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乡村振兴策略下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必要性

乡村振兴策略下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必要性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乡村农业转型的需要,是共同富裕、全面小康的需要,也是应对农村空心化问题的需要。“空心化”是当前我国农业、农村面临的普遍问题之一。所以,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有利于优化配置农村资源,促进农村产业发展,激发群众积极性、创造性,吸引劳动力向农业、农村回流,有助于缓解农村空心化问题。

乡村振兴策略下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必要性

乡村振兴的实现对于全面小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新型职业农民对于激发农村发展动力具有重要作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乡村农业转型的需要,是共同富裕、全面小康的需要,也是应对农村空心化问题的需要。

一是现代化农业生产的内在要求。发展现代农业,人是第一要素,培训新型职业农民是根本战略措施。当前我国农村居民劳作方式仍是体力劳作占较大比重,多数农业生产者是以过去老经验作为主要参考依据,他们的文化素质以及科技素质以及经营管理能力无从计量。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对于改变传统农民落后生产方式、低下农业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由于科学技术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越趋明显,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也是发展农村经济以及实现我国农业转型的内在要求。

二是完善新农村建设的必经之路。现代科学技术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与其他产业一样,农业发展也同样需要科学技术的帮助,这一点对于新农村建设也是一样的。从广义上来说,新农村建设主要是为了减少当前农村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差距。这份差距主要始于20世纪城乡二元化发展实施时期。在此之后,城市居民接受到更多科技因素,自身科技以及文化水平不断提升,为城镇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的推动力,这也导致了当前城乡差距较大的问题。而培训新型职业农民,不仅是对农民素质的提升,也是对整个农村发展素质的提升。在现代化农村建设中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将会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管理、技术、文化教育方面的人才,将会带动整个农村居民的素质,进而将更多的农村多余劳动力转变为高水平的农业运作人才,这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宗旨。

三是实现乡村农业转型的需要。乡村振兴战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农业、农村的转型、升级、优化战略,是优化农村发展结构,激活农村发展动力,积极应对农村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促进农村的高效发展,促进全面小康的积极战略举措。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高农业经营者素质是乡村农业转型的需要。当前,我国农村农业形势发生转变,一方面表现在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打工,另一方面表现在我国农业机械、技术水平的逐步提升。因此,我国农业既面临转型的需求,也具备转型的物质条件。而新型职业农民则是农业转型的重要主体力量,是我国农业转型的人才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讲,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乡村农业转型的需要。(www.xing528.com)

四是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小康的需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历史任务。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明确把“解决贫困、共同富裕、全面小康”作为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乡村振兴是消除农村贫困、实现共同富裕和全面小康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条件之一。因此,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小康的需要。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排头兵”,使一部分农村产业通过新的、更加科学合理的形式发展起来,使一部分农村人口优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整个农村经济、产业结构等各方面的优化和发展。

五是应对农村空心化问题的需要。“空心化”是当前我国农业、农村面临的普遍问题之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新生代农民成长起来,大批青壮年农民流向城市务工转变为“农民工”,农村常住人口则变为以“386199部队”(“38”即妇女,“61”指儿童,“99”代指老人)为主,造成农村“人口空心化”。由人口空心化带来的农村、农业劳动力的缺乏,从而进一步导致土地闲置、农村产业闲置等一系列基本矛盾,造成“土地空心化”“产业空心化”等问题。空心化问题是阻碍农村发展的关键问题,对于农村经济发展和全面小康的实现具有较大的阻碍作用,是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克服的挑战。新型职业农民是以农业为职业,具有相应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生产经营并达到相当水平的现代农业从业者,可分为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三种类型。所以,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有利于优化配置农村资源,促进农村产业发展,激发群众积极性、创造性,吸引劳动力向农业、农村回流,有助于缓解农村空心化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