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效益的分析与需求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效益的分析与需求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当前中国农业转型和市场化条件下,如何提高整体农业对农业技术的有效需求,如何使技术替代成为整体农业发展的根本因素,这是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推广的一个核心课题。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效益的分析与需求

当前我国农村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是狭义的农业技术推广,对农民心理、农民行为、农村社会学等方面涉及甚少,不能满足现代农民在商品经济竞争中对科技、市场、金融等方面的信息和服务要求。

新生产要素与农民本身传统模式下的知识结构不吻合,农民对新生产要素的风险和不确定性的担忧超过了使用新技术的动力,尤其是面临生存压力时。因此,必须使农民看到新技术使用的利润时农民才有使用新技术的动力。在这个过程中,农业技术推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在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这种技术推广主要依靠农业新生产要素的企业,还有政府组织,同时还有一些非政府组织。在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有自己的一套体系,和农村技术推广直接联系起来的是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

从农村生产经营劳动力应用培训相联系的角度,我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包括县、乡(镇)、村为推广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农机水利经营管理等技术而设立的政府事业单位

(一)有效需求不足

我国农业生产的基本方式是家庭承包经营。《土地经营承包法》的规定和《物权法》关于土地经营承包权“用益物权”的定义,确立了农民家庭独立经营的主体地位。农业生产和经营都是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的,同样农业技术创新和推广也得面对这样的农业生产模式。

在我国的农村制度环境下,农民理性的最大化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更多的生活保障;其次是更多的收入,而不单纯是利润最大化。所以,农民在决策时,要考虑规避各种可能的风险,制定一个风险最小,同时也可能是收益较小的决策。

这种特点决定了农民对新技术、新品种需求明显不足,农业技术创新和推广的社会效益与广大农村农户家庭的有效需求存在长期矛盾,特别在农户经营决策权得到法律保障后,这种矛盾更加突出。现有农业生产模式没有与现代社会意义上的产业和职业区别开来,这是造成很多农村问题的原因,也为农业技术的发展和农业推广造成了障碍

要使农业生产率迅速增长,广义的技术变迁是不可替代的过程。在当前中国农业转型和市场化条件下,如何提高整体农业对农业技术的有效需求,如何使技术替代成为整体农业发展的根本因素,这是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推广的一个核心课题。这不仅包括技术推广的过程,还包括技术推广的路径和技术推广对象的变革。应该说,这是农业整体生产方式的变革,是从农业生产组织到制度的创新。

(二)农业技术推广需求的差异性

市场经济的发展是农户家庭经营的一个制度背景,农业生产和农业技术选择都必须和市场及其风险选择联系起来。与此同时,中国地区差异巨大,经济发展地区差距很大,不同地区的农户农业技术需求的制度背景和经济条件都有很大差异。

国内有研究针对小农户技术需求的特点进行过分析,该研究分析了广西北海贵州的威宁、江苏的阜宁、安徽含山等不同地区农业技术需求的特点,认为四个地区的农户农业技术需求一方面确实存在由于教育程度低产生的对农业技术进步诉求程度的差异,但是一旦农民认识到农业技术进步所带来的巨大生产率和效益,农户的技术需求是非常积极的。[15]该研究所引用的案例中,以贵州威宁来说,采用新技术时作物产量提高了 40%,极大地缓解了贫困状况。而研究案例中分析的中部地区的安徽含山,农户的技术需求则很分化,一方面,由于比较效益的低下,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出外打工,大量土地抛荒,妇女、老人在家维持农业生产,目标是维持家庭生计的程度上,对农技要求不高。另一方面,一些农业专业化种养大户,则对农业技术进步和商品化农业技术产生极大需求。

而在贫困的广西合浦,技术进步带来的收益十分明显,田改鱼塘的技术实现,促进了农户农业技术进步和需求的扩张,农产品生产资料试验也对农业产业化调整下的技术进步提供了必要和有效的技术支持。

