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广州开发区:以创新驱动区域转型升级

广州开发区:以创新驱动区域转型升级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4年10月25日,浦江创新论坛在上海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分别致信祝贺。广州开发区的创新总是随着重大的发展机遇的接踵而至而奏响号角,迈开步伐的。管辖面积达393.22平方公里。广州开发区以创新驱动带动区域转型升级。在体制机制创新和优化方面,广州开发区成为全国首家中欧区域政策合作试点区,列入首批中以高技术产业合作重点区域,获批全国首个国家级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

广州开发区:以创新驱动区域转型升级

生活互联网时代,我们对创新已经不再陌生。

创新是一种革故鼎新。

2014年10月25日,浦江创新论坛在上海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俄罗斯总统普京分别致信祝贺。习近平在致信中强调了本届浦江论坛的主题是“协同创新共享机遇”,他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30年来,广州开发区正是在不断创新中披荆斩棘,有阻隔,有礁石,有风浪,但均义无返顾,健步如飞地前行。

而广州开发区在建设总体规划中也曾明确提出:“建设成为布局合理、建筑新颖、环境优美、交通方便、居住舒适的高标准花园式工业城区。”

但是,可以想象,在几十年前那个荆棘丛生之地,一个有“西伯利亚”之称的“落后”的区域,做出这样具有前瞻性的战略规划布局,仅凭胆识不够,仅凭冲动不够,仅凭按部就班的努力与奋斗也不够,唯有持之以恒的创新才能为其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创新是一个“元”,源头的“源”。

广州开发区的创新总是随着重大的发展机遇的接踵而至而奏响号角,迈开步伐的。

2005年4月28日,《国务院关于同意广东省调整广州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新设立的广州市萝岗区由广州开发区管辖范围,白云区的萝岗街道,钟落潭镇的九佛、穗北2个居委会和红卫、凤尾、浦心、蟹庄、枫下、佛郎、燕塘、莲塘、山龙、重岗、黄田、何棠下、迳下、长庚14个村,黄埔区的夏港街道、荔联街道的笔岗居委会、穗东街道的东基和西基2个自然村,天河区新塘街道的玉树村,增城市中新镇的镇龙居委会和镇龙、迳头、九楼、大坦、麦村、金坑、均和、福洞、福山、大涵、汤村、旺村、洋田、新田14个村,新塘镇的贤江、新庄、永岗、禾丰4个村组成。管辖面积达393.22平方公里。

广州开发区从此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承担起构建广州东部城市副中心的重任,完全如朱秉衡所期待由“Zone”变成“District”。

2005年9月28日,广州市萝岗区政府挂牌,萝岗区第一任区长刘悦伦表示,设立萝岗区是加快推进广州现代化大都市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萝岗区将把握发展的新机遇,贯彻实施广州城市发展“东进”战略,构建广州东部副中心。刘悦伦强调,萝岗区成立后,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体制与功能不受设区影响,其作为国家级经济功能区的定位保持不变;享有的各项优惠政策不变,开发区企业和外商投资者继续按国家规定享受有关优惠政策。

广州开发区的创新也因势而变。时任广州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中新广州知识城管委会主任、萝岗区委书记骆蔚峰言,“坚持稳中求进保增长,改革创新促发展,增创四大发展新优势,着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促进产城融合,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建设东部山水新城核心区”。

时至今日,创新已是全民“运动”,上至国家,下至平民,都在创新的浪潮中蓄势待发,激流勇进。

2014年11月9日,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题为《谋求持久发展共筑亚太梦想》的主旨演讲。他说:“我们要不断发掘经济增长新动力。生活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而将更多机遇留给勇于和善于改革创新的人们。在新一轮全球增长面前,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我们要拿出敢为天下先的勇气,锐意改革,激励创新,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新道路新模式,不断寻求新增长点和驱动力。我们全面深化改革,就要为创新拓宽道路。如果说创新是中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必不可少的点火器,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把创新引擎全速发动起来。我们致力于发挥创新驱动的原动力作用,更多支持创新型企业、充满活力的中小企业,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尽快形成新增长点和驱动力。”

而对于过去的“小”广州开发区或现在的“大”广州开发区而言,创新一直是一种常态,毋庸置疑,是创新,也唯有创新才为广州开发区创造了巨大的价值。2013年,广州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国开发区中位居前列,萝岗区工业总产值、外贸进出口、实际利用外资、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等总量指标位居全市各区(县级市)第一。

广州开发区以创新驱动带动区域转型升级。2013年,一系列加快发展促转型的组合拳套路出台,其中“影影绰绰”无不凸显人才、科技、研发等“知识”“智慧”的踪迹。

在体制机制创新和优化方面,广州开发区成为全国首家中欧区域政策合作试点区,列入首批中以高技术产业合作重点区域,获批全国首个国家级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

