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集成平台的就绪性分析

集成平台的就绪性分析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集成平台实施之前,医疗护理服务分布于正式子系统和技术子系统内。

集成平台的就绪性分析

本节采用问题明晰方法分析医院信息系统集成所需要的组织基础结构特征。首先,单元系统识别帮助划分结构。利用单元系统的层次体系,可将医院的业务划分为五个层次,每个层次又可分为若干单元。具体而言,先从全院的角度审视系统集成,进而将其分为医务、护理、院务等业务领域。每个业务领域包含若干业务流程,如医务领域中包括门诊、急诊和住院诊疗流程;护理领域包括护理流程等;院务领域包括绩效评估流程等。流程进一步由各临床和辅助科室提供的功能组成,典型的功能如预约挂号、检查、化验、诊治、查询统计等,供门诊、住院诊疗、管理等流程共享。各功能单位需要相应的数据支持,包括各种表格和单据等。医院的业务结构如图7.1所示。本案例中,我们在每层选择一个典型的代表来示范分析的过程,并将同时分析当前状态和就绪目标下的基础结构情况。

图7.1 某医院业务结构层次

(一)企业级视角——集成系统的就绪性

企业级视角是从整个医院的角度来看医院的基础结构情况,判断医院是否为医院信息系统集成准备就绪。这里分析的对象是医院信息系统的集成平台。问题明晰方法将从医院领导的角度来对资源配置、人员部署、业务流程和员工支持度四个方面逐项检查。

1.识别集成系统所需要的资源

首先从集成系统的资源配置情况入手,分析医院信息系统集成的准备情况。这里采用支撑系统分析技术来识别出当前和就绪目标所要求的资源和技能。在医院一级,院方需要为系统配置的资源包括建设周期的资金投入以及启动周期的实施团队等。为保证系统集成顺利实施,医院还需要进行一些基本设施投资,如网络升级、服务器升级和扩容等。其他的基础设施需求情况见表7.1。

表7.1 “集成系统”支撑系统分析——企业级视角

续表

经过对比测算,在医院这一级别的就绪级别为:22/33×10=6.67,目前仍处于“启动与实施”阶段。

2.识别集成系统的主要相关人员

接下来,通过利益相关者识别技术,找出在医院一级集成系统的利益相关者及其角色和责任。与资源分析相同,这一步同时分析当前和就绪目标状态下的利益相关者分布情况。分析结果见表7.2。

表7.2 “集成系统”利益相关者识别——企业级视角

续表

在全院这一级别,利益相关者结构相对完善,种类比较齐全,因此,医院的就绪度级别为最高级别,处于“专业化状态”。

3.识别集成系统中的业务活动与规范

这一步的主要目的在于分析识别当前以及就绪目标状态下的主要业务活动与规范。通过系统构成技术对医院一级的业务活动进行归类和结构化,抽取出医院的主要业务流程和规范。

在集成平台实施之前,医疗护理服务分布于正式子系统和技术子系统内。医保信息和患者财务信息的获取由于需要患者查询、打印并亲自带到医院,因而落在正式系统范围内。同样,药品和器材的采购活动也需要通过正式子系统来完成。医院与患者和药品、器材供应商之间的交流主要通过非正式子系统和正式子系统完成,见表7.3。

表7.3 “集成系统”业务活动与规范识别——企业级视角(当前)

续表

在集成平台实施之后,医保信息和相关财务信息的获取则不必通过患者去开具,而直接通过系统的验证。药品和器材的采购活动也将转移至技术子系统完成。分析结果见表7.4。

表7.4 “集成系统”活动与规范识别——企业级视角(就绪)

经比较可以看出,集成平台的引入将自动化医保和财务信息的获取,规范化管理医院与供应商之间的联系。这些规范化的管理可进一步提取成规范的形式,如:

1)在某医院,当患者提出就诊申请时,医院有义务提供医疗护理服务。

2)在某医院,当器材或者药品出现短缺时,医院需要采购补充器材和药品。

3)在某医院,医院与患者之间通过技术系统进行通信

4)在某医院,当患者需要转院时,医院与兄弟医院协调为患者转院。

5)在某医院,上级主管部门有义务管理和监督医院的服务水平。

经计算,医院在全院级别的业务规范方面的就绪度级别为6/12×10=5,处于“启动与实施”状态。

4.识别相关人员对于集成系统的接受度

有了之前识别出的关键利益相关者,这一步通过价值评估技术来提取他们对于集成平台的接受程度。需要清楚的是,此时分析的是利益相关者对于集成平台当前的态度。其中,供应商和医院领导对于集成平台的评估最高,分别为14分和12分;主管部门对于这一平台比较支持,打出了9分;相比之下,患者对于集成平台似乎有些无动于衷,仅给出了2分。这可能是由于集成平台对于患者的影响并不太大。各利益相关者对于每一分项结果见表7.5。

