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优化资源配置,助力产业升级

优化资源配置,助力产业升级

更新时间:2025-01-08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20世纪80年代,出口商品中初级产品和资源性产品占有较大比重,进口则以机械设备和工业制成品为主。因此,中国劳动力的比较优势未能充分发挥。1980年中国工业制成品占全部出口商品的比重为49.7%,1990年初级产品出口比重比1980年下降一半,工业制成品上升到74.4%。当1986年服装等工业制成品终于取代石油等资源性产品成为我国第一大出口产品时,标志着我国出口结构开始进入以劳动密集型工业制成品为主导的时期。

研究表明,当一国进出口真实反映出本国的资源禀赋状况时,本国资源才能得到最佳配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保持了持续、较快发展的态势。在这过程中,中国出口商品结构也经历了三次重要变化,具体如下:一是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到90年代初期实现了以初级产品出口为主向工业制成品为主的转变。20世纪80年代,出口商品中初级产品和资源性产品占有较大比重,进口则以机械设备和工业制成品为主。因此,中国劳动力的比较优势未能充分发挥。20世纪80年代之后,中国实现了从初级产品为主向工业制成品为主的转变。1980年中国工业制成品占全部出口商品的比重为49.7%,1990年初级产品出口比重比1980年下降一半,工业制成品上升到74.4%。当1986年服装等工业制成品终于取代石油等资源性产品成为我国第一大出口产品时,标志着我国出口结构开始进入以劳动密集型工业制成品为主导的时期。此时,我国进出口状况与我国资源禀赋状况趋于一致,资源配置效率得到提高。到1990年,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中,工业制成品占比已达80%,但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的轻纺工业产品。二是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到21世纪初期实现了出口以轻纺产品为主向机电产品为主的转变。到1995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占比上升到29.5%,首次超过轻纺产品的比重而成为我国出口的第一大类商品,实现了由轻纺产品为主向机电产品为主的转变。此后,机电产品在我国出口商品中占比逐渐加大。三是21世纪以来,我国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高级化,正从普通机电产品为主逐渐向以高新技术产品为主转变,并逐步从高新技术产业中资本技术密集型的制造环节逐步向设计、开发环节过渡。(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