而产城融合是广州开发区“特色新型城市化”的破题之举。作为核心命题,广州开发区通过产业兴城、服务旺城,打造宜居宜业的国际化生态新城区,如:优化“一城一岛两中心五组团”,提升优质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和集聚的速度;开展长岭居城市设计国际竞赛;开工建设万达绿地、敏捷、奥园等四大城市综合体;地铁21号线、知识城沿线征拆完成,地铁6号线二期建设加快推进,建成永龙隧道北出入口,志诚大道跨铁路立交等21个市政道路项目开工。新增16条公交线路科学城南部公交站场投入使用;建成市民广场二期等11个生态项目;营造生态景观林带29.5公里。

萝岗香雪。许锋 摄

绿已成为萝岗“常态”。许锋 摄

在广州开发区内行走,尤其到了科学城,你会觉得非常便捷。有“外环”,大路迢迢;有“内环”,“曲径通幽”,处处美景宜人。如原广州市萝岗区委常委、宣传部长、文联主席黄金持于2015年2月10日在“香雪文化系列丛书”首发式上所言,科学城植被覆盖率已达到50%,超过广州市区。

对于广州开发区、萝岗区而言,创新早已不是一条简单的直来直去的路,一个点子,一个突如其来的奇思妙想,它是一张深化改革的“路线图”——《中共广州开发区工委、萝岗区委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意见》包含37条具体改革任务和措施,揭开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篇章:着力深化改革,增创营商环境新优势;着力促进创新,增创科技引领新优势;着力扩大开放,增创外向型经济新优势;着力推动转型,增创产业竞争新优势。

在创新思维的驱动下,广州开发区推动制造业企业向研发、设计、营销等高端环节延伸的步伐进一步加快,总部经济、交易平台、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得以大力培育和引进。

而对于人才服务,广州开发区也出台多项创新措施:凡居住地或工作地在广州开发区、萝岗区内的高层次人才物品有关海关业务可以就近在该区区政务中心办理,黄埔海关在区内开设高层次人才物品海关业务受理点,此举将极大便利工作或生活在区内的高层次留学归国人才和来华工作的海外科技专家。广州开发区以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基地建设为基点,大力完善人才政策,优化创新创业发展环境,创新人才服务机制,通过“筑巢、搭台、服务”营造竞争优势,加速延揽各个层次的人才,目前已构建以科技领军人才为引领,以骨干人才、技能人才等为支撑的体系完善的“人才金字塔”、“人才特区”效应凸显,极大促进了区域的创新发展,并为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奠定坚实基础。

为了广泛延揽高科技领军人才,广州开发区、萝岗区2009年9月便在全省范围内率先颁布实施了《广州开发区吸引科技领军人才实施办法》,提出每年将引进至少10名科技领军人才,建设一支具有国内乃至国际先进水平的科技领军人才队伍。对于科技领军人才创办的项目,广州开发区将给予最高1500万元的创业资金资助,其中包括不超过600万元创业启动资金资助、给予最高不超过500万元的参股投资等。(www.xing528.com)

创新也需要智慧,要创出自己的风格、品位、特色。广州开发区、萝岗区提出,按照“创意无限、创造需求、创新模式、创业精彩、创建未来”的“五创”理念,坚持走创新发展之路,走低碳发展之路,走健康发展之路,走廉洁发展之路,走幸福发展之路,加快建设创新萝岗、低碳萝岗、健康萝岗、廉洁萝岗、幸福萝岗“五个萝岗”。

这“五创”与“五个萝岗”要素植入了这座因开发而兴盛的城池的基因,也昭示着它的光明的未来。

在2012年的一次会议上,凌伟宪表示,广州开发区、萝岗区将首先从改革政府工作效率入手,着力建设精简、高效、廉洁的服务型政府。充分学习借鉴新加坡电子化公共服务方面的经验,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方向,加快构建一体化、智能互联的政务管理云服务网络,建设智能化政府,不断提高行政效能。

广州市《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实施细则》早就提出,未来广州国家级开发区将加强创新体系建设,建立大口岸管理体制,加快保税功能园区发展。创新统筹城乡发展体制机制,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建立节能减排鼓励政策和约束机制,创新节约集约用地和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强化国家级开发区在产业集聚、对外开放和自主创新中的辐射带动作用,努力建成世界级的研发基地。

之前乃至现在及至将来,广州开发区一面将目光瞄准自身,用创新使这片热土更富有魅力与内涵,一面将目光瞄准世界,因为它知道,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此中的“奇”,不是稀奇古怪的奇,而是出奇制胜的奇。只有立足本地,面向世界,才能知此知彼,百战不殆。

做事情,眼界最重要。

当然,如《广州蓝皮书》言,开发区创新短板仍然存在。2014年7月9日,由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广州蓝皮书:广州创新型城市发展报告(2014)》发布会在广州召开。《蓝皮书》对于广州开发区取得的成绩,30年经济发展呈现指数型增长格局,经济发展的引擎、辐射及带动的显著作用给予肯定。2013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2110亿元、工业总产值5116亿元、财政总收入543亿元,在全国国家级开发区中继续位居前列。全区科技企业5244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300家,营业总收入超过4000亿元,专利申请量超过4000件,初步显现创新驱动发展的态势。

