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曾着重警示人类:“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了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了完全不同的、出乎意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人类对自然的过度索取会导致“物质变换裂缝”。期以来,我国过于注重出口规模、速度的增长,而忽视出口商品结构对资源的过度依赖及资源利用率较低等问题。“先发展,后治理”的想法和做法比较普遍,而对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却视而不见;出口商品技术含量低,劳动密集型产品占比较大,而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的产品占比不高;出口规模上升了,但经一济效益没有协同上升。从要素贡献上看,我国外贸发展方式仍呈现以物质要素投入、为主、服务贸易明显落后于货物贸易等特征。外贸出口增长仍主要依靠劳动力、土地、资本和资源等有形物质资源投入增长来带动,而技术、知识等无形要素投入占比偏低。一方面资源消耗过大,“我国存在的问题就是单位国民生产总值的能耗太大,单位国民生产总值能耗比先进国家高3倍,生产单位产品的能耗比国外高出—要比美国高出大约50%—100%。”资料显示:“中国单位产值能源消耗是日本的7倍、美国的6倍,甚至是印度的2.8倍;排污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十几倍,而劳动效率仅为发达国家的几十分之一。”另一方面产品质量距国际标准差距较大,在我国出口产品中,高污染、高能耗产品占比较大。粗放型的增长方式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在这种增长方式下,增长速度越快,则消耗资源越大,环境压力也越大。根据相关测算,“这些年中国每年因为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约占当年新增GDP的10%左右。”从转移因素看,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结构高速过程中,一些高消耗、资源性的产业转移到中国,相应地加大了我们的资源消耗问题。随着大量“中国制造”走向世界,中国也直接或间接地出口了大量能源资源。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观,是切合当代世界发展趋势的发展观。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要在转变增长方式上下功夫,进一步调整优化经济结构,防止“环境贫困”“资源贫困”,追求可持续发展。从当前情况看,一方面,我国资源禀赋较差。另一方面,我国在资源使用效益较差,人为加剧了资源紧张局面。粗放型增长方式严重耗费资源,危害生态环境,削弱发展的可持续性。资源高耗甚至浪费的严重后果之一就是生态环境被破坏。全国131条流经城市的河流中,严重污染的有26条,重度污染的有11条,中度污染的有28条,流经城市的河段80%被污染。众所周知,离开环境谈发展是片面的,我国自身的环境容量也难以承受这样大的污染排放量。如果外贸发展不转型,资源将难以为继,环境将难以承受。推动外贸转型发展是缓解资源与环境内在约束的必然要求。(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