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贸易与环境:结构与污染关联分析

贸易与环境:结构与污染关联分析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出口贸易与环境污染目前,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额占我国出口总额的比重已经由1978年的46.5%上升为2009年的94.7%,提高了48.2个百分点,工业制成品出口依存度已经达到了22.8%,工业制成品出口已经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主体。

贸易与环境:结构与污染关联分析

1.出口贸易与环境污染

目前,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额占我国出口总额的比重已经由1978年的46.5%上升为2009年的94.7%,提高了48.2个百分点,工业制成品出口依存度已经达到了22.8%,工业制成品出口已经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主体。由于工业制成品的生产一般都包含原材料的开采与加工,以及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并排放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等等,因此与初级产品相比工业制成品的环境成本要大得多。因此在工业制成品贸易中巨大的贸易顺差就表明出口国很有可能承担着相应的由进口国转移来的环境成本。

我国出口的工业制成品主要包括木浆、纸及纸制品,食品、饮料、酒和烟草塑料橡胶及其制品,生皮、皮革、毛皮及制品,矿产品,车辆、航空器、船舶及有关运输设备,化学工业及其相关工业的产品,贱金属及其制品,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机器、机械器具、电气设备及零件等。其中机器、机械器具、电气设备及零件和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所占比重较大,2009年为出口总额的44.7%和13.4%。与上述工业制成品相对应的工业产业部门依次为造纸及纸制品业,食品、饮料、烟草制造业,塑料、橡胶制品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采掘业,交通运输及设备制造业,化学工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纺织业,机械、电器电子设备制造业。

纺织业是我国出口创汇的主要行业之一。统计显示,我国印染企业的单位产品耗水量一般是发达国家的三倍左右,印染废水占全国纺织废水排放量的80%左右,而平均回用率只有7%。

我国出口产品中能源密集型产品也占有较大比重。2005年,我国能源密集型产品出口额为944亿美元,近1/4是钢铁和焦炭两类,出口量分别达到多3200万吨和1200多万吨,环境代价分别为449.5亿元和112.8亿元,合计高达562.3亿元,相当于这两类产品出口总额的30%以上,而同年我国工业污染的82%来自能源密集型产业,能源密集型产业污染的69%则来自钢铁和焦炭生产。

电器电子产品一般都含有铅、汞、钛、六价铬、多嗅联苯、多嗅二苯醚等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而这些污染物都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据保守估计,生产一台带阴极射线管显示器台式电脑至少需要240公斤化石燃料、1.5立方米水和22公斤的化学品,其所需要的700多种化工原料约50%含有对人体和环境有害的毒素,个人电脑生产过程中的能耗约占其整个生命周期能耗的90%。作为环境资源稀缺的国家,我国大量出口此类产品所付出的“环境代价”不言而喻。

我国主要工业行业在出口不断增加的同时,除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的废水排放量有较大幅度下降、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废水排放量平稳下滑以外,其他主要工业行业废水排放量基本呈现持平或略有上升的态势,其中增加较为明显的是造纸及纸制品业。各行业的废气排放量、固体废物产生量则全面上扬,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废气排放量更是由1995年的16524亿标立方米持续攀升至2007年的86922亿标立方米,该行业的固体废物产生量也自2002年以来处于较快增长状态,而采掘业的固体废物产生量不仅居高不下,还在继续快速增长,已由1995年的26644万吨达到2009年的74834万吨,其他工业行业均呈现缓慢上升态势。

2.进口贸易与环境污染

2006年联合国环境计划报告指出,全球每年产生的电子设备废料高达2000万至5000万吨,全世界每小时就有4000吨电子垃圾产生,电子垃圾已经成为困扰全球的一大问题。而我国更是电子垃圾的重灾区,一方面,作为全球最大的家用电器生产国之一,我国电冰箱、洗衣机的产量约占全球产量的30%左右,微波炉空调的产量达到70%左右,电风扇等小家电的产量所占比例更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家用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加速,由此产生的电子废弃物正以每年8%—10%的速度攀升。另一方面,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废弃电子产品的主要出口目的地。相关统计数字显示,全世界每年产生的电子垃圾就有80%出口到亚洲,而中国更是成为重灾区。硅谷防止有毒物质联盟的一份报告说,每年美国有50%—80%的电子垃圾出口到了亚洲,主要是出口到了中国。有报道称,大约40%的英国电子垃圾是在国外处理的,主要出口国为中国和印度尼西亚。

