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举措,而产业扶贫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业的选择。贫困地区发展产业需要因地制宜,根据地理特点、气候、市场等特点有针对性地发展产业扶贫,精准定位。
贵州的地貌属于高原山地,是中国西南岩溶地区的核心地带,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喀斯特地貌出露面积占71%,石漠化区域已达3.59万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的20.39%,山地、丘陵、喀斯特地貌面积比重大,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贵州传统农业以粒作物、根茎作物为主要产品,广种薄收。这种农业生产形态制约着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是重要的致贫原因。由于没有平原面积支撑的特殊自然地理条件,贵州省难以套用其他地区的农业现代化模式。走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路子成为贵州立足于自身资源禀赋作出的最佳选择。
在“十二五”期间重点推进八大特色优势产业的基础上,贵州省结合全省五大新兴产业发展总体要求,立足区域优势和产品优势,“十三五”期间,把生态畜牧业、蔬菜、茶叶、马铃薯、精品果业、中药材、核桃、油茶、特色杂粮和特色渔业等十大产业作为产业发展的重点,构成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产业体系。同时,依据省内各区域自然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进行区域规划,形成了立体、多元、复合的产业空间布局。此外,贵州省始终坚持新发展理念的要求,从项目审批环节就掌握好产业项目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减贫效益并重,牢固树立创新、绿色、开放、协调、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走出一条具有贵州山地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贵州省在产业扶贫工作中创造性地提出“三个十”工程,包括“十大扶贫特色优势产业”“十大扶贫攻坚示范县”“十个扶贫产业园区”。“三个十”工程成为推动产业扶贫工作的重要抓手。(www.xing528.com)
其一,“十大扶贫特色优势产业”是贵州省根据当地自然资源禀赋,结合市场需求,决定重点发展的农业产业。在全省层面整体规划,实现产业功能与产业特色的区域划分。围绕“全国无公害有机农产品大省、全国蔬菜大省、全国最大马铃薯产地、全国地道中药材主产省、全国绿茶产业大省”等目标,贵州省大力打造茶叶、马铃薯、蔬菜、中药材等十大扶贫产业。截至2018年9月,贵州省完成玉米调减替代经济作物种植785万亩,通过产业扶贫带动143.73万贫困人口增收,脱贫攻坚成效显著。全省蔬菜种植面积累计1926万亩(次)、产量2826万吨、产值688亿元,同比分别增加22%、11%和17%;食用菌种植规模17万亩(亿棒)、产量51万吨、产值6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3%、117%和35%。截至2018年8月底,全省茶园面积753万亩、投产茶园面积560万亩、产值342亿元;生态家禽出栏16851万羽、禽蛋产量29万吨、产值145.86亿元,同比分别增加85%、105%、88%;中药材种植面积434万亩、产量9.45万吨、产值10.10亿元。十大产业在全国占据一定优势地位。如茶叶、辣椒和刺梨等种植规模居全国首位,马铃薯种植规模居全国第二位,中药材、荞麦种植规模居全国第三位,蓝莓种植规模和大鲵存池数居全国第四位。在推动产业规模化生产的同时,贵州省从注重产品数量向数量和质量并重转变,通过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的有机农产品,推进标准化、产业化生产的模式,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狠抓农产品的质量把控。优质的农产品具有潜在的市场竞争优势。贵州的优质农产品成为“黔货品牌”建设的基础,成为“黔货出山、风行天下”的法宝。“十大产业”在全国市场范围内正在逐渐形成一定的影响力、竞争力。
其二,“十大扶贫攻坚示范县”是贵州省突出产业重点、打造产业亮点、发展产业特色的重要举措。贵州按照竞争入围的办法,每年扶持十个扶贫攻坚示范县,对入选贫困县每年安排超过8000万元的财政扶贫资金,重点打造2—3个产业。同时通过探索项目资金引导产业发展、实行贷款贴息、以奖代补等方式,鼓励各县积极发展与自身实情相符的特色优势产业。示范县建设是调动县一级工作积极性的有力激励措施。各地按照自身特色,扎实推进各县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
其三,“十个扶贫产业园区”在产业扶贫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贵州省坚持把农业园区建设作为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的主平台、主载体、主战场,统筹谋划产业布局、基础支撑、主体培育、功能配套、要素集聚等各种因素,坚持全境域发展、全产业推进和全要素提升,坚持省市县乡四级协同推进,做大园区总量,形成乡乡建园区、县县有平台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同时,以产业园区为平台,发展产业互动融合,突出农业功能拓展。按照“接二连三”的发展思路,推进园区全产业、多业态、多功能、多模式融合发展。通过与美丽乡村、乡村旅游和生态建设的有机结合,打造了一批主导产业突出、休闲功能配套、适度规模发展、旅游要素差异配置的休闲观光与乡村旅游目的地。此外,农业园区作为农业科技集成创新和示范推广的重要平台和孵化中心,通过强化科技支撑,提高园区农业科技水平,实现农业园区提质增效、提档升级。在实践过程中,扶贫产业园区的带动作用显著,尤其是对于贫困县的示范带动作用。贵州省460多个省级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已实现优势特色产业和县域全覆盖。园区完成投资1377亿元,综合产值2420亿元,入园企业达5433家,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6257家,园区从业农民504万人,产业新增带动贫困人口71.6万。2018年共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3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