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李克强总理在达沃斯论坛上提出的口号,为的是支持和鼓励中小微企业参与到创新创业中去。2015年3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文《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15〕32号)。意见提出:要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支持创新创业公共服务,鼓励科技人员和大学生创业,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有关精神,共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国务院同意建立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牵头的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各级政府、省市和地区积极贯彻落实中央精神,推动创业教育、传播创业理念、提升创业技能、促进创业就业,各种主题的创新创业大赛层出不穷。
同时,创新创业教育是素质的教育,能够培养符合未来发展的人才,创新型人才应具备三种能力:其一是创新思维能力,可通过参加大赛对能力进行锻炼;其二是逻辑思维能力,可以通过描摹商业计划书对逻辑思维进行锻炼;其三是系统分析能力,也就是说服力。本节为大家介绍几个全国性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分别是挑战杯、“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和“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这三大赛事有机结合,互相补充,按照国家提出的具体要求对于创新创业大赛氛围的营造及项目的实施、落地和执行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共青团中央“挑战杯”竞赛
1998年5月,清华大学首届创业计划大赛正式拉开了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的序幕,在比赛中,有一个创业团队获得5250万元的风险投资,在全国高校学生中引起了强烈反响。此次大赛的成功举办引起了教育部、共青团中央等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1999年1月,国务院在批转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通知中,首次提出要“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为了引导和激励高校学生实事求是、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多出成果、提高素质,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促进高校创业活动的蓬勃开展,发现和培养一批在创业方面有作为、有潜力的优秀人才,1999年3月,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协)、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全国学联)联合主办,每两年举办一次的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正式启动。“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在我国共有两个并列项目,一个是“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另一个则是“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这两个项目的全国竞赛交叉轮流开展,每个项目每两年举办一届,该项比赛是全国目前最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权威代表性的全国大学生竞赛活动。“挑战杯”竞赛采取学校、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全国三级赛制,分预赛、复赛、决赛三个赛段进行。
(一)“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
“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简称为“小挑”,又称为商业计划竞赛。创业计划竞赛是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高校兴起的以推动成果转化为目标的活动,它借助风险投资运作模式,要求参赛者组成学科交叉、优势互补的竞赛团队,提出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技术产品或服务,并围绕这一技术、产品或服务,完成一份完整的创业计划书,以获得风险资本的投资。“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被誉为中国大学生创业创新类比赛的“奥林匹克”盛会,是目前国内大学生创业创新类最热门、最受关注的竞赛。
1999年,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全国学联主办,清华大学承办的首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成功举行。竞赛汇集了全国120余所高校的近400件作品,在全国高校掀起了一轮创新、创业的热潮,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经过十几年的市场洗礼,一部分学生的创业公司正在逐步走向成熟,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使大学校园创新意识、创业能力的教育与培训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成为共青团、学生会组织参与素质教育的新载体,成为学生科技活动的新形式。
(二)“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简称“大挑”。“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和地方政府共同主办,国内著名大学、新闻媒体联合发起的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全国竞赛活动。“大挑”和“小挑”的比赛侧重点不同,“大挑”注重学术科技发明创作带来的实际意义与特点,而“小挑”更注重市场与技术服务的完美结合,商业性更强。“小挑”奖项设置为金奖、银奖、铜奖,而“大挑”设置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二、“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
