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不争哲学在企业经营中的应用之道

不争哲学在企业经营中的应用之道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争而争老子的思想,一般被学者们肯定为是一种治国和养生的政治哲学和人生哲学。“立于不争而无尤,立于不争而有成。”这种不争的观点,是道家思想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综上所述,企业应当像水那样处于一种“不争”的状态,企业的“立业”过程,也应当是一种“不争”的过程。唯其如此,企业在这个“不争”的过程中才能始终都有一个本质上的方向,也才能够真的“不争而争”下去。

不争哲学在企业经营中的应用之道

不争而争

老子的思想,一般被学者们肯定为是一种治国和养生政治哲学人生哲学。老子的思想,对当今的企业经营和现代化条件下的企业管理等还有没有指导意义呢?回答是有。为什么这样说呢?就因为老子思想是一种哲学,是一种博大精深的学问,其中探讨的各种规律和法则,至今仍然没有变。老子探求的宇宙万物之道、社会之道、人生之道依然是值得当今人类加以思考和把握的“大道”。因为,天地都还在,万物都还在,人类也还在,而这些都是老子思想所观察的对象。虽然时代有了变化,语言词汇有了变化,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有了变化,但是宇宙的本质,人生的本质,我理解并没有根本的变化。而这些本质性的东西,才是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所揭示的对象。所以说道家思想完全可以为当今人类所借鉴。

“立于不争而无尤,立于不争而有成。”这种不争的观点,是道家思想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争”是企业立业中的重要参照点(或者说是“辅助支撑点”)。“不争”所包含的实质内容,也可以说仍然在“企业立业之道”之中。

老子在自然界万事万物中唯独最为赞美水,这是有道理的。在圣人的眼里,水具备了那么多美好的“水德”,确实是值得从其中领悟做人的道理和立业的道理。“不争”,是美好“水德”的又一个品质。老子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个“不争”,一是指水利养滋润了万物,而又并不从万物那里争取任何利益自己的东西,没有私利可言;其二指的是“与世无争”,不仅是在被自己滋润了的事物那里不争,面对世间一切,它都不争,这就是“无欲”,对世间一切都无所求。这样的品质历来都备受称道。在过去对老子的众多研究中,这种品质多半被学者专家归结为“为人处世的要旨”。将“不争”作为现代企业立业的参考点,其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立业当立于无竞争领域。为什么这样讲呢?来看看那些充满竞争的领域就明白了。一般来说,竞争起码应发生在两个相争者之间,因为不足两个的话,也就无从相争,没有对手,无以相争。现代商业竞争中,表现的趋势则是多方竞争,多头竞争,是比“两个”还要多得多的竞争局面。这是竞争的本质特征之一。竞争的另一个本质特征则是:争斗必须是在同一领域,或者说,竞争各方所争的应是同一个东西,否则,就争不起来,也就没有竞争可言。例如你要的是A,他要的是B,我要的是C;除你而外没有谁再要A,除他之外没有谁再要B,除我之外又没有谁再要C,各得其所,怎样竞争呢?争不起来,没有可争的东西。因此说,竞争的本质特征之二是争同一个东西。这两个特征如果放到具体的企业生产和商品流通领域中来考察,我们会发现,如果选择有竞争的地方来立业,那将会违背前述立业的两个根本点,违背企业的立业之道。

举个例子来讲,如果一个城市当中已经有三家啤酒厂,其产量满足本城市的消费需要早已是绰绰有余,就是关掉其中两家,供货也不会出现短缺。于是三家企业必然相互竞争,争夺同一个啤酒消费群,形成了一个实实在在的竞争领域。反过来看,消费者的利益需要是早已得到了满足的,社会万众已不再需要相同的企业了。如果选择立业点时选在这里,一来无法立在万众的需要上,因为他们的需要已被满足;二来对消费者而言,已不具备“水”的品质,或者说,企业对他们而言不是必要的,他们不需要这样的企业。这样的结果将是怎样呢?立业的立足点落不到万众的利益需要上,无法生根,结果只会是落到自我利益需要上,这就违背了前面讲的企业立业之道,注定立不起来。企业的意志和行为也会被引向与竞争者之间的较量,因而妨碍企业履行企业的天职——造福于人类,服务于社会。

道德经》第六十六章中有一句,说的是“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一句运用于立业的“选点”也是十分合适的。如果立业之初,立业点选在“无竞争点”上,情形就会是:“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回避有竞争的领域,寻找“无竞争点”,这种对“无竞争点”的寻觅与探索,就是研究万众的潜在需要。这种需要是未被满足的需要,因而是具有立业价值的需要,是真需要。由于还没有别的企业向人们输送他们所需要的利益,因此,也就还没有竞争。立业真能立在这样的点上,也就合于企业的“立业之道”了。(www.xing528.com)

人人都可以推想,这样的立业将是顺利的,因为社会万众需要,而且又没有竞争摩擦,阻力较小,接受较快。并且,这样的立业,为社会和公众创造的才是真利益(不是可有可无的利益,而是急迫需要的利益)。

“不争”、“不强求”是可以带来利益的。企业的立业过程,为什么不从水的这些启示中去获得一种深刻的觉悟呢?如果真能做到像水那样懂得忍让、顺应、融通、迂回的话,立即就能找到现在的位置,然后顺流而下,进入未来的位置。因为忍让、融通、迂回带来的恰恰是无阻无碍。虽然有时看上去路子是弯的,但毕竟是一派活跃的流畅。是对天地万物、对各种客观规律的最融洽的顺应。

企业的立业是一个不会间断的过程。任何企业,并不是创业之初选了一个立业点,立业工作就一蹴而就了。立业的课题,像水的流程一样,从雨点到小溪大江大海是演变的、汇聚的,是经常的,是不断的。从一个立业点到另一个立业点,在这种演变和发展过程中,企业要想每一步都不失误,每一步走得恰到好处的话,学习“水德”,从水的品质中获取企业发展的品质,是有十益而无一害的。

综上所述,企业应当像水那样处于一种“不争”的状态,企业的“立业”过程,也应当是一种“不争”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现象的流变可以丰富多彩、千差万别,但企业的本质不可变。唯其如此,企业在这个“不争”的过程中才能始终都有一个本质上的方向,也才能够真的“不争而争”下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