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才之道,首先要知耻后勇、亡羊补牢,必须举全民之力实施“谋才战略”。做实十九大人才工作,要以新时代的人才新思想、新方略践行河源的谋才工作,必须从河源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谋划,围绕打造“三个河源”(现代河源、生态河源、文化河源)的目标,以“五位一体”的人才思想为指导,实施“六大+”人才工作方略,建立符合人才成长规律、破解人才成长障碍的科学体系,建立更加灵活、更加开放、更加实效的人才新体制新机制,达成为人才脱颖而出释放出体制机制最大的支撑和牵引性动能的目标。
1.加强顶层设计,绘就河源愿景
表面上看,由于区位劣势和经济落后,河源社会和企业难以吸引优秀人才的持续参与,也难以提供最基本的高薪厚职和适宜的工作环境,实质上,深层次的决定性的因素,是河源长远的发展愿景不确定所致。因此,河源市委市政府首先要集中智慧、集思广益、科学论证、慎思严密,花大力气固化和设立明确的短、中、长期发展方向和目标,为优秀人才提供最为核心的愿景目标和发展前景,吸引具有长远眼光的人才落户河源,服务河源。对此,顶层设计一定要高度融入国家“五位一体”战略布局,基于新发展理念,牢固树立“五位一体”的人才思想,覆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全领域,并在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和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指引下给予明确的定位并创设新标准。
2.破恶习,打造人才新磁场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在全社会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要积极营造尊重、关心、支持外国人才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对他们充分信任、放手使用,让各类人才各得其所,让各路高贤大展其长”。他指出,“要最大限度地调动科技人才创新积极性,尊重科技人才创新自主权,大力营造勇于创新、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
河源作为纯客家地区,虽然有爱才惜才的民性,但自古以来也伴随着妒才遏才、不善于用才、长于耗才的恶习。此习不改,生态不善,河源的谋才之道难以走远和走好。因为,政治生态影响从政环境,社会生态影响生活环境。这两个环境都会影响育才、成才、用才,相互关联,彼此互动。“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对于河源而言,唯有破恶习,营造良好氛围,营造“育养用”一体的人才生态,才能为千千万万的人才创造施展才华的沃土,让全社会创新创造的源泉充分涌动。
3.转观念,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强烈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秉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兼收并蓄,吸取国际先进经验,培养更多、更高素质的人才”“要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科技创新最优先的位置”。做实十九大人才思想工作,首先要牢固树立人才是最重要资源的意识,是第一资源的意识,把一切管理的着眼点定位在服务于人力资源效益最大化上,把管理的落脚点定位在让人力资源释放最大能量上,从而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实现河源在粤东西北率先振兴发展的奋斗目标,助力河源梦。
河源的人才危机,与河源目前落后的人才观有很大的关系。总体上讲,河源人从来没有把人才放在世俗社会核心的位置,更没有在全社会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在诸多领域,认为人才是可有可无的,认为人才是可用可不用的,认为没有人才照样能够发展得好。诸如此类的错误观念比较普遍,导致社会上怠慢人才、轻视人才、排挤人才、扼杀人才的情况颇为常见,就算是河源土生土长的人才也望而却步,导致人才资源长期流失、严重流失,入不敷出的结果是人才资源的严重匮乏,形成危机,影响可持续发展。因此,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思想,是将所有人纳入资源范畴,根据每个人的特点进行效益最大化的设置和使用,目标是人尽其用,这是当下的要务急务。
4.创新体制机制,释放人才创造力
体制机制顺,则人才聚、事业兴。河源要结合十九大精神,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人才政策,手脚还要放开一些”和“要着力完善人才发展机制,用好用活人才,建立更为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打通人才流动、使用、发挥作用中的体制机制障碍”的思想,举全市之力实施谋才战略,在制定《河源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7—2025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河源市促进人才优先发展若干措施》,配套一系列改革措施,为实现河源率先振兴发展各项任务提供重要的人力资源战略保障。
(1)创新人才培养与引进体制,下好谋才“先手棋”。加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三手抓”方略:一手抓本土人才的培养和激励,一手抓区域外高层次急需人才的引进和使用,一手抓海外高精尖人才的引进和使用。举全市之力,设立亿元级的高层次人才专项基金,筑好巢搭好平台,推行招才引智实施办法。结合河源实际谋引才,近期主要集中在五大领域:一是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引进3~5个长于战略研究和文化研究的高水平人才,在河源主流思想的兴盛和引领方面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迸发先进思想的力量。二是在现代生态农业领域,特别是在特色种养和精深产品研发、加工方面,引进高水平人才或团队,短期内实现河源现代生态农业的品牌发展,提质增效。三是在高端制造业领域,尤其在硬质合金和电子电气方面,引进1~2个领军人才,与当地高职院校组成高水平研发团队,短期内储备5~10项新发明新产品新工艺新流程,实现河源在高端制造业领域的新突破,形成区域优势,提高核心竞争力。四是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形成3~5个有一定研发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的团队,为占据下一个新兴产业的制高点储备人才和技术。五是在现代服务业领域,引进1~2个长于互联网+营销的领军人才,结合地方院校,组成1~2个高水平团队,引领河源现代服务业的品牌发展。
