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应用定理进行识别

如何应用定理进行识别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利用定理4.2.2考察第一个方程中参数的可识别性,由于第一个方程中的参数在其余的方程中均未出现,则仅考察Θ1的秩就可以判断其可识别性,于是,根据定理4.2.2,如果rank(Θ1)<4,则行列式=0。同样,对于其他两个方程,也可以采用定理4.2.2判断其可识别性。其次,h2满足推论4.2.1的必要条件。进一步地,若h2是线性的,可以利用定理4.2.1得出其不可识别。

如何应用定理进行识别

为了说明本章上节所提出结构模型识别方法的应用,本节将分别讨论一种变量线性联立方程组模型的识别、非线性函数形态的识别和非参数结构模型的识别。

(1)变量非线性联立方程组模型

假设非线性结构模型具有如下结构关系

显然,G=3,K=1,L=10,其中L表示需要识别的结构系数个数。

利用定理4.2.2考察第一个方程中参数的可识别性,由于第一个方程中的参数在其余的方程中均未出现,则仅考察Θ1的秩就可以判断其可识别性,于是,

显然,G=3,K=1,L=10,其中L表示需要识别的结构系数个数。

利用定理4.2.2考察第一个方程中参数的可识别性,由于第一个方程中的参数在其余的方程中均未出现,则仅考察Θ1的秩就可以判断其可识别性,于是,

根据定理4.2.2,如果rank(Θ1)<4,则行列式=0。于是,经过代数计算,可以得到下列等式

根据定理4.2.2,如果rank(Θ1)<4,则行列式=0。于是,经过代数计算,可以得到下列等式

为了简化表示,式子中的(·)均代表原结构方程参数的线性组合,并且其形式不影响参数的可识别性。

为了简化表示,式子中的(·)均代表原结构方程参数的线性组合,并且其形式不影响参数的可识别性。

显然,行列式=0的唯一解是A=B=C=D=0。于是,在没有其他系数零约束的情况下,由C=0可以得到,并且,由A=0和D=0可以分别得到,而且,这时也保证了B=0。另外,若假设结构方程组的冲击满足Eu=0,则β10也是可识别的。由此可见,第一个方程的结构参数均可识别。同样,对于其他两个方程,也可以采用定理4.2.2判断其可识别性。

(2)识别函数形态

对于更一般的结构模型

显然,行列式=0的唯一解是A=B=C=D=0。于是,在没有其他系数零约束的情况下,由C=0可以得到,并且,由A=0和D=0可以分别得到,而且,这时也保证了B=0。另外,若假设结构方程组的冲击满足Eu=0,则β10也是可识别的。由此可见,第一个方程的结构参数均可识别。同样,对于其他两个方程,也可以采用定理4.2.2判断其可识别性。

(2)识别函数形态

对于更一般的结构模型

显然,若假设hi为线性的、ui独立同分布的,则模型退化为在系数排除约束下的标准线性联立方程组模型,其结构识别的方法不再赘述。若函数关系hi是关于变量非线性的,并且可以对其进行参数化设定,模型便退化为非线性参数模型,这时可直接应用定理4.2.1和定理4.2.2判断其可识别性。现在考虑更复杂的非参数情况。由于模型是非参数的,因此,结构识别关注的是函数的形态(shapes of the functions),而非参数,具体而言,模型识别的关键是能否确定函数hi的形态。

显然,若假设hi为线性的、ui是独立同分布的,则模型退化为在系数排除约束下的标准线性联立方程组模型,其结构识别的方法不再赘述。若函数关系hi是关于变量非线性的,并且可以对其进行参数化设定,模型便退化为非线性参数模型,这时可直接应用定理4.2.1和定理4.2.2判断其可识别性。现在考虑更复杂的非参数情况。由于模型是非参数的,因此,结构识别关注的是函数的形态(shapes of the functions),而非参数,具体而言,模型识别的关键是能否确定函数hi的形态。

对于第i个方程,假设x和y可分为两部分,并且令z=,其中yi的第一个元素为yi

对于第i个方程,假设x和y可分为两部分,并且令z=,其中yi的第一个元素为yi。(www.xing528.com)

假设4.2.8:在的每个元素处处不为0。

假设4.2.8:在的每个元素处处不为0。

显然,hi可识别当且仅当对任意的都有

利用定理4.2.1和定理4.2.2可以得到如下推论。

显然,hi可识别当且仅当对任意的都有

利用定理4.2.1和定理4.2.2可以得到如下推论。

推论4.2.1:在假设2.1.1和假设4.2.1—4.2.8下,若对hi未施加其他任何的先验假设,hi可识别的必要条件是在RK+G矩阵中各行元素不全为0。

显然,上述必要条件也可以表述为,对于所有的j=1,2,…,G,(yj,xj,yj)中至少包含一个(xi,yi)中未包含的变量。

下面利用推论4.2.1考察非参数结构模型4.6的可识别性。

首先,h1是不可识别的。由于第二个方程中(y2,x,y3)都出现在h1中,显然,推论4.2.1的必要条件无法成立,在非参数情况下h1不可识别。然而,如果对h1做出适当的参数化设定,则h1可能会变为可识别的。可见,对于模型参数化的设定往往是出于研究需要,以简化模型识别和模型估计。

推论4.2.1:在假设2.1.1和假设4.2.1—4.2.8下,若对hi未施加其他任何的先验假设,hi可识别的必要条件是在RK+G上矩阵中各行元素不全为0。

显然,上述必要条件也可以表述为,对于所有的j=1,2,…,G,(yj,xj,yj)中至少包含一个(xi,yi)中未包含的变量。

下面利用推论4.2.1考察非参数结构模型4.6的可识别性。

首先,h1是不可识别的。由于第二个方程中(y2,x,y3)都出现在h1中,显然,推论4.2.1的必要条件无法成立,在非参数情况下h1不可识别。然而,如果对h1做出适当的参数化设定,则h1可能会变为可识别的。可见,对于模型参数化的设定往往是出于研究需要,以简化模型识别和模型估计。

其次,h2满足推论4.2.1的必要条件。进一步地,若h2是线性的,可以利用定理4.2.1得出其不可识别。如果约束f对是完全非线性的,可以得到h2是可识别的。

最后,h3也满足推论4.2.1的必要条件。并且,在参数化的设定下,无论是线性还是非线性的,利用定理4.2.1都可得出h3是可识别的结果。

可见,非参数结构模型的识别较为复杂,如果没有对函数形态或者函数性质施加进一步的约束,很难确切判断结构模型的可识别性。为此,在下一节,本章将针对一个特殊的非参数结构模型——非参数欧拉方程模型,详细说明非参数结构识别的分析方法和过程。

其次,h2满足推论4.2.1的必要条件。进一步地,若h2是线性的,可以利用定理4.2.1得出其不可识别。如果约束f对是完全非线性的,可以得到h2是可识别的。

最后,h3也满足推论4.2.1的必要条件。并且,在参数化的设定下,无论是线性还是非线性的,利用定理4.2.1都可得出h3是可识别的结果。

可见,非参数结构模型的识别较为复杂,如果没有对函数形态或者函数性质施加进一步的约束,很难确切判断结构模型的可识别性。为此,在下一节,本章将针对一个特殊的非参数结构模型——非参数欧拉方程模型,详细说明非参数结构识别的分析方法和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