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大诗人杜牧曾经诗云:“胜负兵家不可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谈的是对项羽垓下之战的看法,认为项羽应该忍辱负重,不以一次的成败论英雄。返回江东厉兵秣马,继续与刘邦争霸天下。但是项羽却自刎于乌江,可历史总是由无数的巧合构成,项羽没有做到的、没有成就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勾践做到了。
周敬王二十四年(公元前496年),越王允常死,勾践即位。吴王阖闾趁越丧乱之际兴兵伐越,勾践起兵抵抗,战于檇李(今浙江嘉兴市)。吴军战败,阖闾受箭伤死于回国途中。其子夫差即位后,时时不忘杀父之仇,用了二年多的时间练兵。
勾践闻吴王夫差日夜练兵,打算欲先伐吴国。范蠡谏:“不可。臣闻兵者凶器也,战者逆德也,争者事之末也。阴谋逆德,好用凶器,试身于所末,上帝禁之,行者不利。”(《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勾践不听,于周敬王二十六年(前494年)率军攻吴。吴王闻之,亲率精兵击越,两军大战于夫椒(今江苏吴县),越军大败。勾践带着剩下的5000人逃至会稽山(今浙江绍兴南),被吴军包围。
这正验证了杜牧的那句“胜负兵家不可期”。勾践的兵败使他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勾践非常后悔,对范蠡说:“以不听子故至于此,为之奈何?”(《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范蠡出计让大夫文种贿赂吴太宰伯嚭,向夫差请求称臣纳贡。夫差不听相国伍子胥要他坚决灭掉越国的忠告,答应了勾践的请求,但要勾践夫妇到吴国为他服役。
范蠡为勾践想到了一个应对亡国灭种的办法,但是这个想法的可行性并不高。因为任何一个帝王都是有自己的骄傲和自尊的。更多的时候,屈辱的活着比死亡更为可怕。这也是为什么项羽兵败自杀,崇祯自缢煤山……可勾践能够名留青史就在于他的强悍的意志力。他决定忍帝王之所不能忍,来达到自己最终的胜利目标。(www.xing528.com)
于是,勾践将国内事情托付给文种等大臣,带着夫人和范蠡去吴。大臣们见国君为保国复仇甘受屈辱,都哭着向他保证一定要治理好越国,百姓也都哭着为他送行。
勾践抵达吴都后,夫差果然有意羞辱他,要他住在阖间坟前的一个小石屋里守坟喂马,有时骑马出门还故意要他牵马在国人面前走过。勾践忍辱负重,小心伺候夫差,做到百依百顺,胜过夫差手下的仆役。夫差生病,勾践前去问候,还掀开马桶盖观察夫差刚拉的大便,体察夫差的病情。……
词典上将“意志力”解释成“控制人的冲动和行动的力量”,其中最关键的是“控制”和“力量”两个词。“力量”是客观存在的,问题在于如何“控制”它。勾践把他的复仇决心完美的控制起来,隐藏起来,他小心翼翼,以过人的意志力克制自己的一言一行,忍辱负重,谨言慎行,韬光养晦。时间过去3年,由于勾践尽心服侍,再加上伯嚭不时接受文种派人所送之礼而在夫差前为勾践说好话,使夫差认为勾践已真心臣服,决定放勾践夫妇和范蠡回国。
勾践成功了,他终于又重新站在了越国的国土上,终于可以长长地吐一口气,挥手告别三年屈辱的奴隶生涯。而正是他的忍辱负重,才使他后来的成功成为可能。不然,身死国丧,勾践只不过是历史上一个默默无闻的亡国之君。所以说,是他的忍辱负重,他的坚毅的意志力成就了他的春秋霸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