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纪什么最贵?人才。人才是推动发展的“第一资源”,所谓“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所以,人才是一个地区、一个城市最核心的竞争力。人才对于一个地区发展的作用永远是摆在第一位的,没有这种高度的认识,就不足以引领地方的科学发展。举两个最能够说明人才作用的例子,一是深圳,二是惠州。深圳曾经是不毛之地,仅仅是一个偏僻的小渔村,但靠着人才和思想的汇聚迅速崛起,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引领全国改革开放的大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更有说服力的是惠州,九十年代以前,惠州与河源同属惠阳地区,可谓是难兄难弟,直到1988年河源设立地级市才分离出来。但令人刮目和震撼的是,仅仅过去二十七年,惠州靠着人才和思想的集聚快速崛起,2015年已经跃升成为广东的第五大经济体,而匮缺人才和思想的河源则发展缓慢,一直处在全省的倒数位置。可见,发达地区之所以发达是因为它已经形成良性循环助推自己的发展,同时也进一步加速了人才集聚,如此往复,更加繁华。其背后的支撑因素,无非是它更加开放和包容,更加容易接纳新思想和新建议。一句话,发达地区的发达关键在于人才和思想的集聚。
河源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但在广东省内落后,在全国范围内也是比较落后的,这种情况在外人看来是难以理解的。河源经济社会发展为什么会如此落后?归根结底,在于人才的落后,在于人才的稀缺和思想的僵化。但凡落后的地方,制约发展的最根本的因素,是人,是固守、刻板和僵化的思想,不肯开放和包容的心态,以及相互制约宁可内耗的心理,经济落后反倒不是最重要的原因。尤其需要警惕的是,穷,穷的是思想,是人心。在穷思想和人心不古的环境中,这种恶劣生态无疑会愈发加剧人才的流失,每个人都会害怕自己的才华无处施展,更害怕被无端扼杀,一旦去意已决,甚至形成相互传染的破窗效应,势必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发展后继无望。总之,河源的经济和社会要在粤东西北实现率先振兴发展,人才是关键,破解人才危机是首要,做实谋才工作可谓路漫漫而任重道远,须有“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勇气。
2.新时代河源必须直面的人才危机与窘境
目前,河源发展面临的最大困境,就是人才数量稀缺,而且留不住人才,导致人才危机。据广东科技统计年鉴,2013年河源市科技人员仅有2 998人,其中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只有360人,工业企业科技人员为1 822人,全部列广东省倒数第一;设有科技机构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只有14个,全省倒数第二。显而易见,河源企业作为经济建设的主体严重缺乏科技人才和平台。因此,无论是科技人才还是科技人才培养平台都远远不能满足河源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更无法支撑率先振兴战略的实施。除了自身人才数量极其稀缺,河源社会和企业更是难以吸引外部外优秀人才的持续参与。由于区位劣势和经济落后,难以吸引外部高端人才的参与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在本地就业打拼多年的高层次人才也纷纷出走,另谋高就,极力挽留也留不住,这其中的缘由就必须好好的反思和反省了。以河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作为河源市的人才水池和高层次人才集聚的高地,自2009年以来,累计流失具有硕士研究生或中级职称以上的人才超过85人,其中正高级6人,副高级17人,博士研究生15人,被虐称为“广东省高职人才培养基地”。导致人才危机的背后原因,除了最基本的高薪厚职和适宜的生活和工作环境难以提供外,深层次的原因还是缺乏尊重人才的制度环境和社会生态,缺乏科学使用人才的长效机制,缺乏人才培养的完善体系,缺乏舍得血本的人才投入,还有一个原因是决定性的长远的发展愿景不确定不明朗。种种原因导致人才既用不好、引不来,也留不住,其根本原因还是人和思想的问题。
河源市委市政府对人才工作是重视的。自2016年始,河源实施了史上最大力度的《河源市促进人才优先发展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措施》共有12个大项、56个小项,包含了实施人才引进工程、加速推进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人才流动机制、建立完善人才评价激励和荣誉机制等内容,向着“高精尖缺”方向迈出了小小的一步,但随后的实施方案却被诟病为“撒胡椒面”和“无头无脑”工程,暴露出顶层设计的短板和执行力的严重缺陷。《措施》实施三年多来,并没有收到立竿见影的作用,加之政策没有很好的配套和监督保障,没有强烈的“常格不破,人才难得”的意识,没有能够形成不唯地域、不唯年龄、不拘长幼、不唯身份、不论资历、不拘一格,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地集聚人才,更没能奏响一曲群英荟萃、大展宏图的华美乐章,人才危机并没有得到缓解。一些措施的实施,反倒引发众论和巨大的争议,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还是人和思想的问题。没有具体落实的人才和队伍,再好的方案也难以变成现实;没有人才,甚至连制定因地制宜的科学方案也堪称奢望。(www.xing528.com)
3.新时代河源须举全民之力实施“谋才战略”
目前河源发展的困难在于如何科学有效地破解“六缺”之困局,尽管河源发展缺乏资金和项目,缺乏航母企业和龙头企业,但最缺的是人才和思想。党的十九大报告一针见血地对人才工作提出了“一个加快”“三个更加”新的和更高的要求,即“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对欠发达地区河源而言,发展仍然是硬道理,人才更是第一资源,要打造现代河源和生态河源,要把提高国民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提高社会建设的品质和水平、提升河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竞争力等统筹进行顶层设计,对接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等要求,大力发展科技创新产业,瞄准国际标准,瞄准先进制造业,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构建现代化工业体系……这一切,都离不开人才和思想,更离不开高层次人才的持续参与。没有人才和思想的集聚和迸发,现代河源、生态河源和文化河源的打造,根本无从谈起。
人才优势是最具潜力的发展优势。古往今来,人才兴事业旺。当务之急,河源要把“谋才”摆在首位,既谋党政之才,谋科技专才,也统筹谋划文化人才、教育人才、医疗卫生人才、企业管理人才、技能人才等,并久久为功。“谋才”也要科学,做到“谋育才”为本,做大做强;“谋引才”为辅,精准高效;“谋用才”为旨,人尽其才。树立“谋引才”不如“谋育才”,“谋引才”“谋育才”不如“谋用才”的思想。谋党政之才是工作的重中之重,特别是十九大后的今天,河源改革发展任务更加繁重,急需一大批思想解放、知识面宽,有朝气、有活力、有激情、有才气,生龙活虎式的干部积极参与。否则,再好的决策和方案没有合适的人去执行落实,最后也干不好事干不成事。历史上,三国时期的蜀国,后期江河日下、快速走向衰落,与领头人诸葛亮长于谋事短于谋人不无关系,落得“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深刻教训。谋科技专才更刻不容缓。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人才强、科技强,才能带动产业强、经济强、建设强。所以,十九大报告明确要求,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如何科学“谋才”?是新时代摆在全体河源人面前的一道新课题,考验着河源规划者的智慧和担当。
新时代的河源,面临难得的黄金机遇,更直面现实的严峻挑战。不能不提的是,面对国家快速推进和实施“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的憧憬,在充分经营“战略利好”并获取最大发展利益的前提下,河源如何规避“回波效应”“虹吸效应”产生的持续的负面响应,避免因政策不平衡,以及资源和产生要素,特别是人才资源的进一步流失,导致河源与周边城市之间发展差距的进一步扩大,这是河源必须严肃直面的重大课题和重大挑战,必须前置关口,严肃地予以思考和应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