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育人体系基本形成
经过多年努力,现在河源科技人才资源开发服务基地建设卓有成效。政、企、校在科技人才培养上分工较为明确,形成了一个较为稳定的育人体系架构。政府在科技人才培养中主要负责制定人才培养政策,进行人才培养统筹调控和服务指导,维护公平的竞争秩序,为学校和企业提供政策支持和良好的外部环境;学校响应政府的人才政策,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企业培养具备科学素养和相关技能的科技人才;企业成为科技人才培养的主体,注重开发多种培训方式,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培养科技人才,构建公平、公正的人才评价机制,为选人用人提供依据,给科技人才提供用武之地。同时,积极与政府和学校建立协同育人机制。这样,学校因培养的人才受欢迎而壮大,企业因人力资源水平提高获得长足发展,政府则在企业的发展中获得财政收入,并不断反哺于学校和企业,实现科技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
2.平台建设初显成效
2013年河源市政府职能部门联合学校成立“校企合作办学理事会”,共建校企合作综合管理平台,包括校企合作信息网站、校企协同工作平台、企业资源库、学校资源库及校企合作成果库,实现校企协同培养科技人才的资源共享。在校企合作办学理事会的统筹和指导下,河源市各县(区)产业园管委会和科技局等与学校签订合作协议,根据校企协同培养科技人才的需要,“政企校”共建“科技服务工作站”“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技师工作室”等服务平台30多个。同时,“政企校”共建“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育人平台,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造更大人才红利。如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分别与广州金霸建材有限公司、广东雅达电子有限公司共建“金霸学院”“雅达学院”,进行精准培养科技人才。2016年为了给广大科技人才提供创新创业平台,河源市科技局、河源江东新区管委会与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共建“河源众创空间”等一大批创新创业基地,奠定了河源科技人才成长的坚实基础。
3.技术储备效果显著(www.xing528.com)
通过科技特派员培养制度,实现了科技人才的技术储备。仅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就由最初的单个科技特派员(6个)发展到科技服务团队(150余人),服务领域由科技领域拓宽到教育、旅游、文化等,服务范围从源城区、高新区覆盖全市“三区五园”。近年来,这些科技特派员为企业开展技术服务项目150多项,培训企业员工数6万多人次,开设订单班、现代制学徒、特色班20多个;校企联合申报市级以上科技攻关项目150多项,获得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8项,转化成果20余项,为21家企业提供了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业务。同时,带动500多名学生参与科技开发与服务,新培养高级职称科技人才30名,中级职称科技人才122名,省级专业领军人1名、省级技术能手1名、省级高层次技能型兼职教师3名。
4.人才培养质量增强
通过育人平台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河源市的科技人才数量和质量都有了大幅提升。例如,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以赛促学”的科技人才培养模式,出台创新学分制度,充分利用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ACM设计竞赛、“挑战杯”竞赛等科技竞赛活动,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一批优秀学生脱颖而出,近三年就获得省级以上奖项512项。现在,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和中职学校每年培养理工农医等科技人才1万多人。2016年河源申报国家专利2 969项,获得专利授权1 294项,分别比上一年增长96.5%和55.5%;全年实施国家、省级各类科技项目25项,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较之往年都有很大进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