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市绿色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不断提高,同时也面临着资源、环境、人口等一系列问题约束。未来应将绿色经济的发展与打造“广东绿谷”战略结合起来,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充分发挥本地区的比较优势,进一步实施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优先发展战略,具体措施如下:
(一)加强宣传,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河源地处客家地区,现代文化生态根植于传统客家文化,发展绿色经济、建设生态文明,要与当前的“文化河源”战略和对客家精神、客家文化继承及整合结合起来,应大力继承和发扬追求以“厚德虔诚、勤劳节约、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为主要内容的客家优秀传统文化,坚持生态优先发展理念,倡导低碳环保的生活及消费理念,加强生态环境、生态效益等舆论宣传,严守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生态保护红线,树立新时期发展生态经济的生态文明理念。
(二)绿色经济发展规划先行,打造产城互动融合新格局
充分发挥规划的指导作用,根据河源市绿色经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积极编制绿色经济发展规划,明确绿色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重点,按照生态文明和绿色理念,全面打造具有河源特色的绿色产业发展体系、绿色服务支撑体系、绿色环境保障体系,力争使河源市绿色经济发展水平走在粤北山区前列。
打破产业园区经济与城市发展的藩篱,从绿色经济发展的更高层面着手提升园区产业与城市发展规划,实行“城市中有产业布局,产业园区打造为城镇”的策略,实现产城良性互动。当前,应以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和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为契机,以河源市高新技术开发区产业升级提质为先手,以江东新区建设为样板,努力布局市及各县区城市扩容提质,以城助产,以产兴城,打造产城互动融合新格局。
(三)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建立现代绿色产业体系
充分发挥山区资源禀赋优势、生态优势、不断改善的区位优势,遵循省市主体功能区定位要求,继续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深化经济结构调整,重点发展资源低消耗、低污染、低耗能的绿色经济,推动建立结构优、附加值高、竞争力强、具有河源特色的现代绿色产业体系。
1.推进产业集群,大力发展生态特色工业
生态发展是河源崛起的根本要求,加快发展是河源第一要务。进一步优化现有的“一区六园”产业发展平台,合理规划,高标准建设新型工业园区,把园区建设发展定位为生态工业园,以生态建园、特色立园、产业兴园为目标,错位发展。
按照“优势区域、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先发展”的原则,坚持生态优先战略,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以政府政策为引导,推进资源科学合理、依法有序开发,做大做强太阳能光伏产业、新型建材产业等专业基地,积极延伸稀土、超白石英砂、钨、铷等资源产业、水产业链条,努力建设并规划稀土、钨矿、水等产业园,以做深做细稀土等资源产业和水产业深加工。
2.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www.xing528.com)
依托河源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资源和重要交通区位,加快发展低碳化服务业,以低碳生态旅游业为核心,促进旅游与文化、商贸、休闲、度假、会展等领域融合发展,提升河源作为粤北赣南区域商贸物流中心的功能和地位。积极发展低碳生态旅游业,做大做强“客家古邑、万绿河源、温泉之都、恐龙故乡”四大旅游品牌,打造环珠三角休闲旅游度假和休闲养老产业基地,大力扶持和培育客家文化品牌。
同时,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重点发展和本地区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中、高职专业技术人才,积极创新高层次人才引进机制,深化产学研合作,坚持引进人才和自我培养人才相结合的原则,为河源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3.发挥农业生态比较优势,推动生态农业高效发展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加速传统农业粗放经营方式向现代农业新型方式转变。充分发挥河源气候和水土等生态优势以及毗邻珠三角发达市场的区位优势,加强农业科技投入,加快建立环珠三角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城郊生态农业基地,扶持培育一批技术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经营规模大、市场前景广的规模经营大户和农业加工型龙头企业,提升农业的生态和休闲功能,增强科技、绿色、文化附加值和综合效益。
加强农业与服务业之间的联系,大力发展“农旅合一”经济,利用农业景观资源发展观光、休闲、旅游等农村服务业。布局智慧农业,加强与优势上市公司的合作,提高农业集约化经营,建立环珠三角智慧农业示范基地,种植高附加价值农作物,实现农业精准化、自动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
(四)夯实绿色经济发展态势,构筑绿色服务支撑体系
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原则,以发展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绿色能源、绿色金融为重点,实行前期政府引导、典型带动等措施,构筑绿色服务支撑体系,为绿色经济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撑。一是完善全市公共交通规划,优化连接市区与各县区的公共交通设施及资源配置,确立公共交通在城市建设中的优先地位。二是普及绿色建筑、建筑节能观念,以旧城改造、新城建设为重点,融合河源本地气候和建筑风格,多措并举推动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发展。三是全面落实绿色能源发展规划,积极推进能源结构调整优化,加快绿色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促进产业升级。四是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全面改善和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促进经济转型并推动产业升级。尽快组建由政府主导的金融控股公司,引导支持产业园区建设,支持环保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通过出台地方“绿色信贷”扶持政策,如建立绿色产业信贷风险补偿基金等,激励金融机构将环境评估纳入流程,在投融资行为中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通过资金流向引导各种社会资源和生产要素向绿色低碳产业集中,从而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和发展方式的转变。
(五)创新生态保护机制,打造绿色环境保障体系
巩固完善“三大山系两大通道”(三大山系:九连山系、罗浮山系、七目嶂,两大通道:河源—龙川、河源—和平线状生态经济通道)的市域生态格局,做好三大山系的整体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保持绿色生态本色,突出“山、水、林、泉、城”交相辉映的独特景观,严格保护东江、新丰江流域和万绿湖、枫树坝水库生态红线,营造人与自然融合发展的绿色生态环境。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维护生态安全,根据河源市生态环境保护特点,建立河源市内生态环境补偿机制。重点开展东江流域水环境整治工作,确保东江水质安全,探索东江中上游流域各河段排污权交易机制;完善新丰江、枫树坝水库绿色环境建设工程;以江东新区建设为推广样板,在新区内建立绿色经济示范工程;完善全市环保设施,确保污水处理能力适应发展需求;在严格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引入市场机制,提升林业尤其是国有公益生态林的生态效益,加快林业信息化进程,布局智慧林业,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缓解财政资金不足;加快林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提高林业基层技术人员的待遇,吸引人才;积极倡导建立东江全流域排污权交易机制、林业碳汇交易机制和以森林覆盖率为指标的生态补偿机制并争取广东省厅的支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