但是,《蓝皮书》认为,广州开发区的创新短板不容忽视。短板表现为:创新集群化、创新规模化和创新集约化不强,创新价值仍然份额不足。

《蓝皮书》指出,广州开发区至少拥有五大优势:拥有强大的经济体、五个国家级功能区、全省六大转型升级平台之一(知识城)、2900家跨国公司与3000家科技企业、区位空间优势(东部山水新城核心区),由此完全可以在广州市的创新驱动中发挥龙头与核心作用。未来广州开发区的创新方向是:集聚软实力优势再造开发区模式,以广州东部山水新城和“两城两岛”为平台,用多元要素整合拓宽创新空间,用创新集群范式创造专业化园区,成为广州市东南部创新驱动的核心区。

还是那句话,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广州开发区能冒险,也能包容;能在思考中砥砺前行,也能在砥砺前行中思考。它拥有兼容并蓄的品行。

作为全省创新政府管理方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试点区,广州开发区将通过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转变监管方式。在深化改革这个时代命题中,广州开发区继续发挥了先行先试的作用。2014年12月16日,广州知识产权法院挂牌,为广州开发区强力构建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装上了“核心”。加上此前引进的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审协广东中心、省知识产权集聚中心等重点项目,已经形成集代理咨询、信息分析、专利运营为一体的知识产权服务业聚集区,已经形成的知识产权保护链条将成为全国知识产权保护新高地。

凌伟宪说,改革开放是广州开发区的优势,也是开发区未来的依靠,我们必须更加坚定地走创新之路、改革之路、开放之路,继续当好体制改革的试验田。

重大的历史机遇再一次降临到这片神奇、富饶、激情洋溢的土地。

2015年9月1日上午11时30分,广州市黄埔区举行挂牌仪式。黄埔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区纪委同时揭牌,新的黄埔区正式成立,开启新征程。

广州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建华,市委常委、广州开发区管委会主任、黄埔区委书记陈志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凌伟宪,市政协副主席贡儿珍,市纪委副书记于绍文,市政府秘书长潘建国,广州开发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黄埔区区长李红卫共同为黄埔区揭牌。

陈建华在挂牌仪式上讲话时指出,黄埔是一块古老而年轻的土地。这里有历经千年沧桑的黄埔古港,有走过百年风雨的黄埔军校。从1953年新中国第一次设立黄埔区,到1984年广州开发区在黄埔新港边奠基,再到2005年国家批准依托开发区设立萝岗区,在这块土地上,留下了一代又一代建设者艰苦创业、不懈奋斗的足迹;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改革创新的传奇,抒写了一页又一页加快发展的篇章。如今,这片土地已逐步建成了广州东部宜居宜业的新城区,成为广州重要的临港产业、高端制造业和自主创新地。在推动广州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引擎和示范作用。

陈建华指出,成立新黄埔区是中央和省市着眼长远发展做出的重大决策,对于进一步优化整合原黄埔和萝岗两区在体制机制、科技创新、外向带动、现代工业、临港经济和历史文化等领域的优势资源。有效增强区域功能,促进港城互动、产城融合,形成1+1>2的集聚效应。加快实施东进战略,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创新要素聚集区和创新驱动发展区,促进广州国家中心城区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陈建华要求,黄埔区委、区政府和全区广大干部群众要立足新起点,承担新使命,进一步发扬“奋勇争先、奋发有为”的排头兵精神。一起谋发展、促改革、搞建设,努力把新黄埔建设成为全市经济发展领军者、创新驱动的主引擎、改革开放先行地和宜居宜业的示范区,为广州加快“三中心一体系”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陈志英在致辞时说,黄埔这片热土,即将翻开灿烂的一页,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决心,立足新起点,把握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增创新优势,实现新跨越,以百倍的信心和努力,不辜负市委、市政府的信任和全区88万人民群众的重托。

陈志英说,我们将以时不我待的责任感,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树立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以远大理想和目标推动发展,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勇当广州改革发展排头兵,一往无前建好新城区。“全区484平方公里的土地,是我们干事创业的宽广舞台;全区88万人民群众的殷切期望,是我们开拓进取的不竭动力。”陈志英表示,我们将以科学规划为引领,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开放合作提升、发展环境优化三大战略,举全区人民之力,集全区人民之智,共同把黄埔区建设好、发展好,努力建成国际化生态型创新城区。

陈志英强调,在新的征程中,我们将始终高举改革开放大旗,大力弘扬“奋勇争先、奋发有为”的排头兵精神,解放思想、团结一心,勇于创新、勇立潮头,把排头兵精神内化为新黄埔人的共同基因和价值追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寻求新突破,让黄埔的品牌擦得更亮,让开发区的旗帜高高飘扬,谱写出更加辉煌的新篇章。

广州开发区,又一次站在潮头之上,面朝世界,充满期待与微笑。它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