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推进河源市客家文化创意产业:建议与思考

推进河源市客家文化创意产业:建议与思考

更新时间:2025-01-08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文化创意产业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扶植和引导,为了推进河源市客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结合河源市的实际,实施政府主导文化创意产业品牌计划,提出以下建议: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树立文化兴市意识,把客家文化的保存、保护与合理利用、开发与河源的社会、经济发展深度结合起来文化的弘扬和传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文化产业的发展程度,而文化产业的繁荣与否则依赖于理念的再建构和全民的共同意识。

文化创意产业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扶植和引导,为了推进河源市客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结合河源市的实际,实施政府主导文化创意产业品牌计划,提出以下建议: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树立文化兴市意识,把客家文化的保存、保护与合理利用、开发与河源的社会、经济发展深度结合起来

文化的弘扬和传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文化产业的发展程度,而文化产业的繁荣与否则依赖于理念的再建构和全民的共同意识。对客家文化的发掘、保存和弘扬,不能够只停留在宣传层面,必须落实在客家古邑文化产业创建的具体行动之上,制定中长期发展战略,配套长效的发展规划、政策措施和可行的阶段性实施方案。就目前来看,很有必要实施“研究——宣传——平台建设——产业化”循环策略。一定要避免台湾学者所说的情况发生:不少地方热衷于操办各式客家文艺活动,津津乐道于桐花祭、蓝布衫、山歌、文化展演场面的轰轰烈烈,但是热闹的背后却没有支撑,没有创意产业,没有为客家社会与产业创造多少产值。这究竟在多大的程度上推动了客家文化的发展?这些言论对于我们也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2.建立融客家文化与产业于一体的研发基地

目前河源市以客家文化作为研究对象的机构只有一个,这就是客家古邑文化研究会,但该会纯粹是为23届世客会服务的临时机构。从2011年世客会结束以来的情形看,全市的客家文化宣传、文化活动和研究、开发等几乎处于休眠状态,客家古邑文化研究会也失去活力。为了承担起河源市客家文化创意产业的重任,建议由市政府牵头,举全市之力,依托市委宣传部、文广新局、社科联或诸如河源职业技术学院类教育文化事业单位,建立一个客家古邑文化协同发展与创新中心(基地),该中心(基地)融设计与统筹、规划与研究、开发和咨询服务为一体,专门负责河源市客家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品牌文化创意、生态文化资源整合、旅游产品设计、营销策略制定等活动。(www.xing528.com)

3.确立重点课题,编制河源市客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总体规划

在对全省客家文化资源分布、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全面摸底调查的基础上,在对全市客家文化资源分布、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全面梳理和分析的基础上,基于恐龙文化、特色民俗、温泉文化、生态文化等为重点,建立健全“一业一策”的产业配套扶持政策,确立重点课题,做到研究和发掘先行,同时依托研究成果编制河源市客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对推进河源市客家文化创意产业的总体思路、发展布局、产品设计、营销策略、人才培养以及发展阶段等,提出总体设计和规划,描绘切实可行的蓝图,提出可供采纳的对策建议,使之建设形成河源文化创意产业的特色和品牌。

4.加强人才队伍的投入、建设和培养

文化河源战略的实施,客家文化的中兴,文化产业的新兴,乃至创意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归根结底都离不开人的因素,离不开许许多多有志于客家文化的人才队伍。因此,首先要创新文化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同时加大文化人才的投入,加强文化人才的引进和培育,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引进来的方式,通过举办学术讲座、培训班、有组织有计划实施田野调查、召开学术研讨会、专项专人外出进修、外出学习考察等活动,加强对本地文化人的培养,并进一步加强培养后备人才,尽快建立一支能够胜任推进河源市客家文化产业重任的结构合理的研发队伍,以保证河源市客家文化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