(2)创新激励机制焕发本土人才的活力。全市实施普惠性的科技创新创业激励机制,充分利用好地方职业院校这块人才阵地和宝贵资源,构建产学融合、校企深度合作的创新创业体系,以河源众创空间、工程研发中心、新型研发机构、科技孵化器等平台为抓手,设立专项基金和科技金融+服务,为科技专才创造安心钻研、潜心创新的良好条件,发掘潜力,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通过收入分配改革让有创造的老师名利双收。(www.xing528.com)
(3)加快构建具有区域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最为关键的是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化繁为简,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让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使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尽展其长;同时要坚持竞争激励和崇尚合作相结合,促进人才资源在区域内合理有序流动,探索建立人才“绿卡”制度,加快形成具有区域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
(4)建立容错机制。河源要在粤东西北实现率先振兴发展,人才是第一位的,配套建立相应的容错机制,也是要务之一,这才能与人才制度相辅相成。无论是科技创新,创新创业,还是创新社会建设,往往遭遇各种难题,失败多成功少是规律。如果任凭创新创业者自生自灭,不但损害创新创业的氛围,损害创新产业的发展,更不利于创新驱动战略的深入实施。如果没有建立容错机制,没有给予创新创业者非因道德风险所致失败的必要援助和保障,创新创业者为何要冒险在河源创新创业呢?只有清醒地认识到,唯有充分的援助和保障措施,减少创新创业者的后顾之忧,并创设失败者东山再起的机会,才能吸引创新创业者持续参与河源的建设。可见,为人才制度配套建立容错机制,也是一种智慧。
5.破心魔,最大限度立足自身培养
河源之科学谋才,要痛定思痛,破心魔,知耻后勇,亡羊补牢,着眼长远,实施“搭平台,提待遇,重使用,给激励,供保障”的一体化策略,把立足于人才的自身培养做到极致,万不可把人才引进作为解决发展的万能之钥,否则就会犯历史性错误。最大限度立足自身培养,事实上也能够起到为引才聚才造就良性氛围的虹吸作用。
一是构筑人才培养洼地,打造高层次人才集聚高地,布局“中专—高职—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实施“政行企校”四方联动培养人才的长远战略。同时,人才培养要向高层次转变,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点要对准造就领军人才下大力气。
从某种角度看,做实十九大人才工作,就要充分认识培养领军人才的重要性,让领军人才在真正的“领军”上花精力,这样就可以为新时代的河源实践培养造就大批各行各业需要的卓越领军人才。河源的人才资源数量尽管少,还是有一定的基数的,但高层次人才特别是一流领军人才十分匮乏,几乎没有,是河源人才资源的最大短板,也是河源实现“五位一体”发展战略的短板。领军人才是人才队伍中的一个重点,“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有了领军人才,才能够使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才能使资源更充分地发挥效能。
二是精准培养,软硬结合,不拘一格,标本兼顾,摆脱人才困境。做实十九大人才工作,要把重点落实到在理念上、制度上、行动上都做到不拘一格,不错失和忽略一个人才,从而为各类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更加充分的精神和物质条件。
三是主动发挥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根本作用。实施“政行企校”四方联动使用人才和人尽其才的工作部署,搭建服务平台,提供组织保障和激励,服务一线企业,服务实体经济,服务社会发展,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作用有机联系起来,加快形成具有河源特色的以创新创业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开放型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破心魔,尤需组织保障。河源要成立最高规格的人才工作领导机构,由市委书记和市长牵头,核心部门参与的工作机构。同时组建专业的服务和治理团队,成立河源市人才信息情报委员会,并配套长效机制,形成常态,大胆探索“专业的事由专业的人去做”,使之甘为人梯,综合研判,言传身教,慧眼识才,不断发现、培养、举荐人才,为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铺路搭桥。
6.予心易心,创造暖人暖心的获得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人才要“增强大家的事业心、归属感、忠诚度”,强调让人才有获得感,就是要完善激励措施,提供人才成长空间,搭建事业平台,在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大胆使用、生活上真诚关心、待遇上及时保障,“多为他们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做实十九大人才思想工作,河源必须把这些暖心的讲话落实到看得见、摸得着的人才政策上,这样才能激励人才为河源经济社会贡献聪明才智、奋力创新创造。
今天,河源面临的人才竞争不是单位之间、地区之间而是国家之间的全球性竞争,要从融入国家战略上谋划人才工作和人才保障。所以,要打造人才新磁场,下好谋才“先手棋”,释放人才创造力。不但要高度重视顶层设计,建构完善的制度体系,筑好巢搭好平台,而且在育才引才待遇、鼓励柔性引才、吸引人才创业团队等方面出台一系列极具吸引力的举措,设立高层次人才服务保障一站式服务,对高层次人才和人才创业团队等给予经济补助,并完善高层次人才评审认定、随迁配偶安置、子女入学、社会保障等,消除高层次人才后顾之忧,专心致志服务河源,这也将非常考验河源规划者的智慧与胸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