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符号学中有关本体论的主要概念包括:主体与行为、赐予、规范以及社会实在的构建。
(一)主体与行为
组织符号学采用一种激进的主观主义——现实主义——作为基本哲学观点,认为唯一可知的世界由具有认知能力的主体构成。在这个世界中,主体生活在它周围的环境之中。这些主体,既可能是个体,也可能是群体,出于生存的需要持续地与环境之间发生着各种行为。当一个主体与环境和其他主体之间交流、沟通和协商时,它同时也在改变着环境。这就要求主体需要不断学习和适应环境的变化,如此循环往复。
(二)赐予(affordance)
在学习和适应的过程中,主体感知环境中的相对稳定的模式,并将它们作为环境对于自己的“赐予”。根据它们以往的经历,主体会从环境中识别出一些固定的模式,包括感觉、活动、态度、关系或者其他的事物等。它们的经验告诉它们这些模式具有什么样的意义,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以便日后多加留意。
“赐予”是由直接感知心理学家Gibson在研究动物的行为时,结合动物和环境之间的结构关系而提出的概念。在自然环境中,每种动物都有自己的一套生活方式,占据环境中的一个生态位(niche)。在这个生态位中,“环境的赐予是它所能提供给动物的,它所给予动物或者供其使用的;它可能是好的一面,也可能是不好的一面”[80]。Gibson为解释这个概念给出这样一个例子:一个地理表面,如果它是足够宽阔平坦、坚实牢固,那么这个表面可以赐予“支撑”。对于一种动物来说,它是一个可以用来“支撑”的表面。动物可以站在上面,或者在上面奔跑驰骋。在这个表面之上不必担心会像在水中一样沉没,也不会像在泥沼中一样下陷。当表面的这种性质作为“支撑”赐予出现时,这种性质是仅对于这种动物而言的。(注意,这里无法得出它是这个表面本身的绝对物理性质)考虑到一个生态位中的所有赐予,一个生态位也就代表着一种动物的生活方式,这个生态位里的这些赐予构成了这种动物的全部世界。
赐予是主体世界的基本构成单位。从环境的角度说,自然界“赐予”了主体一些模式,使其有了相对固定的生活方式。从主体的角度,主体在环境中努力寻找稳定的、有价值的模式,即发现“赐予”。这些赐予被记录并保存在主体的头脑中,逐渐形成了主体关于世界的概念图。主体不断发现赐予的过程就是实在的构建过程。对于主体来说,如果不被感知,那么这个实在也就从未真正存在过。
一种赐予支持主体的一种行为模式。只有认识到了赐予的存在,主体才能够实现相应的行为。对此可举出如下例子:一只鞋,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它的赐予在于能够用来穿戴保暖;随着发现的深入,人们意识到它可用作藏钱的秘密地——一个新赐予出现;甚至在关键时刻,有些人用它作为武器攻击——又一个新赐予!
通过Gibson的赐予理论可以得出,主体的世界由赐予构成。赐予承担着环境所为主体带来的意义和价值,并支持主体的行为模式。然而,Gibson来的“赐予”只是自然环境中的“物理赐予”,对于人类社会而言,有必要将赐予的概念从自然界扩展到社会环境中,形成所谓的“社会赐予”。(www.xing528.com)
(三)规范(norms)
为研究人类的社会行为,Stamper将“赐予”的概念从自然环境延伸到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类似,社会环境中同样存在一些不变的模式。为了理解世界和认清环境,人类主体需要识别出这些相对稳定的模式,并将它们添加到自己的模式库。社会环境中的这些不变的模式——社会赐予——就是社会中的规范,一个典型的例子如人类主体之间的合同。
社会赐予支持一定的社会行为模式。在人类社会中,主体之间发生着各种各样的互动行为,即人类主体的社会行为。作为社会赐予,规范为主体的社会行为定义特定的模式。这些规范一方面促成主体的社会行为,另一方面限制着主体的社会行为。
社会赐予是社会实在构成的基本元素。一个社会赐予可以是另一个社会赐予的前提,为后者的实现提供了可能,它们共同构建成了人类的社会实在。可以说,规范是社会实在的“石灰和水泥”[81]。一条规范一般由某个具有权威的主体创建和废止,并在一定的范围内被主体所共享,形成规范域。一个规范域有其独立的存在时间和空间,其内部的主体可能有来有往,但规范将一直存在下去,直到旧规范被废止和新规范颁布。
(四)社会实在的构建
物理赐予和社会赐予共同构成了主体的世界。主体在构建和使用这些数量众多的赐予时,赐予并非如一盘散沙般无序,而是存在着具有严格次序的依赖关系。一个赐予可能需要依附于另外一个赐予,才能获得存在。如“绊倒”必须依赖于“走路”,一个人只有先学会走路,他才可能被绊倒。或者说,一些赐予按照一定方式组合,可以形成新的更高级别的赐予。如“婚姻”和“求婚者”意味着“求婚”的实现。没有婚姻的赐予,求婚就无从谈起。这种赐予之间的依赖关系称为本体依赖关系。本体依赖关系的存在是社会实在构建的基础。一些赐予相互连接成一个网格(lattice),存在于主体的头脑中,形成一段“概念图”,同时表达这些赐予的语义。婚姻赐予的本体依赖关系网格如图3.2所示。
图3.2 婚姻赐予的本体依赖关系网格
如果主体将所有的赐予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汇总形成一张本体依赖图,那么就完成了这个主体的社会实在的构建。这个主体的世界观也就随之形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