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注重团队的年代,亲和力的培养是必须的。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协作更加频繁密切。个体之间因个性兴趣不同出现的摩擦频度也在增加,而具备亲和力的人则小的多,即使有了小摩擦也容易化解。
亲和力对一个人工作事业的成败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尤其对于领导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个人要领导一个团体做点事情,就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把每个人的积极性都发挥出来,使得每个人的副作用降到最小,如果领导人缺乏亲和力,这一点是很难做到的。
做事就会遇到很大阻力,这种次要矛盾积少成多,有时甚至转化为主要矛盾,就像拦河大坝上的蚁穴会变成决口一样,千里大堤,终将毁于一旦。
亲和力的培养应该着力于培养自己的谦和、幽默感,但这往往涉及个人的性格的改变,难度很大,有时甚至很痛苦。但只要能持之以恒,时刻自省,不断改进,在自我批判中成长,一定会由量变引起质变,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塑造出一个全新的自我。
中国人相互之间很难服气,因而相关的合作很难开展。谚语有云,“一个人是一条龙,三个人是一条虫”,内耗使中国人深受其害。一个明智的领导必须尽力降低内耗的损失,把破坏力转化成推动力。制止窝里斗的最好方法就是让大家同心同力,和衷共济,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块使。
刘邦自从砀山举兵,进军攻秦,最后又灭项羽,建立西汉,一步步通向成功,这在很大程度上不得不归功于刘邦善于用人,团结部下的统治之道。刘邦帐下有三杰,即张良、韩信、萧何,对此三人,刘邦依其个性进行管理,使三人协调一致,各尽所能,坚决制止内耗的发生,以此保证刘邦夺得天下之后稳坐江山,建立功业,流传美名。
他自己也曾亲自对部下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子房(张良);治理国家,安抚百姓,供给军需,我不如萧何;指挥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取,我不如韩信。这三人都是天下之豪杰。我能使用他们,这是我取得天下的根本原因。”(www.xing528.com)
除了此三杰,刘邦帐下人才颇丰。有人形容说“猛将如云,谋臣如雨”。但人才一旦众多,且个个出色,那么很容易出问题。协调臣将之间关系,使其共同谋事,而不互相排挤,共建江山,便成了刘邦面临的紧要任务。而刘邦凭借其过人智慧,把大家统一到一个战壕里,彻底清除窝里斗。
一个集体只有彻底消除互相压制互不服气的现象,才能从根本上保持全体向一个大目标统一迈进,刘邦对此使用的妙计之一就是论功行赏。刘邦打败项羽、平安天下后,开始评功封位。由于群臣争功,互不服气,一年多还评不下来。刘邦认为,众臣中萧何功劳最大,封他为酂侯,封地最多。众臣不服,说:“臣等身穿盔甲,手持兵器,驰骋疆场,攻城掠地,九死一生,多则百余战,少则几十回合,都有或大或小的战绩,而萧何并没有沙场立功,只凭舞文弄墨,发发议论,其封位却居于臣等之上,这是何道理?”
刘邦便举了打猎的例子回答众臣:“以打猎而论,追赶野兔等走兽的是猎狗,而指挥驾驭猎狗的是猎人。而今诸位的功劳只相当于有功的猎狗,而萧何的功劳则相当于有功的猎人。而且诸位追随我,多者也不过族中二三人,而萧何动员家族中几十人来追随我,这种功劳是不可埋没的。”
众臣听了,心悦诚服,所以刘邦之所以打得天下,在于用人的成功,而用人中又坚持了十分重要的一条,即制止内耗,论功行赏,公平竞争,统一步调。这样大家都能站到同一战壕里,使系统内部处于有序状态,适当的竞争只会增加其系统的活力,对外界作出更灵活的反应。任何一个组织,内耗一旦起作用,其效率就会下降,其合作就会涣散,其联系就会松弛,这样的组织有解体的危险!管理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要对付内耗,要减少系统内部的不和谐。
那么我们该如何减少内耗呢?
要内耗,就要用一个共同的目标把大家组织起来,让大家站在同一条战壕中一致对外,在同一条船上和衷共济,让内耗的能量指向外部。对于一个领导来说,要制止下属的窝里斗,他就必须设定一个大家共同利益所在的目标,让大家能放弃内争,心往一块想,力往一块使,让团队精神发出光彩。领导一定首先要为组织中的个人划定一条公平的起跑线,让大家感到起点的平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