该研究分析中的处于发达地区的江苏阜宁[16],农户对农业技术进步需求反而并不显著,当地农业经济主要是依靠农业产业化来实现的。在产业化过程中,农业生产规模化的外部性技术问题显现,如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土壤条件恶化、水资源污染。

从研究得出结论,中国存在不同发展阶段和地域广阔的农村地区,农户技术需求和农业技术问题十分复杂。另外,农业技术本身存在公共性和外部性,如农业基础技术和环保技术等。比如说随着农业技术发展,农业病虫害和农业基础技术已经成为农业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农民技术需求满足程度低

已有的大量调查研究表明,尽管农户在目前农业收益比较差的现实状况下,认识到农业技术所带来的增收效果远不如从事非农产业,但是,即使如此,农民的农业技术需求也没有得到普遍的满足。

一项关于对1 047位农民抽样调查的初步分析显示[17],虽然只有54%的农民表示愿意种地,首选原因还是“种地还能解决吃饭问题”,但是高达九成多的农民认为种地需要新技术,并且有学习农业科技的需求。比如农民说:“现在种地靠旧方法是不行了,拿施肥来说,以前用化肥是盲目地用,碳铵、硝铵、尿素、美国二胺统统用上,量也掌握不住,效果不好,现在看书,知道了按比例施肥,效果就好。”这说明农民对于土地效率和科技知识的相关性已经突破了传统模式,认识到农业科技的生产力作用。该问卷表明,有 29.3%的农户接受过基层组织的技术服务,服务的主体评价是积极的,但是问题是数量太少。另一项对山东省农民的农户科技需求调查问卷表明,目前农户在生产经营中积极依靠科技成果的占33.3%,认为有一定关系但不重视的占31.5%,基本上靠传统方式的占35.2%[18]

中国农业大学进行的一项全国性的抽样调查也显示[19],在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在农村主要推广服务的内容包括新品种、新技术、经营管理知识和市场信息等,其中,新品种推广比例最高,为 72%,其次是新技术的推广。而农业科技推广的方式主要通过科技人员下乡到田间地头进行指导、发放宣传手册或通过手机短信的方式进行科技信息的普及和推广,其中,报纸杂志广播和黑板报、发放宣传手册的最多,占70%以上,手机短信占 15.3%,电脑多媒体占 7%。但是,面对面交流的科技服务形式只占了 2.9%的比例,说明在科技推广媒介方面,知识分享的多,交流的少。而且,从科技推广的频率上来说,服务次数较少。调查数据表明,在调查村庄中,科技服务非常少和比较少的村庄的比例达到 80%以上。调查显示,农民解决农业生产出现病虫害的主要途径是自己动手处理,其次是寻找本村有技术的能手帮忙,只有 20%的寻求乡镇科技人员帮忙解决。

从这些研究得出,目前我国农村科技服务频率过低,而且技术推广的效果不佳。以下是调查显示的农户对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满意程度的结果。(见表4.1)

表4.1 农户对农业科技推广服务认可程度调查表[20]

该调查显示,对于政府农业技术推广的效果,只有不到 10%的人持积极肯定态度,45%的表示有一点点好处。在另一个对农村公共服务满意程度的调查中,农民对“农技推广”“农村信息”“培训”“文化娱乐”的服务满意程度是最低的,满意率都在 20%以下,按 100分的评分,这几项评分为4.8~12.5。[21]

因为对农业科技推广的评价不高,农民参与农业推广活动的积极性也不高。同样的调查显示,农民参与政府科技推广活动多的,只有 10%左右;非常少的占到50%。根据本人对湖南省临澧县陈二乡的实地调查,临澧县农教办2011年5月填报的资料[22],临澧县进行了棉花育苗技术培训、柑橘春季培管技术培训、养殖业技术培训等,每次培训计划都在160~200人。但根据对该乡村民小组长的调查,参与培训的人数远远达不到计划人数,有的培训只有20~30人。问其原因,主要是“专家说的我们都知道”“没有新东西”“我们村没有这个项目”等。这种农业技术培训参与率低落的状况,培训内容落后和与农民需求不相配套,在许多农村地区农技推广培训工作中都存在。(www.xing528.com)

