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费孝通在20世纪80年代初这样描述乡镇企业的“务工农民”:“他们住在村里,平时在社队工厂做工,农忙时在田间做农活,工余时间照顾家庭副业,一方面提高了农村工业化初期需要的廉价劳动力,降低了工业成本;另一方面吸收了农村中的多余的劳动力,使农业便于机械化。”有学者研究指出,乡镇企业的增长呈发散趋势,这个发散趋势可以由其对城市经济的依托和对人力资本的依赖得到解释,或者说,乡镇企业的发展依赖城市和教育。
费孝通在20世纪80年代初这样描述乡镇企业的“务工农民”:“他们住在村里,平时在社队工厂做工,农忙时在田间做农活,工余时间照顾家庭副业,一方面提高了农村工业化初期需要的廉价劳动力,降低了工业成本;另一方面吸收了农村中的多余的劳动力,使农业便于机械化。”[36]社队企业、务工农民,可以看成是家庭经济的一种现代模式,工业依然可以依托家庭经济发展,并与传统农户模式并行不悖。温州模式似乎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加工,如小五金件加工、衣服绣花、牛仔裤深加工等。在费孝通看来,“温州模式”也是家庭所有制,是家庭作坊的联合形式,而苏南模式的社区所有制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家庭所有制的发展。但是,虽然以家庭为单位,但这种家庭经济完全脱离了土地农产品谋生的内容。从乡镇企业就业来看,1990—2006年,乡镇企业就业人数从6 000万增长到1.5亿,每年增长2%~3%。[37]
另外,乡镇企业的发展是非常不平衡的,从近20年乡镇工业发展的状况来看,乡镇工业只在大中城市的周边地区发展。有学者研究指出,乡镇企业的增长呈发散趋势,这个发散趋势可以由其对城市经济的依托和对人力资本的依赖得到解释,或者说,乡镇企业的发展依赖城市和教育。[38](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