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河源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瓶颈

河源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瓶颈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河源乡村振兴发展的产业基础特点突出、优势明显,但是产业短板同样比较突出。对于河源乡村振兴来说,人才的短缺是发展产业的第一短板。河源乡村产业缺乏上下游完整产业链,缺乏为产业可持续发展、不断优化升级提供服务的一体化高效平台。

河源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瓶颈

河源乡村振兴发展的产业基础特点突出、优势明显,但是产业短板同样比较突出。一是比较优势没有显现出来;二是优势产业规模小;三是低效产业占比大;四是产业体系建设落后;五是产业要素聚集能力不足。

之所以会出现有产业基础但产业比较优势不明显,有少量优质产业但产业规模做不大,有众多小微产业但产业效益差等,追根溯源,其深受三大瓶颈的制约。

一是设计和规划瓶颈。缺乏深思熟虑的产业顶层设计和规划统筹。走进新时代,一个地方的产业振兴发展首先需要定向、定位、定标和定径。能不能定好向、定好位、定好标和定好路径,需要地方的顶层设计和规划先行,需要最大限度发挥政府的“有形之手”去驱动引领。因为顶层设计和规划具有顶层决定性、整体关联性和实际可操作性的特质,决定了其特殊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对于河源产业发展来说,顶层设计和科学规划,其要义在于统筹考虑河源区域产业发展的各个层次和所有要素,基于“整体理念”的具体化追根溯源,统揽全局,形成产业要素的关联、匹配与有机衔接,达到在最高层次上寻求问题的解决之道。因此,顶层设计是产业发展的魂,规划是魂之实现的基本保障。没有科学的顶层设计和产业规划,产业发展必然呈现诸多乱象,失去顶层的决定性,一哄而上和无所适从不可避免;没有整体关联性,产业所需的要素就难以集聚和有效配置,人才、技术、资金和土地资源的配置就会失调、失衡;没有实操性,即没有提供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案,产业发展就会陷入盲目、流于形式、驻留表面而贻害无穷。河源产业发展的长期之痛,与缺乏顶层的科学设计和有效规划不无关系。(www.xing528.com)

二是产业要素、体制机制瓶颈。缺乏“做强做大”“做精做优”的比较优势,高度缺乏支撑产业的人才、技术、资金和土地资源等核心要素的聚集,及其配套的适应新时代的产业新体制和新机制。乡村产业,第一要义是环保、生态,第二是能够切实给农民增加收入,第三是解决驻留农村人口的就业问题。因此,乡村振兴需要什么样的产业,一定要论证清楚产业要达到什么目标、需要什么样的匹配产业以及产业的可持续问题,慎重选择资源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或技术密集型产业,然后基于甄选的产业类型建构配套的人才、土地、资本等核心要素制度体系和平台体系,以利于资源的集聚。对于河源乡村振兴来说,人才的短缺是发展产业的第一短板。缺乏制度的引导、支撑和保障是“为不了”的第二短板。土地资源流转的困难等工作机制的不完善是“不能为”的第三短板。做产业,人才最关键,没有人才一切都是白搭。做产业无非是人、财、物、技术的集合和发酵生成,只要有人才,财、物、技术都是跟着人才走的,都不是问题。又如土地资源,这是乡村产业振兴的关键要素之一。土地整治能够很好地助力产业振兴,对此,要考虑以镇为实施主体、以村域整体为单位,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让农房集中、农田连片、山坡地连片,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改善环境,继而大力引进和扶持农业“四新”经济项目,以便于发展产业。

三是产业市场化不畅和优化无门的瓶颈。河源乡村产业缺乏上下游完整产业链,缺乏为产业可持续发展、不断优化升级提供服务的一体化高效平台。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核心,也是乡村全面振兴五个目标中最难实现的。要做到产业兴旺,需要把产业做成上下游一体、产供销一体、进出口服务一体,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平台等新技术带来的机遇,进行科学化、体系化、优质化的建设,并久久为功,不可一蹴而就。就目前河源乡村振兴的产业实际来说,无论市县(区),产业的论证甄选、生产和管理的优化、产品的精深加工、品牌的建设和推广、线上线下的销售等,都缺乏完善的和体系化的建设,缺乏科学平台的支撑和科学高效的服务配套,都存在较大的短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