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曾深刻指出:“物质生产力直接决定生产关系并进而决定一切生产关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和最根本的动力。”经济社会发展是解决我们面临的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是我们长期以来的主要任务。对外贸易的发展成就,不仅表现在外贸领域本身的巨大变化,更表现在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途径是十分复杂的,进口和出口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都对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不同阶段的作用途径并不相同。在中国短缺经济时代,对外贸易主要通过进口国内短缺商品和先进技术设备等,更多地从供给方面起到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主要反映在从改革开放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这一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告别短缺经济时代。对外贸易则主要通过出口,为发挥国内生产潜能创造更大的国际市场空间,从扩大外部需要角度极大促进了经济增长。毋庸置疑,在长期的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中,对外贸易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那么,对外贸易如何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呢?
一是发展对外贸易可以实现资源转换和优化配置。发展对外贸易,通过国际市场交换,能够发挥我国劳动力的比较优势,与国外先进技术、资本和市场渠道的优势相结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这是对外贸易的基本功能之一。
二是出口有助于扩大国际市场、促进就业、拉动内需、扩大投资等。出口能够带动国内就业和收入提高,从而拉动消费能力;促进就业是我国宏观调控的目标之一,不仅关系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关乎社会稳定与和谐。长期以来,外贸企业有着很强的吸纳就业的能力,对外贸易在促进劳动力就业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货物贸易是不出国门的劳务输出,缓解了国内就业压力。经济学理论认为,发展对外贸易,扩大出口,可以扩大国内就业,而扩大进口则是维持国外的就业。加入WTO 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给中国带来了新的就业岗位。外商投资企业的高技术产品出口产生技术外溢效应和学习效应,带动国内工业部门技术进步,通过产业结构升级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出口拉动投资,尤其是出口导向型投资有效增长。
三是进口可以有效保障国内稀缺资源的供给。进口的最基本作用在于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尤其是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和国内重要生产建设物质的进口,开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缓解中国经济发展的资源和要素瓶颈。
四是外贸促进国内竞争和提升技术水平。通过进口可以对国内企业产生竞争与激励作用,刺激国内企业改进管理,进行技术创新,在竞争中提高自己。引进先进技术是技术落后国缩小与技术先进国家差距的一条捷径,能快速提升一国的技术水平。资本品的进口可以提高国内生产设备的技术含量和技术水平,推进国内产业结构的深化和升级。
五是进口对扩大出口具有支持作用。目前,加工贸易占据了中国外贸的半壁江山,而大进大出的加工贸易出口又是在进口原材料、零部件或技术设备的基础上生产的。另外,进口设备和技术形成更强的生产能力,有一部分也转化为出口,提高了中国的产品质量和出口竞争力。
六是进口有利于减少贸易摩擦,营造良好的外贸环境。适度扩大进口是保持贸易平衡、缓和贸易摩擦的有效途径之一。近几年来,中国外贸顺差大量积累,外汇储备不断增加。随着与其他国家的贸易不平衡,贸易摩擦呈现高发态势,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反倾销和贸易保护措施的最大受害国。适度扩大进口可以有效利用外汇资源,减缓外汇储备积累速度,缓解贸易失衡,减少贸易摩擦,为出口创造宽松的市场环境。(www.xing528.com)
七是对外贸易与国家国际收支变化。外汇储备是一国外贸实力增强的重要标志和客观反映。保持较为充足的外汇储备,可以提高应对风险能力,促进国内经济发展,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同时,外汇储备可以增强我国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信心,提升我国的经济竞争力和吸引力。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外汇资金短缺,急需外汇储备用于进口付汇和偿付外债,以弥补国际收支逆差。而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中国认识到,在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运用大规模的外汇储备抵御国际投机资本的冲击,对维护国家经济安全至关重要:外汇储备防范金融危机的“务虚”作用更加明显。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外汇储备极度短缺,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的统计数据:1978年,中国外汇储备仅为1.7亿美元,到1980年甚至降为―1.3亿美元。此后外汇储备开始逐渐增加,但年均增长数量有限。1996年外汇储备迈上千亿美元大关,为1050.5亿美元。进入21世纪以后,外汇储备快速累积,规模不断扩张。2006年,外汇储备首次突破万亿美元,达到10663.4亿美元。2013年达38213.2亿美元,外汇储备量移居全球第一。归根结底,中国外贸的不断发展壮大以及顺差规模的扩大,促进了外汇储备的积累和国际收支的持续顺差,过去缺少外汇、资金紧缺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这是中国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的结果,对中国现代化的发展有着多方面的积极意义。
