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需求的信号理论分析

教育需求的信号理论分析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这四个假设条件下,Spence的信号模型描述了在就业市场中,雇主根据教育信号发放雇员工资,在实际工作中不断调整工资结构,并对教育信号产生影响,最终工资等于雇员边际劳动生产率的预期值,达到信号均衡的过程。因此,除了教育成本要适中之外,社会必须提供足够的教育信号。所以,素质教育不只是教育部门的事,还需要社会广泛参与。

教育需求的信号理论分析

(一)信息不对称与信号需求

1.信息不对称和低效率

信息经济学的创始人阿克劳夫(Akerlof)在他的《“柠檬”市场:次品的市场机制》一文中,通过对二手车市场“劣车驱逐好车”的市场机制作用过程的分析,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市场失效的因素: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37]。在此之前,所有的经济学理论在讨论市场问题的时候,都假设市场信息是完全的、对称的,所有人享有完全信息。在人力资本的微观分析中,贝克尔的人力资本投资决策依赖于投资收益率的假设即建立在此条件下。但信息不对称的市场因素提出后,对很多现象有更好的解释。

因为市场信息不对称,所以市场运行可能是无效率的,或者说市场可能根本无法建立起来,因为价格不再是真实的市场信息,也无法产生足够的刺激经济发展的动力。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案,阿克劳夫(Akerlof)提到了两个方面:一是政府干预消除信息不对称产生的市场失灵;二是制定相应规则来降低市场的不对称状况,如卖主向买主发放质量方面的保证书,或者建立品牌,或者建立许可证制度。通过这种卖方的信息发布和规范来使市场正常运转。阿克劳夫(Akerlof)这种关于信息通过信号的观点也被引入教育领域中。在他看来,教育也是一种信号,某种程度上,高中文凭、学士学位、博士学位都承担着作为发送个人信息的作用,凭借可靠的文凭等个人信息作为一个重要信号在劳动力市场中起到证明能力的作用,提供给雇佣方。而个人正是在这点上有动力进行教育系统的学习和投资。

2.教育信号传递模型

1973年,斯朋思(Spence)发表了《就业市场上的信号传递》。这篇文章从信号发送、传递等角度论述了在信息不对称的就业市场中去获得信号、发送信号的现象,奠定了信号传递模型。由于就业市场上劳动力供需双方在信息方面存在不对称的差别,而对于雇佣者来说,雇佣是一种带有不确定的投资行为,要解除这种不确定的风险,应聘者要向雇佣者提供表明自身能力的一系列信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的巨大风险。斯朋思(Spence)的教育信号模型有四个基本假定:第一,个人能力是天生的、内在的;第二,个人内在的能力与所付出的教育的信号成本负相关,能力高的人信号成本较低;第三,雇佣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对称;第四,求职者的受教育状况可以被雇佣者免费观察到。在这四个假设条件下,Spence的信号模型描述了在就业市场中,雇主根据教育信号发放雇员工资,在实际工作中不断调整工资结构,并对教育信号产生影响,最终工资等于雇员边际劳动生产率的预期值,达到信号均衡的过程。[38]

上述的信息反馈系统将人的能力高低成功分离,称为分离均衡。可是,在现实生活中,这种分离均衡并不一定能实现。斯朋思(Spence)认为,有两种状况:一是教育信号的成本很低,那么教育信号就不是一个信号的筛选机制,因此,必须是信号成本与人的能力负相关;二是市场中没有足够的信号。因此,除了教育成本要适中之外,社会必须提供足够的教育信号。

(二)信息不对称和信号作用的例证

1.信号模型的教育需求

假设农村义务教育之后的教育需求注重信号的话,那么,信号给教育需求提供的需求可以这样表示:以市场现有的文凭作为特定教育年限标准,Y1,Y2,…,Yn代表各级文凭,W代表雇佣者根据各级文凭给定的工资水平,而工资水平本身是一个信号和标志的函数,来自雇佣者对以往信号和边际生产率相关性的观察的概率认识。(见图2.2)

