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合降低了医疗服务的成本,将会缓解原来收入约束下的医疗服务需求不足的状况。韩冰(2009)等人通过对江西省3个样本县的抽样调查,显示了农民对医疗服务需求和利用的变化。调查显示,门诊就诊率变化不大,但未就诊原因主要以“自我诊断”为主;对住院服务的需求呈明显递增趋势,由基线的46.71‰上升到2008年的66.75‰;需住院未住院的比率则呈明显递减趋势,由基线的32.90%递减到2008年的17.57%,显示了新农合对满足农村的住院需求有积极作用。4次调查结果均显示,应住院而未住院和提早出院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困难”,但该比例在逐年下降,显示新农合改善了医疗服务的支付能力,对其求医行为产生了一定影响。但在对贫困户的调查中,“因病致贫”的比例仍然高达48.81%,表明现有保障水平对大病医疗服务的支持有限。[24]曾小慧(2010)对河南省信阳市做的调查中也显示农户普遍认同新农合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25]
(二)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提高,减少疾病风险
国家对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投资的增加,建立农村的预防、健康教育、慢性病和地方病防治医疗体系等,都极大地减少了疾病风险。这对整个社会来说,是一个更有效率的投资。因为一方面可以增进社会的公平;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如防疫防病、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项目对于疾病发病率的降低往往具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这些公共医疗服务,降低了整个农村地区的健康风险,促进了农村地区的人力资本水平。
(三)减少不确定性,投资倾向和消费倾向加大(www.xing528.com)
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为了将来不确定的健康风险和养老需求,农民会有更多的储蓄倾向。在此情况下,消费倾向和投资倾向降低。而随着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建立,未来风险的不确定性降低,农民手中的收入更多地倾向于消费和投资,这对推动消费和农村经济发展有积极意义。
有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新农保并未挤出中国农村居民的私人转移支付,相反会进一步加固农村居民的家庭养老模式。[26]新农保的养老金标准较低,仅仅可以起到家庭养老的补充作用,难以对传统的家庭养老形成有效替代。此外,不可忽视的是,新农保使老年人参保与子女参保紧密联系,许多老年人受限于子女的参保意愿和经济条件而未能得到有效的社会养老保障。
同样,农村保障制度的建立会促进农村人力资本增加。因为健康状况的改善,对寿命的预期增加刺激人们或子女接受更多教育和更多职业培训经验,以作为未来收入的投资;人们会加大对健康的投资,健康的改善和寿命延长意味着更长久的职业生涯,更强的体力劳动能力,以及较少的病假的时间损失带来的劳动生产率提高,这样最终会促进人们人力资本的提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