我国外贸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林毅夫、邱晓华等专家学者还运用一些数理模型进行了大量定量研究。国内关于外贸转型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作用的认识,是随着我国参与世界经济生活的深度和广度而逐渐发生改变的。从新中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由于多方面的因素,我国当时没有认识到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对外贸易仅仅在国民经济中处于“互通有无、调剂余缺”的作用。当时的这种认识导致了对外贸易发展比较缓慢,不能充分发挥它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随着对外开放的逐步深入,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不少学者都提出对外贸易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应处于重要的战略地位。对外贸易活动的目的不是调剂余缺,而是通过实现出口商品价值,转换商品使用价值,以比较成本和比较差异获取利益。对外贸易地位认识的提升,认为对外贸易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而对外贸易的发展又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随着理论认识的提高,对外贸易在经济中的地位也逐渐由新中国成立初的辅助地位演变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对外贸易使生产者有机会实行新的分工、采用新的技术,从而提髙劳动生产率、促进资金的积累,不断增加一个国家的经济资源,最终促进经济的增长。在确定了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以后,国内学术界转而研究对外贸易对国民经济产生的具体影响,如出口结构、对外贸易的方式、贸易自由化等对国民经济的增长和发展所产生的具体影响。
自从2001年正式加入WTO以后,我国经济更加全面地融入世界经济,日益成为国际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工业生产能力迅速提升,产品体系逐步完善,凭借丰富而廉价的资源和劳动力,生产出大量具有竞争力的产品,行销全球各地,使中国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出口规模的迅速扩大,极大地刺激了国内的投资和生产,外需的增加弥补了国内需求的不足,对中国的经济增长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外贸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作用都非常明显。但2008年爆发了始于美国的全球金融危机,其后又连续发生了欧债危机,全球经济至今仍处于缓慢复苏阶段,国外市场的需求下滑,又极大地影响了我国的外贸出口,对经济增长反而起到负面影响。因此,通过外贸促进经济增长,具有双重效果,应该特别注意发挥其积极作用,避免其消极影响。
一国应当依据自己的资源禀赋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出口产品,由此确立出口结构。但是有学者认为由此确定的出口结构,虽然在短期内能获取贸易利益,但是不利于缩短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在国际贸易中也不一定具有竞争优势,因此国内学者的研究从比较优势理论转向竞争优势理论。认为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的形成关键在于能否使主导产业具有优势,而这一点又与该国的创新机制和企业的进取精神息息相关。工业制成品的出口优化了出口商品结构,从而间接促进经济增长。同时结构的调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也是长期的。出口商品结构调整往往需要大量引进国外优势产品促进本国出口商品质量、档次的提高,当本国出口的工业制成品在国际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以后,本国出口商品的数量会剧增,从而促进经济增长,显然它具有一定的时滞性。也有人认为,出口增长的基础是国际竞争力的提高,通过扩大本国产品的生产和市场规模,增加本国的就业机会和产出增长机会,提高产品的动态国际竞争力,加速出口部门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开发和引进,以及供给结构根据需求结构变化的动态调整,并将这些动态效应扩散到其他经济部门,将带动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推动经济由封闭走向开放、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使我们逐步认识到必须按照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大胆吸收和利用国外的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从内向封闭发展到外向开放发展,使外贸领域成为我国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的先导和排头兵,并最终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贸易开放新格局。对外贸易发展至少从以下方面拉动了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一是对外贸易缓解了外汇和资金双缺口的限制,使我国快速获得制约经济发展的外汇和资金。二是对外贸易发展缩小了国内外技术差距。通过技术引进,我国建立了很多新产业,改造了许多传统产业;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进一步提高了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三是对外贸易发展缓解了国内能源—资源“瓶颈”。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能源资源短缺状况日益严重,通过发展对外贸易,弥补我国资源不足,科学开发国内稀缺资源,使得国内产品的需求量得到提高;这些企业可以服务于一个更广泛的市场,并通过规模经济实现利润;可以使企业以更低的价格买进原材料,从而降低成本;通过引进国外企业的竞争机制,以此提高当地企业的生产效率。同时,增强产业国际竞争力,促进我国行业优化升级。通过发展对外贸易,将国内廉价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以换来先进设备等,推动国内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另外,外贸转型发展扩大了就业,提高了我国国民福利水平: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扩大了社会就业水平。对外贸易的发展引领和促进经济体制改革。
对外开放以来,作为率先进行市场化取向改革的领域,外贸体制改革始终走在经济体制改革的最前沿,对整体改革发挥了重要的先导、示范和促进作用。对外贸易的发展促进了与国际体制的对接。在对外开放、发展对外贸易的过程中,通过学习发达国家管理经验、管理模式,为我国制定科学有效的改革措施提供了重要依据和来源,大大加快了改革的进程。我国通过对外开放,发展对外贸易,参与国际竞争,了解国际通行规则,尤其是加入WTO以后,参与经济全球化,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办事,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完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对外开放,扩大对外经贸合作,大胆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学习、借鉴和利用,闯出了一条新路,大大加快了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在大量的对于跨国样本的实证估计中,贸易开放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因此,国际贸易为一个国家提供了一个从其他国家学习的渠道,从而物质资本的积累不是增长的源泉,而是增长的结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