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与发展初探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与发展初探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持续发展的思想和概念源远流长,不论是中国还是世界各国都保持有传统的“永续利用”思想的历史。可持续发展理论起源于世纪后半期人们对环境和发展问题的反思与创新。可持续发展理论应运而生,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创新的思维模式,它既有别于不计自然成本的传统经济增长观念,又有不同于消极保护自然环境的零增长观念。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与发展初探

持续发展的思想和概念源远流长,不论是中国还是世界各国都保持有传统的“永续利用”思想的历史。在中国,早在夏禹时代,就有“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的法令。而在美国,西奥多·罗斯福总统在1907年国情咨文中阐述了保护和适当利用自然环境的重要性。他说:“保护及适当利用我们的自然资源是一个根本问题……我们必须未雨绸缪,必须了解一个事实浪费与破坏我们的资源,损耗而不善加利用以增其效益,其结果终将损害我们子孙应享受的繁荣,万这种繁荣是我们原应将之扩大与发展以流传给他们的。”

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思想产生的背景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和资源遭到越来越严重的破坏,人类已经不同程度地尝到了环境破坏的苦果。可持续发展理论起源于世纪后半期人们对环境和发展问题的反思与创新。工业化运动以来形成的以“经济增长”为核心的发展观念把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作为发展的主要指标,认为经济增长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标志,主张人类社会的发展可以把环境质量放在经济增长之后,在经济增长到一定阶段后才有必要、有能力解决环境问题。这种经济理论适应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发展经济的强烈要求。20世纪50—60年代世界经济增长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期,但同时资源消耗、环境污染严重,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成为经济发展的新的制约因素。在经历了20世纪30年代初到70年代初的工业社会的八大公害事件以后,人类紧接着又迎来了地球变暖、生态环境失衡、臭氧层遭到破坏以及众多物种消失、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等更为严重的全球性公害问题。使得人们对盲目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观念开始反思。20世纪60年代后期出现了以罗马俱乐部为代表的、以反增长或零增长为特征的另一种发展思想,主张在世界范围内有目的地停止物质资料和人口的增长,回到“零增长”的道路上去。这种发展观念同样简单地把环境与发展对立起来,把自然界从单纯的索取对象变为单纯的保护对象,在实践中既没有为发达国家所接受,也遭到发展中国家的抵制,因为遵循这种观念,富国将意味着放弃现在的经济增长,穷国将永远处于贫困状况而得不到发展,其结果只能使地球的自然环境由于两极分化而遭到更大的破坏。如何走出人类社会发展与环境关系问题上的两极化误区,寻求新的较为健康的发展模式成为影响人类未来发展的一个重大课题。可持续发展理论应运而生,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创新的思维模式,它既有别于不计自然成本的传统经济增长观念,又有不同于消极保护自然环境的零增长观念。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在当代国际社会的提出,始于1978年由挪威首相不伦特兰夫人领导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的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该报告指出:“世界各国……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目标必须根据持续性的原则加以确定。解释可以不一,但是必须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必须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上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大战略上的共同认识出发。”该报告号召:“全世界必须尽快拟定战略,使各国从目前的经常是破坏性的增长和发展过程,转而走向持续发展的道路。”(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