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上所述,应用沟通和通用数据库满足了数据可用性和与工业4.0相符的沟通。我们需要将实际生产中的改变与理想中的计划值进行对比。
前面介绍的机制以压缩的方式体现了战略型生产网络中的PPS任务,并以简化的方式对其进行协同。我们还会借助过程模型和以此为基础的、相对的、可被灵活应用的控制值将在协同机制中被交换的信息(见图4.17)清晰并可比地纳入通用数据库当中。我们将目标值简化为三个则有助于更好地实现经济性。
通过利用战略型生产网络中的沟通,我们可以避免单个企业中出现的集中化以及市场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在签订网络合约之前,购买方会规定供货意愿函数、供货调节函数和临时的生产计划,供应商会将其中包含的数量要求、类别要求以及批量规模要求转换为订单时间,并针对得到的订单时间在招标中确定相应的价格和供货时间。如果在生产需求计划或者生产控制过程中,需求方或者供应方对供货时间或者供货数量进行了改动,那么会依据供货调节函数产生相应的价格变化。
图4.17 对协同机制内部被交换的信息进行的总结
来源:作者。
相对于其他现有方案,这种信息交换的特征在于,生产商并不能对供应方的生产进行直接干预,供应方也不必提供有关自身价格和盈利的信息,从而可以避免出现集中化,因此也不会出现将协同任务完全交付给生产网络中的中心企业这一现象。(www.xing528.com)
尽管没有对有关成本和盈利的信息进行交流,但是协同机制仍然能够有效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引起的单方面盈利增长,因为我们事先规定了目标值,举行了招标或者拍卖,并借助控制值对成果进行监控,还可以持续地对成果进行重新分配(见表4.4)。
表4.4 有关处理生产网络中的与PPS相关的信息不对称的协同图表
来源:作者。
招标或者拍卖,以及持续进行的成果分配可以使竞争和可变性在战略型生产网络中得以保留。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中心企业通过生产流程计划来规定战略目标值,而订单时间对应的相关价格则会在招标或者拍卖过程中得以确定,在之后的生产需求计划和控制中我们也会遵循这一价格。利用订单时间和供货调节函数,我们可以对生产计划中出现的干扰进行调节,从而使网络伙伴之间不断地相互适应。
除了上述要求外,协同机制还具有前面已经描述过的诸多限制,包括未实现网络最佳化的批量规模,私下协商和垄断导致的市场功能失效,无法依据经验来确定供货意愿和供货调节,订单时间仅是经济评估方面上的一个相似值以及生产计划的临时性。尽管如此,协同机制仍然必须满足下述条件,那就是能保证随时进行产品跟踪,也就是随时可以对订单进行认定,就像工业4.0普遍要求的那样。在接下来的实例中,我们会对这一产品跟踪进行介绍,协同机制对于产品跟踪的应用必须保证产生的收益高于投入的成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