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具体到河源来说,主要是针对新时代农业农村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河源全面振兴发展全局中的短板而言的。与工业相比较而言,河源农业劳动力素质较低是农业落后最突出的短板;与河源市区县城相比较,教育发展滞后是河源农村落后最殇的短板。优先发展农业农村,最根本的就是要彻底改变导致人才资源单向从农村流向城镇的制度,让农村也享有优质的教育资源,打造具有延展功能的乡村版的“终身教育基地”和“精神家园”,助力乡村振兴的永续动力。
河源农村学校的未来之路,既要着力于当下,又要谋划于长远;既要因地制宜,又要全力以赴,最终实现乡村振兴发展的教育梦和乡村梦的精神家园。要实现最终的奋斗目标,从策略上考虑分三步走,实实在在的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落地实现。第一步是求生存,就是要为村民子弟提供媲美城市的优质教育,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有效供给,恢复乡村教育的生机活力,赢得较高质量的生存;第二步是求发展,打造乡村版的“终身教育基地”,从内涵到高地,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智力、文化、教育等优质服务,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新的动能;第三步是寻梦想,就是要为子弟、村民、外出乡贤、新村民等提供乡愁可以安放之地,建构实现乡村振兴发展的教育梦的精神家园,使其成为乡村振兴发展的永续动力,助力中国梦的实现。
总之,农村学校要在新时代的大势下,在实现美丽的蜕变的前提下实现华丽的转身,转变成为优质教育资源学校、村民终身教育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学校,以及农村历史、文化、体育、艺术的展演、体验和传承学校,把农村学校建构成为复合型多功能生态化的终身教育基地和实现乡村梦的精神家园。
基于上述思想、思路,笔者认为:河源振兴农村教育,需要在当下下大力气改善农村学校教学条件的基础上,进一步全员全程全方位做好下面三件事:
第一,农村学校布局调整要恢复实施行政村“一村一校”刚性政策,不能够搞所谓“因地制宜”之计。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对于自然村学校的撤并,市县教育部门则应结合各自然村的实际情况,遵循自然村农村人口增减的自然规律,遵循老百姓的意愿,及时、合理地调整学校的布局,撤并不搞一刀切。
对于执行“一村一校”刚性政策,具体来说,需要执行好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于规模较大、生源稳定的学校,应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持续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二是对于规模小、办学条件差、生源流失严重的学校,应深度结合乡村振兴战略,一步到位加大投入,改善师资水平,改善办学条件,吸引生源回流;三是对于那些已因各种原因被撤并,但现在乡村振兴又有需要,村民又有教育需求,而且有生源的学校,县镇要基于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着手组织实施重新恢复,让其因优质教育资源的重新布局而恢复生机活力。
第二,加强加大寄宿制学校建设力度。实践证明,农村寄宿制学校是为农村学生提供优质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因此,河源应当出台关于加强农村校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实施办法和规定,进一步健全两类学校经费投入使用管理制度,集中力量办好每个乡镇的寄宿制中心校,扩大寄宿制学校的容量,提高标准,提升质量,确保两类学校办学条件达到省级标准,跟上现代教育改革的步伐。
第三,实施河源新时代乡村振兴发展深度结合的综合性办学策略,把农村学校办成具有延展功能的“终身教育基地”和“精神家园”,更好适应城镇化和人口转移的趋势,适应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方向。(www.xing528.com)
1.优先实现教育家办学
具体到每所学校办得好不好、人才培养质量高不高、学校建设内涵有没有,无一不是看带头人、看校长,这是教育的基本规律。河源的教育质量长期上不去,徘徊在广东省后无追兵的困境,大概与河源学校教育家办学的数量稀少有关,这是今天河源要实现教育现代化必须吸取的深刻教训,一定要上升为全市的认识。农村学校优先实行教育家办学,其示范作用和长远意义更为彰显。从追赶的角度看,只有教育家办学才有可能实现农村教育的弯道超车,实现高质量办学,补上短板;从可持续性的视野看,只有教育家办学才有可能在一个时期内把农村学校打造成乡村版的“终身教育基地”和“精神家园”,助力乡村振兴。至于人的问题——教育家的来源,就要集思广益、解放思想、开辟新径。
2.把优质教育资源送上家门
借鉴浙江经验,把优质教育资源直接送到农民家门口,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布局。河源市要尽快制定实施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布局的战略规划,引导市县优质高中小学教育资源向农村区域布局。具体来说,可在县镇分别规划建设广东省名牌中小学的分校区或按照我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的相关规定,引进国外名校合作办学,从而实现农村区域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相应地,广东省教育部门要尽快制定实施为农村中小学引进优质师资的专项计划,甚至可以引进国外师资,提高外语教学水平。
3.积极引导市县人才反哺农村教育
无论是乡村教育振兴,还是农村加快发展、脱贫攻坚、农村治理等,都离不开人才,都急需人才。人才从哪里来?这是一个极其考验地方行政者能力和智慧的大事。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唯有中高层次退休人员特别是本土外出的退休人员,是可以开挖和能够快捷挖掘和集聚的人才富矿。积极引导市县乃至周边大城市中高层次退休人员回流农村区域反哺农村教育,不失为既解近渴又可谋长远的明智之举和智慧选择,甚至可以为优先实现教育家办学提供优质人才。关键是如何创新体制、搭建平台、建立常态工作机制、建立长效激励和保障制度。
具体到操作层面,河源市可根据农村教育优先发展的需要,制定关于城市退休教师支持农村学校建设工程等政策,搭建退休教师支持农村学校的综合信息管理平台,有选择、有针对性地优先引导大中小学校教师回归农村回归乡土。同时可以设立退休教师支持农村学校专项基金,规定凡是城市中小学校退休优秀教师自愿服从分配到农村中小学校任教的,每年给予3万~5万元津贴。对于参与此项计划三年以上者,可以在当地落户养老,由当地政府提供免费公寓住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