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职前教育:加强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增加优质师资的源头供给
目前,我国开展职业技术教育领域教育硕士试点的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普通师范大学和综合性高校共48所,其中专门独立设置的职业技术教育师范院校8所,例如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等。随着2015年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新增“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方向,我国逐渐形成“本硕博”多层次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格局。改革开放40年,我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体系不断完善,培养规模不断增长,培养结构不断优化。然而,随着近几年职业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当前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数量、层次和专业门类,已不能满足职业院校的实际需求。供需矛盾突出,在客观上造成了职业院校,尤其是高职院校工科专业招聘师范背景教师难的局面。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供给不足,成为当前制约高职院校工科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因素。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使“准教师们”职前接受了系统的职业教育理论熏陶和职业教育方法训练,职后就具有或更容易具有较高的职业教育能力和理论教学能力。因此,政府层面要加强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建设,引导一批高水平工科高校举办职业技术师范教育,逐步增加专业门类,扩大“硕博”层次职教师资培养规模。高职院校层面,要意识到师范教育背景对工科专业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在面向应届毕业生招聘工科专业教师时,应优先录用有师范教育背景,特别是职业技术师范教育背景的高学历人员。
2.校本培训:实施职教能力培训与测评,提升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
一是把握职教能力培训与测评的宗旨。通过培训与测评,可使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明显的转变,从传统的教学理念逐步转变为先进的职业教育观念;使教师熟练掌握高职教育课程教学设计的方法与技术,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开发课程,依据职业岗位所需要的能力、知识、素质要求整合教学内容;使教师灵活运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式。在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高的同时,增强学生动手实操能力,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是把握实施职教能力培训与测评的要点。职教能力培训与测评的对象是全体教师,允许每位教师自选一门正在讲授或已安排要讲授的课程,进行课程整体教学设计和单元教学设计。培训环节采取集中培训和指导教师“一对一”指导相结合的方式。教师根据学校的条件实际,设计最恰当的训练项目和教学任务,在完成项目设计后参与测评。学校组建二级学院、学校两级专家评委库,负责培训指导和测评打分。测评过程分为说课和讲课两个环节(见表7)。其中说课环节包含课程设计、课例设计及说课表现3项评价指标,说课环节包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5项评价指标。通过测评的教师,给予奖励,发放证书,作为职称评审和评优评先的依据。未通过测评的教师,必须继续参与下一轮的职教能力培训与测评,直到通过为准。为巩固培训测评成果,防止出现上课与测评“两张皮”的现象,学校可实施“回头看”复评机制,或通过随堂听课的方式,随时督查教师的教学情况、教学效果。
表7 职教能力测评评价指标
实践证明,实施职教能力培训与测评,可有效提升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以河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在教师校本培训环节,倾力实施了“教师职教能力培训与测评”工作,形成了培训、测评与复评的常态化机制。实施十几年以来,有效提高了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促进了学校课程教学由教师为中心的传授模式向“行动导向”的“教学做”一体化模式的转变,带来了一系列的改革成果,对学校教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职后实践: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提升教师实践教学和技术服务能力
一是把握科技特派员的角色定位。科技特派员作为“政行企校”四方多元的混合角色,一旦与服务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信任关系,全面参与到企业的创新驱动、生产研发,能够充分利用企业的优势资源、设备设施、环境条件等,开展与自身专业紧密相关的科技咨询、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技术攻关、项目开发、新产品新工艺应用、产业化成果转化等业务,其作用是不能小觑的。科技特派员乃至团队,在帮助企业转型升级,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助力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的同时,带动企业资源走进专业、走进课程、走进课堂,有效提高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助力高技能人才培养。而且,科技特派员在提高自身技术服务能力的同时,能够充分利用服务成果,转化为自身专业技术的积累和成果,较快地把自己培养成为高层次人才。(www.xing528.com)