图2.2 信号模型的教育需求

图中,Y代表各级文凭,以教育年限表示,到某一级文凭之前的教育年限增加,并没有对工资有何影响。因此,对受教育者来说,为了获得更高收入,必须拿到更高文凭,而教育信号是一个成本的函数;在拿到某级别文凭之前的教育年限,对没有收入产生作用。作为市场上的雇佣方,根据市场信号来进行雇佣和工资给定,再形成教育水平和边际生产率相关的联系,形成下一轮文凭和工资给定的基础。当然,在这里有一个重要条件,即教育信号和教育成本是负相关的,也就是说,读书能力天生是有差别的。

从教育信号的观点来看,与人力资本理论的区别在于,如果没有得到文凭,那么拿到文凭之前的教育似乎对个人的生产率没有任何影响,这和通常用教育年限表达人力资本的理论不符。因为人力资本理论认为,绝对教育年限是一种人力资本的积累,是一种对教育投资的系统量化。

2.文凭对社会的信号作用(www.xing528.com)

从教育经验和教育历史来看,教育信号论一定程度上能解释中国的教育现象。

(1)文凭社会。

为什么大多数人重视文凭呢?在计划经济时代,生产要素的流动非常少,怎样衡量对社会需要的人才呢?在一个等级和执行的社会,获取人才信息的标准就是文凭,这是有社会统一标准,并得到社会承认的。因此,长期以来,这是唯一对人才进行判断的信号,社会也因此建立了人才供求关系

(2)应试教育

为什么应试教育如此盛行不衰呢?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进行的素质教育改革,通常都不太顺利。原因很简单,应试教育是考试成功的关键,而考试成功又是取得文凭的关键。社会的信号是文凭,按文凭提供工资和岗位,素质教育离开了文凭的衡量,用什么来衡量呢?所以,素质教育不只是教育部门的事,还需要社会广泛参与。

(3)教育信号的意义,也可反应在文凭的相对位置的收入效应上。

既然教育是为了文凭信号,那么,相对文凭位置要比绝对文凭位置更有意义。对于这个问题,有经济学家研究过日本的案例。坂本(Sakamoto)和陈(Chen)考察了1955—1975年日本劳动力市场中绝对受教育年限与相对教育位置收入效应的变化情况,把同一年龄段的每个人的相对教育位置计算出来,加入明塞尔(Mincer)方程中。实证结果证明,相对教育位置与收入之间的关系更明显,而人力资本效应不明显。[39]1995年,坂本(Sakamoto)和鲍威尔(Powers)重新研究了日本劳动力市场中绝对教育年限和相对教育年限的收入效应,通过研究两者对于个体进入主要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即找到好工作的影响,结论仍然是教育的相对位置比教育的绝对年限更紧密。[40]国内有学者研究了中国劳动力市场中绝对教育年限与相对教育年限的收入效应,得出的结论是,绝对教育年限和相对教育年限都有显著的正效应。[41]

(4)农村实行义务教育之后,高中学校的好次之分尤其明显,较差中学的招生不足,高一学生的辍学率升高。这种现象多少能说明一些教育信号的影响:高中辍学率提高是因为高考成功无望,所以放弃高中学习。

3.就业市场的信号

在整个求职、就职过程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教育信号的作用。

国家机关和正规的企事业单位,对不同的学历水平有对应的工资标准,这就是所谓的“羊皮纸”效应。而在一些私营或小型企业、工厂,用人效率即个人的劳动生产率可以更清晰地分辨出来,所以在工资制度上不如上述单位看重文凭,这是经过实证研究得到证实了的。[42]而自雇,则是对文凭要求最低的。因为对自身的能力很清楚,不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在这种求职的市场类型中可以看到,那种对劳动生产率更难分辨,也就是劳动力需求双方信息最不对称的招聘单位,对文凭的要求就高;对劳动生产率很容易分辨,信息不对称情况较低的部门,对文凭的要求相对较低。这正体现了文凭的信号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