废弃的电子电气产品属于固体废物,能够作为再生资源加以回收利用,如废旧计算机主机的主要成分包括钢铁54%、铜铝20%、塑料17%,仅占8%的线路板更是含有金、银、钼等贵重金属,具有很高的回收利用价值。美国环境保护署也曾确认,用从废家电中收的废钢代替通过采矿、运输、冶炼得到的新钢材,可减少的76%水污染,减少86%空气污染,减少97%的采矿废物,减少40%的用水量,节约90%的原材料和74%的能源,而且废钢材与新钢材的性能基本相同。然而,其毕竟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不仅能够产生水和大气污染,电子垃圾的分拆过程所产生的铅、锰、锡、汞等重金属,还会直接危害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由于发达国家有关危险废物处置的环保法规和标准相对较为严格,电子垃圾的处理费用相当昂贵,因此向环境标准较低、危险废物处置费用低下的发展中国家出口电子垃圾已经成为发达国家掠夺发展中国家环境资源的主要手段之一。

我国进口废弃物不但数量巨大,而且增速惊人。1990年还只有99万吨、2.6亿美元,1993年就猛增到828.5万吨、15.75亿美元,1997年更是达到1078万吨、29.5亿美元。然而,面对如此丰富的“金矿”,国内却尚无一家正规的电子废弃物处理厂。个别作坊式的处理工厂,不仅浪费掉大量的珍贵资源,而且还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巨大影响。据调查,现在的旧电器主要涌向了两个渠道收垃圾的小贩和拆解作坊。东南沿海的一些地市在市场力量的驱动下,已经形成了从回收、拆解到加工生成再生资源再到销售的较为完整的电子废弃物再生利用的生产网络,并逐渐划分为塑料分类加工、线路板拆解加工、电线拆解加工和电器拆解加工专业村。但由于回收工艺落后,缺乏必要的治理设施,环保措施滞后,这种电子垃圾的回收利用过程付出了惨重的生态代价。例如,线路板粉碎回收铜的过程中产生的有机废水、塑料回收过程产生的清洗废水、金属深加工过程产生的冶炼废水等没有经过任何处理就直接排放到自然水体中,这些废水渗入地下后严重污染了水源。某些作坊式的处理工厂以露天简易焚烧的方式从电子废物中提取金属,由此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未经严格的处理就直接排放到大气中,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例如广东省汕头市贵屿镇正是这样一个国外电子垃圾加工利用的集散地,其所面对的环境问题特别是水污染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电子垃圾的大量进口加剧了对生态环境的危害,使资源环境的“逆差”日渐增大。

3.环境成本转移

国际贸易分为出口与进口相对应,环境成本的转移也是双向的。就污染密集型行业而言,如果出口与进口的比值大于1,就表明该行业的对外贸易处于顺差状态,环境成本更多地滞留在本国内部,其比值越大,本国所承担的由贸易伙伴国转移而来的环境成本就越多,对环境的影响就越不利。相反,如果出口与进口的比值小于1,就意味着该行业的对外贸易处于逆差状态,本国向国外输出了环境成本,其比值越小,对环境的影响越有利。出口与进口的比值越接近于1,该行业对外贸易过程中国内外的环境成本就越接近于平衡状态。

简单地讲,如果不加以治理,就会在自身生产过程中或直接或间接地产生大量对人体、动植物生命或健康有害,促使环境恶化、影响生态质量的污染物的产业,均可称为污染密集型行业(Pollution一Intensive Indusries,简称PIIs)。按照世界银行所采用的以直接或间接用于消除污染的成本占全部总生产成本的比例等于或大于8.5%来定义污染密集型产品的方法,国际贸易分类标准中的五大类产品的行业,即金属采矿、初级有色金属、纸浆及造纸、初级钢铁制造业和化学工业均可归入污染密集型行业之列。国内学者叶汝求、夏友富和赵细康等也曾对污染密集型行业进行过分类。国务院2007年5月17日印发的《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方案》更是将全部工业污染源纳入其中。环发(2003)101号文件《关于对申请上市的企业和申请再融资的上市企业进行环境保护核查的规定》,把冶金、化工、石化、煤炭、火电、建材、造纸、酿造、制药、发酵、纺织、制革和采矿业暂定为重污染行业。显然,无论按照何种分类方法,在我国位居出口贸易前列的工业行业中,污染密集型行业占有相当比例。

从我国主要污染密集型行业1995—2009年的进出口贸易对比情况来看,可将这些主要的污染密集型行业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一直处于逆差状态的行业,有采掘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和塑料、橡胶制品业;第二类是一直处于顺差状态的行业,有纺织业和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第三类是存在逆差与顺差转换的行业,有机械、电器、电子设备制造业和金属制品业。

第一类行业在进出口贸易中一直处于逆差状态,说明我国通过进口向贸易伙伴国转移了更多的环境成本。第二类在进出口贸易中一直处于顺差状态,说明这些行业出口的扩张意味着我国将承担更多的环境成本。第三类行业在进出口贸易中存在逆差与顺差的转换,这说明这些行业最初是向国外输出环境成本,但近几年来变成了向我国输入环境成本。(www.xing528.com)