(四)农村技术需求的特点

1.农户的技术需求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1)农户的农业生产技术需求呈现多元化和多样化特征。

比如蔬菜养殖户和规模养殖户对技术需求都有不同偏向,农业专业大户和大量家庭化经营的农户的需求不同。不仅是个体农户需求存在差异,地区也存在差异。发达地区的农业技术推广网络相对健全,推广经费也较有保障,农村公共产品和服务社会化程度较高,如统一供水、供种、供肥,代耕代收比较普遍,而且大多数村有专职技术员或配药员,村里发工资。因此,农业技术的普及率和到位率较高。相反,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户对农业技术的基本需求如大棚技术、经济作物栽培技术都难以保证。

(2)农户的技术需求和其社会经济能力相适应。

农户的农业技术决策是以农业技术选择的低成本和低风险来进行的,当然也受到本地示范农户和产业发展的示范效应影响。

(3)农户技术需求不仅仅局限在农业生产领域,而且延伸到农业产业链条的整个过程。

因此,农户需求的技术不仅包括农业生产技术,还包括保鲜冷藏、运输、市场营销等流通和销售相关技术。

(4)现有技术需求的现状表明,专业户和规模经营户是农业技术扩散过程中积极、活跃的因素。

2.纯农户和兼业农户表现的需求差异

农户的兼业程度和专业化程度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深化,这使农户的技术需求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由于兼业农户在我国农户中的比重日益上升,兼业农民在农业技术需求上表现出什么特点,会产生什么影响,对农业技术推广影响很大。

浙江省的一项调查显示[23],兼业农户的农业技术需求有以下特点:

(1)兼业程度越高,采用新技术越消极;农业专业程度越高,采用农业新技术就越积极。

(2)虽然各类农户对农业新技术采用都持谨慎态度,农业兼业户和农业专业大户采用新技术的行为过程一般是通过认知、了解、试用、再大面积使用,完成这一完整的新技术采用过程的。一般农户则多是从邻居、亲友等了解某技术,再大面积使用。

(3)不同农户对新技术存在不同的偏好差异,农业专业户和兼业户偏好省力技术,而一般农户偏好省钱技术。在高产和优质农业技术的选择方面,对优质农业技术的偏好随着兼业程度的提高而明显提高。

(4)兼业农户在技术需求强度上明显低于纯农户和农业专业户,大部分的兼业农户对农业新技术的需求目前仍停留在种植业中的一般技术,而对农业结构调整中需要的多种经营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需求很少。而且几乎 90%的兼业农户只愿意种植水稻,自然不会产生多种农业经营技术的需求。

(5)农户对单项农业新技术的投资意愿和承担风险的能力有明显差异。农户兼业程度越高,对农业新技术的投资意愿越低。与纯农户和农业专业户相比,兼业农户非农意识强过农业意识,经营意识强过生产意识。

大多数兼业农户尤其是非农兼业农户所经营的农业实质上是他们的副业,或是他们的最低生活保障,由此,他们虽然有较高的农业新技术投资能力,但缺乏积极性。

在承担投入风险上,不同农户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纯农户能承担略大于其投资能力的风险损失,兼业农户只能承担略小于其投资意愿的风险损失,虽然农业专业大户承担风险损失的能力也小于其投资意愿,但其投资意愿远远强过其他农户。

从以上调查中可以看到,兼业农户由于兼业,对农业投入持一种保守态度,也不愿意投入更多的农业技术,但其经营意识要强于一般农户。这反映了兼业农户在农业生产中体现的消极因素。

3.农业专业大户的技术需求特点

农业专业大户已经成为农业新技术采用的先锋。在兼业农户忽视农业新技术采用的同时,由一系列农村经济政策以及农业兼业化促成的、逐步壮大起来的农业专业大户已经成为农业新技术采用的先锋。他们不仅积极、主动、审慎地采用农业新技术,而且在农业新技术需求项目、技术类型、投资意愿等方面都具有先进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