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现森林资源“四个效益”最大化,促进了群众增收,助推脱贫攻坚取得新成效。六盘水市林业实现“三变”改革全覆盖,林地资源变资产15.6万亩,整合转股资金6.2亿元,入股受益农民达39.3万,其中贫困人口11.3万以上,农户户均年增收3625元。2017年6月,水城县被列为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新增试点单位。7月,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示范点在钟山区大河镇启动,实现了六盘水市集体资产股权量化零的突破。7月5日,农业部在盘州市举办土地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试点总结交流活动,对六盘水市两年来土地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试点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六盘水市通过“三变”改革,在“耕者有其田”的基础上实现“耕者有其股”,探索出了一条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新路。[8]
4.强化基层组织建设
第一,贵州省“三变”改革中多个试点地区形成“党建+三变+农户”的运作模式,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增强了党组织的核心领导能力、判断决策能力、服务供给能力、依法办事能力和纠纷化解能力,由点到面的联村党委建设有助于地区统一领导、统筹规划、统一布局,高效整合和配置各类资源,实现了联合联动发展、区域共同开发、社会共同治理。第二,“三变”改革有力推动了村委会组织建设,破解了以往村委会权威丧失、自治能力不足、资源调配受阻等基层运作困境,基层社区自治空间得以塑造,群众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积极性得到提高。第三,“三变”改革加快了农村经济组织建设,有效缓解了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滞后、经济组织组建步伐缓慢以及流转资金储备不足等现实短板,农民专业合作社、公司、产业园等参与市场竞争的经济组织发展迅速,吸纳了绝大多数的股份化农民,进一步巩固了“三变”改革中“农民变股民”的阶段性成果,基层社区的组织化水平明显提升,农民间的集体行动得到有效保障,有助于打造社区利益共同体和情感共同体。贵州省铜仁市在2017年印发的《铜仁市深入推进“民心党建+‘三社’融合促‘三变’+春晖社”改革实施意见》中指出,在总结“三变”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围绕“民心党建+‘三社’融合促‘三变’+春晖社”改革思路,通过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供销社、农信社功能,促进农村生产力、生产关系和资源要素等更好融合,推动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