4.贸易市场结构

自从我国加入WTO 后,我国对外贸易取得了迅猛发展,贸易对象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进出口市场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但是欧盟、美国、日本和港澳地区依然是主要的进出口市场,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所占的比例还较小。

然而,从各个市场的贸易规模来看,各市场所占的贸易份额是存在巨大差距的。我国对美国、欧盟和日本这三大市场的出口额和进口额所占贸易份额的比例基本上均处于前三的地位。

我国的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美国、欧盟和日本,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环保标准非常严格和完善,使得我国的产品在出口到这些国家时遭受到日益严重的绿色贸易壁垒。例如我国机电产品的主要目标市场是欧美等国,这些国家对进口的机电产品规定了详尽的环保技术标准,对我国这类产品的出口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5.FDI与环境污染

引进外资是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核心内容。1992年我国所利用的外资中外商直接投资首次超过了对外借款,此后逐年大幅度增长,从1979年至1991年的累计利用外资只有251亿美元,而2009年全年的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就达到900.33亿美元。

从工业生产总值占比情况来看,外商投资企业占全国的比重在1990年是2.28%,2000—2007年外商投资企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0%以上。自2001年以来,外商投资企业的进出口一直占我国进出口贸易的一半以上,2009年的进出口、出口和进口份额分别为55.15%、55.93%、54.22%。

外商投资企业中来自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外商投资企业往往具有先进的环保理念和环保技术,这些外商投资企业对本地原有的污染相对更严重的企业具有挤出效应。部分外商投资于我国的环保产业,一方面为我国的环保产业注入资金,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先进的环保技术和设备。外资与我国企业进行合资的方式可以通过技术转移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优化的步伐。

虽然外资对我国的环境保护具有上述有利的影响,但同时也必须正视其可能存在的不利一面。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的环境政策和相关法规标准要宽松得多。某些已经在发达国家失去市场的产品,却可以在我国找到市场。

我国目前累计有一半以上的FDI投资于第二产业,其中制造业的比例最大。单2009年一年,第二产业实际利用FDI达到500.76亿美元,占利用总额的55.62%,而制造业利用FDI为467.75亿美元,占51.95%。夏友富(1999)的研究发现,外商投资对行业的选择更倾向于污染密集型行业尤其是严重污染密集型行业。外商直接投资危害我国环境的途径是进口危险固体废物,转移消耗臭氧层物质的生产与消费,将某些危害环境的产品的生产转移至我国,引进对环境存在负面影响的高科技技术,直接采用落后的污染环境的生产工艺等。沙文兵、石涛2006年的研究发现,1996—2004年间,在造纸、石油加工及炼焦、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非金属矿物制品、化纤、橡胶、塑料业等严重污染密集产业中,外资企业总资产占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总资产的份额急剧上升。

目前在我国进出口贸易中处于较大顺差状态的污染密集型行业——机械、电器、电子设备制造业和纺织业,均是外商直接投资参与度极高的行业,这些行业都存在环境成本向我国境内转移的现象。

我国贸易规模的扩大以及贸易顺差的增加,使得我国本就有限的资源加速消耗,部分污染物的排放水平快速增加,其结果就是对我国的环境造成了诸多不利的影响。通过我国对外贸易规模和“三废”排放量产生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我们可以初步判断,我国的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和工业SO2排放量与我国的贸易规模总体上是一种同步增长的趋势。

工业制成品出口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绝对主体,由于工业制成品的生产一般都包含原材料的开采与加工,以及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并排放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等等,与初级产品相比工业制成品的环境成本要大得多。因此在工业制成品贸易中巨大的贸易顺差也就表明出口国很有可能承担着相应的由进口国转移来的环境成本。我国出口行业多为污染密集型行业,大量出口此类产品所付出的“环境代价”不言而喻。尤其是纺织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机械、电器、电子设备制造业以及金属制品业对环境的影响较大。

自从我国加入WTO 后,我国的进出口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正在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但是我国对美国、欧盟和日本这三大市场的贸易额占贸易总额的比例基本上均处于前三位。由于我国的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欧盟、美国和日本这些环保标准非常严格和完善的国家,使我国出口到这些地方的产品遭受到日益严重的绿色贸易壁垒。总之,由于资源和环境对经济的约束在不断加强,世界各国也越来越重视本国的环境利益,对进口商品采取严格的环保标准,因此绿色贸易壁垒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威胁。

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的环境政策和相关法规标准要宽松得多,某些已经在发达国家失去市场的产品,却可以在我国找到市场。对外直接投资是发达国家转嫁环境成本的重要方式之一。目前在我国进出口贸易中处于较大顺差状态的污染密集型行业——机械、电器、电子设备制造业和纺织业,均是外商直接投资参与度极高的行业,这些行业都存在环境成本向我国境内转移的迹象。40多年来,我国一方面通过积极引进外资获取了巨大的贸易利益,并促进了经济发展,但另一方面同时也为此付出了一定的环境代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