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日本农民职业教育的特点与启示

日本农民职业教育的特点与启示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日本农民职业教育状况日本的农民职业教育主要包括农业高中教育、农业继续教育、农业技术普及组织教育和国内外研修制度。它与日本农民的生活密不可分,据资料显示,2010年日本有综合农协754个。农业青年俱乐部是日本农村青年的群众性组织,1992年,全国共有3038个。经过长期的不懈努力,日本的农民职业教育具备了鲜明的特点。

日本农民职业教育的特点与启示

(一)日本农民职业教育状况

日本的农民职业教育主要包括农业高中教育、农业继续教育农业技术普及组织教育和国内外研修制度。

1.农业职业高中教育

日本的农业高中是属于文部科学省所管辖的职业高中的一种,以培养自营农业人员和农业关联产业技术人员为办学目标,是日本培养青年农民的主要基地。农业高中设置农业、园艺、畜产、养蚕、食品加工、农业土木、园林、农业机械等学科。学生通过在校学习可考取一定的职业资格证书,如测量技师、助理测量技师、锅炉技师、操作技师、园艺装饰和造园行业技师等职业资格。

2.农业继续教育

农业继续教育主要由农林水产省农业大学校、道府县立农业大学校和民间进修培训机构组成。1968年农林水产省创建了农业者大学校这一农民继续教育机构。招收具有1年以上农业实践经验,并立志从农的30岁以下的高中毕业生。学制三年,每年定额招生50人,邀请农业经营成功人士担任教师。学校重视实践,规定学生在学期间必须进行10个月左右的“农业派遣”实习。其中包括国外视察学习1个月,旨在使学生了解国外农业的发展情况,培养国际化意识。学校采取寄宿制的教育管理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律性,树立集体观念和培养合作精神。道府县立农业大学校是道府县设立的农民继续教育机构,办学资金由农林水产省提供。学校一般设有培养部、进修部和研究部。培养部招收高中毕业生,学制2年,实行寄宿制。进修部招收当地农业骨干和务农青年,教学内容依据农业经营者在农业实践中的实际需要而确定,属于短期的进修教育培训。研究部招收培养部毕业生,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经营管理者,学制为1—2年。道府县管辖的农业大学校,其教学内容大多与当地的农业生产紧密相结合。民间进修培训机构是指民间团体设立和经营的农民继续教育设施。主要有茨城县的日本农业实践学院(社团法人为日本国民高等学校协会)、长野县的八岳中央农业实践大学校(财团法人农村更生协会)、茨城县的鲤渊学园(财团法人为农民教育协会)。其中前两所是以注重实践、寄宿制进修教育为特色,鲤渊学园则实行试验、研究一体化的教学方式。

3.农业技术普及组织教育

农业改良普及中心、农协和农业青年俱乐部所,是日本农民职业教育体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业技术普及推广、农业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农业改良普及中心(1994年前为农业改良普及所)依照《农业改良助长法》,在农林水产省的资助下,与中央和都道府县的相关部门合作,对农户给予生产和生活方面的技术指导。2008年全国共有387所,普及指导员7790人。普及指导员是取得相关国家资格考试的都道府县职员,直接面向农民,进行农业生产、农村发展指导、农村青少年教育等活动。指导方式主要包括讲座、巡回指导、上门访问、经营咨询、资料信息提供、实物展示、示范园参观等。现在大部分农业普及中心都已开设了自己的网站,并与当地政府网站联网,通过网络进行农业技术信息的管理与发布。农协是集农业、农村、农户三类组织为一体的综合社区组织,属于半官半民性质。它与日本农民的生活密不可分,据资料显示,2010年日本有综合农协754个。农协业务广泛,按业务划分,可分为经济业务和非经济业务。经济业务包括销售、购买、信贷等;非经济业务主要指导业务,涉及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包括农业经营诊断、经营类型选择、病虫害防治、栽培指导、家畜诊疗等技术指导,而且还涵盖了农户健康家庭理财、教育及高龄老人看护等生活指导,在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改变传统意识、树立新农村价值观、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农业青年俱乐部是日本农村青年的群众性组织,1992年,全国共有3038个。但近年来,随着农村青年的外流,俱乐部数量也逐年减少。俱乐部除开展与生产、生活有关的研究学习活动之外,还开展各种文化交流活动。为了提高俱乐部在农业生产技术方面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国家对优秀俱乐部给予表彰和奖励。

4.国内外研修制度

国内研修制度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由社团法人全国农村青少年教育振兴会组织实施,是日本重要的农民职业教育手段之一。具体做法是把30岁以下的务农青年、即将务农的青年派到国内具有“指导农业士”资格的先进农户,农业生产单位或流通、农产品加工等企业去,通过3—6个月同吃、同住、同劳动,在实践中掌握先进的技术和经验。接受留学生的农户或企业可享受政府的专项经费补贴。国外研修制度始于20世纪50年代,是把日本的务农青年作为实习生或进修生派往欧美等先进国家的农户或团体去学习,由国际农业者交流协会和全国农村青少年教育振兴会组织实施。

(二)日本农民职业教育的特点

日本经过工业化经济高度发展阶段,逐渐认识到要想适应现代化工业、高技术产业的集成发展,必须立足于农业改良、农技普及社会教育,以“农民自身成长”为要旨,使农民成为满足国家现代化发展的综合型、高素质的建设者,从而不断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生产效益。经过长期的不懈努力,日本的农民职业教育具备了鲜明的特点。

