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外贸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策略思路

中国外贸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策略思路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推进外贸创新是实现中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出发点。

中国外贸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策略思路

1.制定中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

对外贸易发展战略是国民经济整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外贸发展战略必须有利于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有利于进出口的总体平衡,有利于发挥中国的比较优势和增强国际竞争力,有利于增加就业和缓和国内结构性矛盾。根据以上基本原则,新形势下中国外贸发展战略应该结合经济结构的调整,深化外贸体制改革,推进外贸生产方式和增长方式的两个根本性转变,实现集约化生产和效益型增长,将环境保护纳入经贸发展战略和政策中,改变过去大量消耗资源和能源的传统发展模式。同时,以国际市场为导向,以提高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为核心,以国内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进步为基础,以市场多元化和拓展海外市场为目标,以增加服务和技术出口的比重为努力方向,以循环经济作为管理模式的指导思想,进一步深化外贸体制改革,有效发挥外贸对国民经济的支撑和带动作用。首先,以综合效益取代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提法,综合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和环境效益,而且要以环境效益为优先,有的领域可实行决策上的环境一票否决制。其次,改变盲目追求规模与速度的观念,努力寻求与环保相协调的外贸规模与速度最后,依靠科技进步,实施“科技兴贸”战略,改善我国对外贸易结构,大力控制并改善外贸行业对环境与生态的消极影响。

2.实现中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

外贸创新是实现中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对一国外贸而言也是如此。不断推进外贸创新是一国对外贸易适应世界经贸发展潮流,紧跟时代步伐的需要。是实现外贸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绿色贸易转变的需要。也是提高商品和服务的国际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永远处于不败之地必由之路。目前无论是中国的对外贸易系统本身,还是对外贸易系统运行的国内外环境都存在着很多不利的因素或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变不利为有利,唯一可行办法是推进外贸创新。推进外贸创新是实现中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出发点。

所谓的外贸创新是指,在一国或地区对外贸易发展过程中,由于外贸系统内部因素或外部环境的变化引起外贸方式、系统结构、系统功能等方面的变革。外贸创新具有复杂性、阶段性和地域性的特征。复杂性表现在外贸创新的内容和对象非常广泛,不仅包括外贸体制、外贸政策等宏观方面的创新而且也包括外贸市场、外贸产品等微观方面的创新;不仅包括观念、理论方面的创新,而且包括外贸方式、手段和工具等方面的创新。阶段性表现在不同的时期外贸创新的内容、方式和呈现特征的不一样。外贸创新的阶段性要求我们在创新活动中必须与时代特征相适应。地域性表现在由于一国或地区内部对外经济贸易发展水平的不同造成外贸创新的具体内容也不一样,表现出地域上的差异,引进或创造出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外贸体制、方式或其他形式的创新内容。即使对其他的国家或地区而言可能不是什么新的东西,但对本国或本地区来说就是一种外贸创新。外贸创新的地域性要求我们在创新活动中必须立足于国情、区情、不脱离实际。

3.实现中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导向

(1)正确处理好开放度与依存度的关系,合理化解外贸依存度提高带来的潜在风险和问题

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今世界,对大国来说,不开放是最大的不安全。因市场封闭而躲过国际市场风波和经济、金融危机的冲击,是暂时的侥幸,而不能证明其抗冲击力和真正的国际竞争力。若要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在不断加大开放度的基础上,处理好开放度与依存度之间的关系。加入WTO 后,中国经济参与全球化的程度将进一步深化。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减少依赖程度。我们需要建立开放型经济,但不能形成依赖型经济。在扩大出口的同时,我们要大力发展结构差异大的经济,以相对降低依存度。当然,如果中国企业的竞争力较强,抵御外部金融风险的能力也很强,甚至很多企业是跨国公司,那么外贸依存度越大,则表示竞争力越强,继续提高依存度完全可以。但实际上,成熟、发达经济国家的GDP增长不是依靠增加外贸依存度,而是直接开辟对方国家市场,或发展金融交易来谋取利润。虽然有些发达国家外贸依存度也高于中国,但它们之间依赖度的提高,是相互间加深联系和合作的表现,而我国经济目前还没有达到这个阶段,发达国家也不可能把我们作为真正的合作对象。因此,在技术和金融市场没有成熟以前,我们不能过分扩大依赖性和依存度,而是要相对降低对外依存度。

