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也在不断地优化、转变。总体上看,大体上经历了三个转变。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我国成功地承接了国际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资源类产品占出口总额的比重由1978年的35.15%下降到2006年的7.34%。制造业产品的占比也由1978年的52.44%上升到2006年的87.82%。以纺织、轻工产品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替代了以资源性及农副土特产品为主的出口商品结构,从而实现了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由初级产品为主向制成品为主的第一次大转变。20世纪90年代,我国有效承接了国外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并将发达国家转移的生产能力和我国自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有机结合起来,兼具劳动密集和资本—技术密集型特性的机电产品成为出口最大类产品,实现了我国出口贸易结构从轻纺产品为主向机电产品为主的第二次转变。20世纪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我国积极接收国际高新技术产业的转移,实现了出口贸易发展和出口结构转变的第三次飞跃。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异军突起,成为推动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新的增长点。2009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额首次超过德国,位列全球首位。在出口商品结构方面,实现了从以资源性产品为主到以工业制成品为主、以劳动密集产品为主到以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为主的转变。进口商品方面,实现了以机械设备等资本货物为主到以资本货物、能源与资源性产品为主的结构性巨变。我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的明显变化是我国工业化进程稳步推进的外在表现,更是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交换,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所结成的硕果,也表明我国在当代国际分工体系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已发生重大变化。(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