1.多层次的立体化教育体系

日本政府十分注重农民职业教育,形成了由政府统筹规划、政府农业部门与相关部门分工指导协作,以教育系统为主体,民间团体和社会组织予以配合的立体型农民职业教育体系。农业高中和农业继续教育等教育机构,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应用型现代化农业后备人才;农业改良普及中心及农协等社会组织,直接接触农民,普及农业技术、知识,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实用型、技术复合型的高素质农民。国内外研修制度及实习制度的实行,促使学生通过实践掌握先进的技术和经验、紧跟国际发展潮流,为培养放眼世界的国际化现代农民打下了基础。这种农民职业教育体系,大大扩展了受教育面,拓宽了农民的学习途径,增加了接受教育的机会。据调查显示,应届毕业后直接从事农业或转职农业的经营者中,有77%和39%的人曾在学校受过农业专门教育。已从事农业的人员,在农业改良普及中心和农协进修过的比例分别达到了43%和38%。

2.学历教育与开放式终身教育相结合

日本的农民职业教育,除了正规的学历教育外,还承担着实施继续教育、开放式终身教育的任务。如:道府县立农业大学校中的“进修部门”、民间进修培训机构和农业技术普及组织,都是对农业经营者实施终身教育的机构。如今,终身教育已经成为日本农民职业教育的主流和趋势,具有终身教育性质的培训机构也将会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3.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www.xing528.com)

日本农民职业教育十分重视实践,提倡及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产中。例如:农业职业高中的教学大纲规定学生实验和实习的时间不得少于总授课时的1/2。除此之外,对每个学生的实习用地面积和相关配套设施也都做出了明文规定。实习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在学校的农场实习,也可以去家庭农场、委托农场、先进农户实习。通过国内研修制度,青年农民被派往具有“指导农业士”资格的先进农户或先进农业生产法人处实践。

4.教学内容适应社会经济发展

日本在农民职业教育方面,注重教学手段创新、教学内容更新,跟踪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打造现代化职业农民队伍。如多次调整农民教育的学科内容,新增设了生产技术、信息处理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生产流通、环境土木等科目。农业大学校还把生物工程、电子计算机、农业信息处理等尖端技术教育作为主要课程,既满足了现实发展的需要,又增强了未来农民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另外,为提供稳定的农业后继人才,都道府县在组织各种研修活动的同时,进行“青年农业士”“指导农业士”等资格认定,并给予青年经营户资金扶持。

5.重视信息的高速传递与共享

日本政府十分重视信息网络建设,市町村都设立了相应的网站,推广新型技术、介绍特色产品、传达市场需求,引领农民及时、准确、全面地捕捉市场信息,为农民提供就业创收机会和出路。发达的网络咨询、便利的信息服务,为培养国际化的现代农民提供了充分的技术支持。

(三)农民职业教育的启示

1.高度重视农民职业教育

我国农民职业教育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因此必须深刻认识到农民职业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借鉴日本农民职业教育工作的方法,建立由政府统一领导、农业部门具体负责,人事、教育、财政等多部门共同参与的管理机制,形成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的良好格局。

2.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农民职业教育体系

目前吉林省农民职业教育还存在不少问题,如教育结构不合理,滞后于社会发展需求;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滞后,分散、重复、低效现象严重;教育内容和方法陈旧落后、亟待改进等。因此,构建一个高效、实用的多层次、立体化农民职业教育体系迫在眉睫。在教育层次上,顺应分工分业的现代潮流,确立农民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各自不同的教育内容和办学特色,建立以高等职业教育为龙头,以中等职业教育为骨干,以县、乡、村职业教育和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基础的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培训体系。在办学模式上,要坚持学历教育与开放式终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3.坚持以政府为主的多渠道投资机制

结合省情农情,可从两个方面考虑解决职业农民教育经费不足问题:一是以政府财政积极扶持为主。吉林省农民职业教育还处在初步发展的阶段,政府应该从财力上加大支持力度。二是引进企业、社会资本投资。农民职业教育事业只靠政府财政投入还远远不够,必须借助社会、企业的力量来进行。可以积极鼓励社会资本兴办农业学校和培训机构,在审批、税收财政补贴、信贷等方面给予适当的政策优惠。

4.实行产学结合,重视实践教学

农民职业教育要做到因人施教、因地制宜,实行产学相结合,重视实践教育。具体做法是:一要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找准市场及农民需求,使农民职业教育的内容与市场相结合,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农民的迫切需要相结合。二要加强实践训练,使农民边学习边实践,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可以充分利用我国现有的农业科技示范园,亦可使用当地试验场或专业农户的大棚、果园、养殖场,进行现场教学和实地观摩,还可以将农民派往优秀农户、优秀农业经营单位、试验研究所等处实习。

5.加强信息平台建设,及时把握社会需求

我国需要加强信息平台建设,使涉农信息可以及时、准确、全面地传达至农户,让农民能及时地把握市场信息,减少出现2010年的“蒜你狠”“姜你军”等价格狂涨事件。可见,政府要将提供快速、优质的信息服务落实到实处,强化网络、信息平台建设,才能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并为培养适应高度信息化、市场化的现代高素质农民打下坚实的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