表7.5 “集成系统”价值评估——企业级视角(www.xing528.com)

在员工态度方面,医院当前的就绪度级别为:{37-[-(30×4)]}/{(30×4)-[-(30×4)]}×10=6.54,因而,对应的就绪度为“启动与实施”。

因此,在医院级别,医院对于集成系统的就绪度级别为(6.67+9+5+6.54)/4=6.80,对应于“启动与实施”状态。

按照问题明晰方法的既定分析路线,在完成医院这一最高级别的分析之后,接下来应对医务、护理、院务等业务领域逐个进行分析。例如,对于医务领域级的分析是从医务部领导的角度分析医务部需要做出哪些准备以迎接临床信息系统的集成。因此,这一步关注的对象是医院内的临床信息系统。它包含众多流程,包括急诊、门诊、住院诊疗等。每个流程都十分复杂,由专门的信息系统支持。对于这些流程和系统的集成,需要按照既定的优先次序,分批次地集成,而不可能一次完成。其中,住院诊疗流程处于核心地位,因此在本案例调研的医院决定首先集成住院诊疗流程及其对应的住院医生工作站。故而本书在此略过医务领域级的讨论,直接转到对住院诊疗流程集成的分析与讨论。

(二)业务流程级视角——住院诊疗的就绪性

业务流程级视角是从主任医师的视角审视医院的基础结构情况,判断临床科室和其他辅助科室是否为医生工作站系统的集成准备就绪。这一层次分析的对象是医生工作站。同样,分析将从技术、人员、业务和员工的支持度四个方面来进行。

1.识别医生工作站集成系统所需要的资源

与在全院级别相同,医生工作站作为一个技术系统,其实施需要考虑一系列的资源与技能是否到位。因此,首先利用支撑结构技术来分析住院诊疗流程的资源配置情况及就绪目标,如表7.6所示。

表7.6 “住院诊疗”支撑系统分析——业务流程级视角

续表

经过对比测算,在住院诊疗这一级别的就绪级别为:15/36×10=4.17,因此,它的就绪度为“规划与准备”状态。

2.识别医生工作站的主要相关人员

医生工作站的集成需要对于科室内的相关人员做出调整和部署。利用利益相关者识别技术,分析住院医生工作站的利益相关者的当前状况和就绪目标,如表7.7所示。

表7.7 “住院诊疗”利益相关者识别——业务流程级视角

在这一级别,由于住院诊疗流程利益相关者已经就位,因此在此方面的就绪度级别为最高级别,处于“专业化状态”。

3.识别医生工作站的业务活动与规范

这一步主要利用系统构成和规范分析技术,找出主要业务活动的现状,并根据医生工作站集成的需要设定业务的就绪目标,见表7.8和表7.9。

表7.8 “住院诊疗”业务活动与规范识别——流程级视角(当前)

续表

表7.9 “住院诊疗”规范识别——流程级视角(就绪)

在住院诊疗这一级,医生工作站协助主治医生的诊治相关活动。这些规范化的管理可进一步提取成规范的形式,如:

1)在某科室,当患者需要诊治时,主治医师有义务为患者诊治。

2)在某科室,当主治医生提出检查要求时,医技科室有义务做相应检查。

3)在某科室,当主治医生提出信息查询时,门诊有义务提供相应信息。

4)在某科室,当主治医生下达医嘱时,医生有义务转交给护士工作站执行医嘱。

经测算,住院诊疗流程在业务规范方面的就绪度级别为5/10×10=5,处于“启动与实施”状态。

4.识别相关人员对于集成系统的接受度

最后,我们通过价值评估技术来提取员工对于集成系统的态度,检查他们是否支持这一系统的实施。其中,医务部领导、医生和护士对于新系统的支持度都比较高,分别为14、13和11分,患者对于集成平台仍然没有热情,只有2分。各利益相关者每一分项的结果见表7.10。

表7.10 “住院诊疗”价值评估——流程级视角

在员工态度方面,医院当前的就绪度级别为:{40-[-(30×4)]}/{(30×4)-[-(30×4)]}×10=6.67,因而,对应的就绪度为“启动与实施”。因此,在业务流程级别,医院对于集成系统的就绪度级别为(4.17+9+5+6.67)/4=6.21,对应于“启动与实施”状态。

住院诊疗流程包括一系列的功能,如医生的诊治活动、医技科室提供的化验和检查等。对于这些功能级的分析,是指站在主治医师和医技科室操作员的角度检查医院对于一项业务功能的准备程度。在功能级之下,数据级分析则是站在数据项的角度来看,检查数据的技术要求(如精度等)、数据管理与维护的相关责任与权限、数据的完整性和关联规则要求,以及对于数据可能的文化解读和文化考量(如日期格式)等。前文已经指出,由于基本所有的功能都已经在各临床和医技科室系统中付诸使用并基本成熟,故本章略去这两个级别,不再做讨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