另外,作为正在崛起的经济贸易大国,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随时都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我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明显增强,外部环境变化对我国的影响进一步加深,我国经济受到外来冲击的风险也在加大,面临的挑战也会增多。当前的外贸依存状况也带来了一些潜在的风险和问题,如,我国能源和重要资源依赖进口情况日趋严重,对美国的市场依赖程度较高、中美贸易不平衡逐年加剧、我国遭遇国外反倾销和保障措施调查等贸易摩擦频繁发生等。这些问题都是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必然要面对的。只要我们在全球化过程中,逐步推动能源和资源进口渠道多元化在扩大对传统市场出口的同时,着力培育新的出口增长点完善国内出口产业组织,引导企业进一步分散市场、开发差异化产品提高运用世贸组织规则和多边交涉的能力,从对外贸易长远发展的角度解决当前问题。(www.xing528.com)

(2)正确处理好对外贸易与扩大内需的关系

发展对外贸易的同时,坚持将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内需不足强化了我国对国外市场的依赖性。通过改善出口结构、提高出口竞争力来扩大出口、促进经济增长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加入后参与国际竞争的必然选择。面对这种局面,若要提高本国经济抵御外部经济风险的承受力和消化力,就必须依靠扩大内需来保持经济的长期稳定和发展。首先,要做好对农村市场的开发。忽略农村市场开发是长期存在的问题,往往是在国内市场不景气的时候强调开发农村市场,周期一过,农村市场就又无人问津了。其次,做好城市市场的细分化,这也是扩大内需的基础工作。这样才能使内需具有长期的良性自我循环和扩张机制,即使外部经济不景气,我们也可以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最后,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金融服务业,特别要注意保持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保持汇率稳定,以此来增强和提高我们的经济实力。在改善经济结构的同时相对降低依存度,降低外部经济风险的影响程度。作为发展中国家,必须将扩大内需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这是维护我国经济安全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

(3)改变“重出口、轻进口”的思想,由关注贸易顺差转向贸易平衡

“重出口、轻进口”的政策导向在20个世纪90年代确实取得了成功,在推动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使外贸从“逆差阶段”转变到“顺差阶段”。但是,顺差所带来的并非都是好处。近年来,贸易争端不断涌现贸易顺差赚回来的美元,增加了外汇储备,但从资源的角度讲,可能是一种浪费持续高额顺差导致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巨额的经常项目顺差,会成为通货膨胀率上升的重要因素。相反,逆差的结果也并非都是坏处。适当逆差有利于缓解短期贸易纠纷逆差相当于投资,既可以补充国内一些短缺的原材料,可以很快地提高生产能力逆差,还能减少人民币升值的预期短期的贸易逆差还有助于缓解我国通货膨胀的压力。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外贸战略应该有所调整,应该由关注贸易顺差转向贸易平衡,由关注贸易额转向提高生产率、促进国际竞争力的培育。

(4)优化贸易环境,合理开发贸易资源;转变增长模式,优化外贸结构

所谓优化对外贸易的运行环境,是指遵循外贸可持续发展系统运行的规律,为其创造出宽松的内外环境。优化环境在很大程度上与政府的政策支持是分不开的。所谓的合理开发贸易资源是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发各种贸易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避免竭泽而渔的掠夺式开发。强化环境管理,既要与国际接轨又要与我国国情相符合,妥善处理全球经济一体化与我国当前的经济技术条件的现实冲突,改革和完善我国对外贸易管理体制,以经济手段为主、直接管理为辅激励企业尽快实施环境管理体系,优化对外贸易结构,在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增长的同时做好环境保护,推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5)从五个方面入手深化外贸体制改革,以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为外贸政策调整的方向

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深化外贸体制改革:一是建立便利、公平的外贸运行机制,二是建立积极、稳定的外贸促进机制,三是建立快速、高效的外贸监控和反应机制,四是建立规范、透明的外贸管理机制,五是建立机制完善、协调有效的外贸中介服务体系。传统对外贸易政策的着眼点在于鼓励出口。随着我国开放度的加大、外贸依存度的提高,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应成为我国对外贸易政策调整的方向。纵观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提高国际竞争力有很多的鼓励政策和措施,如增加对进出口企业的融资信贷担保或提供进出口信贷,增加对企业经济行为的各种保险对有科技创新的企业给予财政和税收支持改善企业到海外投资的管理制度等。但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根本还是要靠企业自身深化改革、加强管理。只要企业、政府、社会支持和服务系统同心协力,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就一定能得到提高。传统对外贸易目标的着眼点在于“出口创汇”。作为发展中大国,我国要在全球化过程中实现工业化,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对外贸易必须考虑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来保持国内经济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平衡。因此,以“出口大于进口”和“出口创汇”为目标的传统的贸易目标必须调整为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和增加就业,实现经济发展和充分就业。也只有这样,在外贸依存度逐步提高的情况下,我国经济发展才能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并立于不败之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