2013年11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向2013年全球创业周中国站活动组委会专门致贺信,特别强调了青年学生在创新创业中的重要作用,并指出全社会都应当重视和支持青年创新创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做出了专门部署,指出了明确方向。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党中央有关指示精神,适应大学生创业发展的形势需要,在原有“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的基础上,共青团中央、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协、全国学联决定,自2014年起共同组织开展“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每两年举办一次。大赛下设3项主体赛事,包括“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创业实践挑战赛和公益创业赛。其中,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面向高等学校在校学生,以商业计划书评审、现场答辩等作为参赛项目的主要评价内容;创业实践挑战赛面向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或毕业未满3年的高校毕业生,且已投入实际创业3个月以上,以经营状况、发展前景等作为参赛项目的主要评价内容;公益创业赛面向高等学校在校学生,以创办非营利性质社会组织的计划和实践等作为参赛项目的主要评价内容。(www.xing528.com)
大赛还设立MBA和网络信息经济等专项竞赛,由共青团浙江省委协调相关单位负责具体组织,组织执行机构另设,奖项单独设立。其中,MBA专项赛由赛事承办方会同部分高校发起,组织和邀请国内设有MBA专业的各高校参加,参赛对象为就读于MBA专业的在校学生,参赛形式是通过申报创业项目计划书参加该项赛事;网络信息经济专项赛由赛事承办方直接面向国内各高校开展,参赛对象为高校在校学生,参赛形式是通过提交基于网络信息经济领域的创业项目计划书参赛。
三、“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是由李克强总理2015年倡导发起,由教育部等12个中央部委和地方省级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重大创新创业赛事。以2020年的第六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例,大赛主题为“我敢闯、我会创”。旨在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培养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力军,推动赛事成果转化,促进“互联网+”新业态的形成,服务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推动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第六届大赛将举办“1+6”系列活动。“1”是主体赛事,包括高教主赛道、“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职教赛道和萌芽赛道。“6”是6项同期活动,包括“智闯未来”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智创未来”全球创新创业成果展、“智绘未来”世界湾区高等教育峰会、“智联未来”全球独角兽企业尖峰论坛、“智享未来”全球青年学术大咖面对面、“智投未来”投融资竞标会。
高教主赛道中的参赛项目类型包括:“互联网+”现代农业、“互联网+”制造业、“互联网+”信息技术服务、“互联网+”文化创意服务和“互联网+”社会服务。根据参赛项目所处的创业阶段、已获投资情况和项目特点,分为创意组、初创组、成长组、师生共创组。创意组的参赛项目必须具有较好的创意和较为成型的产品原型或服务模式,且在参赛前尚未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初创组的参赛项目的工商登记注册要未满3年,且获机构或个人股权投资不超过1轮次;成长组参赛项目的工商登记注册在3年以上,或工商登记注册未满3年但获机构或个人股权投资2轮次以上(含2轮次);师生共创组是基于国家级重大、重点科研项目的科研成果转化项目,或者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创业且教师所占权重比例大于学生(如已注册成立公司,教师持股比例大于学生)的项目。
“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主要鼓励大学生“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走进革命老区、偏远山区和城乡社区,聚焦脱贫攻坚,用创新创业的生动实践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壮丽篇章。根据项目性质和特点,“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分为公益组和商业组。公益组的参赛项目要以社会价值为导向,在公益服务领域具有较好的创意、产品或服务模式的创业计划和实践。参赛申报主体为独立的公益项目或者社会组织;商业组的参赛项目要以商业手段解决农业农村和城乡社区发展的痛点问题、助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融合。在这一赛项中,注册或未注册成立公司的项目均可参赛,在已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参赛项目的股权结构中,企业法人代表的股权不得少于10%,参赛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1/3,同时,如已注册成立机构或公司,学生须为法人代表。
职教赛道包括“互联网+”现代农业、“互联网+”制造业、“互联网+”信息技术服务、“互联网+”文化创意服务以及“互联网+”社会服务。赛道分为创意组与创业组,创意组的参赛项目要具有较好的创意和较为成型的产品原型、服务模式或针对生产加工工艺进行创新的改良技术,且在参赛前尚未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创业组的参赛项目要在参赛前完成工商登记注册,且公司注册年限不超过5年。
萌芽赛道的设置旨在推动创新创业素质教育,探索基础教育阶段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模式,引导中学生开展科技创新、发明创造、社会实践等创新性实践活动,培养创新精神、激发创新思维、享受创造乐趣、提升创新能力,其参赛对象是普通高级中学在校学生。
在比赛赛制方面,大赛采用的是校级初赛、省级复赛、国总决赛三级赛制。赛程安排方面:①每年4—5月参赛团队可通过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或微信公众号任一方式进行报名;②每年6—9月进行初赛、复赛;③全国总决赛在每年的10月中下旬举行,大赛专家委员会对入围全国总决赛项目进行网上评审,择优选拔项目进行现场比赛,决出金奖、银奖和铜奖。每届大赛的主题与口号都蕴含了创新理念,同学们的选题应贴近大赛的主题。在参赛准备方面,同学们应该重点考虑选择什么样的产品和项目去参赛,并如何根据整个项目的周期进行规划和准备,参加大赛的产品应该具有真实的使用价值,满足市场的真实需求,因此,为项目做真实的市场调查极为重要。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曾对“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做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大学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既要认真扎实学习、掌握更多知识,也要投身创新创业、提高实践能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紧扣国家发展战略,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平台,也是推动产学研用结合的关键纽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