二是建立科技特派员一体化工作机制。要完善相关制度配套,实现科技特派员工作机制一体化,包括保障机制、赋能机制、评价机制及成长机制。保障机制要求学校设立专项经费,保障科技特派员日常工作经费支出;还要求职能部门做好宣传发动、储备培养与遴选派驻等日常管理工作。例如,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出台《科技特派员工作管理程序》,明确了科技特派员角色定位、工作任务及经费保障等相关事宜。赋能机制要求学校通过搭建各类合作平台,汇聚校企合作信息和资源,充当“红娘”,为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科技特派员工作赋能。河源职业技术学院通过组建职业教育集团、“互联网+”校企信息平台及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分别从顶层设计、信息化赋能及项目落地三个层面为科技特派员牵线搭桥。评价机制要求学校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考核机制,充分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例如,由学校与派驻单位联合考核特派员的工作成效,考核结果与个人绩效奖励和职称晋升挂钩等。成长机制要体现“能力为本”,推广“科技特派员助理——科技特派员——专家型科技特派员”成长机制,鼓励教师通过开展科技特派员工作实践,不断提升实践教学和技术服务能力。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要深入分析、研究工科专业“双师型”教师核心职业能力的内涵与构成要素,青年教师培养和教师队伍建设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精准施策。从以上分析可见,职前教育加强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增加优质师资的源头供给;校本培训实施职教能力培训与测评,提升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职后实践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提升教师实践教学和技术服务能力,成为高职院校工科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路径。
实践证明,实施职教能力培训与测评,可有效提升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以河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在教师校本培训环节,倾力实施了“教师职教能力培训与测评”工作,形成了培训、测评与复评的常态化机制。实施十几年以来,有效提高了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促进了学校课程教学由教师为中心的传授模式向“行动导向”的“教学做”一体化模式的转变,带来了一系列的改革成果,对学校教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职后实践: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提升教师实践教学和技术服务能力
一是把握科技特派员的角色定位。科技特派员作为“政行企校”四方多元的混合角色,一旦与服务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信任关系,全面参与到企业的创新驱动、生产研发,能够充分利用企业的优势资源、设备设施、环境条件等,开展与自身专业紧密相关的科技咨询、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技术攻关、项目开发、新产品新工艺应用、产业化成果转化等业务,其作用是不能小觑的。科技特派员乃至团队,在帮助企业转型升级,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助力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的同时,带动企业资源走进专业、走进课程、走进课堂,有效提高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助力高技能人才培养。而且,科技特派员在提高自身技术服务能力的同时,能够充分利用服务成果,转化为自身专业技术的积累和成果,较快地把自己培养成为高层次人才。
二是建立科技特派员一体化工作机制。要完善相关制度配套,实现科技特派员工作机制一体化,包括保障机制、赋能机制、评价机制及成长机制。保障机制要求学校设立专项经费,保障科技特派员日常工作经费支出;还要求职能部门做好宣传发动、储备培养与遴选派驻等日常管理工作。例如,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出台《科技特派员工作管理程序》,明确了科技特派员角色定位、工作任务及经费保障等相关事宜。赋能机制要求学校通过搭建各类合作平台,汇聚校企合作信息和资源,充当“红娘”,为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科技特派员工作赋能。河源职业技术学院通过组建职业教育集团、“互联网+”校企信息平台及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分别从顶层设计、信息化赋能及项目落地三个层面为科技特派员牵线搭桥。评价机制要求学校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考核机制,充分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例如,由学校与派驻单位联合考核特派员的工作成效,考核结果与个人绩效奖励和职称晋升挂钩等。成长机制要体现“能力为本”,推广“科技特派员助理——科技特派员——专家型科技特派员”成长机制,鼓励教师通过开展科技特派员工作实践,不断提升实践教学和技术服务能力。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要深入分析、研究工科专业“双师型”教师核心职业能力的内涵与构成要素,青年教师培养和教师队伍建设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精准施策。从以上分析可见,职前教育加强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增加优质师资的源头供给;校本培训实施职教能力培训与测评,提升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职后实践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提升教师实践教学和技术服务能力,成为高职院校工科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路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