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粤港澳大湾区提供丰富和充裕的健康、绿色、有机的农副产品,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健康大厨房”,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千家万户的优质生活的需要。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是多层次、复合型的产业体系,包括农产品产业体系、多功能产业体系和现代农业支撑产业体系等。作为一个综合系统,至少集合食物保障、原料供给、资源开发、生态保护、经济发展、文化传承、市场服务等产业于一体。把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现代农业发展,以粤港澳大湾区千家万户的消费升级,以及“身体健康、心情愉快,生有所养、老有所乐”的幸福生活的基本诉求,倒逼现代农业产业生态链建设,多链条构建现代农业生态圈,建构“园区+协会+企业+合作社+农户”五位一体新模式,致力于建设规模化、集约化、生态化、智能化的有机蔬菜产业园、有机稻米产业园、有机鱼养殖产业园、有机特色水果产业园等,通过先进科技改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优质精品农产品,实现中高端农产品的有效供给、高效供给,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协调发展,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既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又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优质生活资料。
制约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健康大厨房”的主要问题是农业技术人才的高度匮乏、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的制度体系不完善。对此,河源一要下大力气精准引进高层次农业科技人才,在此基础上,优化培养和配置本地的中高层次农业科技人才,形成一支能够上山下乡、一心一意服务乡村产业振兴的农业科技人才队伍;二要建构市、县、镇、村一体化的综合平台,依托国家或省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建设,加强对现代农业生态产业的研究和实验,实施关键技术的必要储备,比如化肥减施、绿色防控、稻虾鱼共作、林下套种养禽等。三要探索结合当地资源禀赋和实际的具体模式,因地制宜,科学高效,比如“生态田园+生态家园+生态涵养”的生态保育型生态农业开发模式、“生态种植+生态节水+循环利用”的果园清洁型生态农业建设模式等。四要建构具有河源特色的完善的现代生态农业的制度体系,破除土地流转制度障碍、破除人才流转障碍、破除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障碍、破除不平等的服务供给制度等。
2.优质休闲康养产业的融入
为粤港澳大湾区提供优良的生态屏障和优质的生态文明资源,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后花园”,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千家万户的休闲旅游和健康养生的需要。
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是新时代河源振兴发展的主战场,优质休闲康养产业是河源振兴发展乃至乡村振兴发展的主阵地之一,也是河源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兜底性保障和长远之道。在乡村振兴发展实施中,要基于河源丰富的生态资源、文化资源和本土特色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康养产业,将其打造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也助力河源振兴发展。
打造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后花园”,河源一要基于“后花园”的定位,摸清家底、厘清资源、分类梳理,基于生态资源禀赋和绿色发展条件确定发展目标、内容和选择发展模式,制定“一张蓝图汇到底”的规划体系,形成执行规划的法律法规文件。二要对标“后花园”,厘清发展思路,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生态优良、风景宜人、人文优秀、风土清明的格局,实施基于绿水青山的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型发展战略,将生态涵养发展作为清晰的核心定位,兼顾自然美、内涵美和修饰美,按照“量化、细化、具体化、项目化”的要求塑造多样性、多元化、不同层次的“花园”,实现吸引力的倍增效应。三要对表“后花园”落地实干。河源要以绿水青山、两湖湿地、两河湿地、古森林、古村落、古驿道、温泉、乡村民宿等,形成村村成片、镇镇相连、县县相通的“山水林田湖草”综合体、连片的现代农业产业园综合体、风景名胜联合体,相互依托,相互补充,相得益彰,集腋成裘,形成集生态农业、休闲农业、文化体验、乡村旅游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生态旅游”集散地,实现两个转变:一是实现从观光旅游向休闲养生旅游的转变;二是实现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的转变。(www.xing528.com)
3.现代高端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入
为粤港澳大湾区高端制造业提供优质建设用地、生产资源和劳动力资源,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高端制造业的“飞地”和“优质原料仓库”,深度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的高端制造业发展。
“飞地经济”是一种区域经济合作模式的新发展和新延展,它是基于两个相互独立、经济发展存在落差的区域通过跨空间的行政管理和经济开发,打破原有行政区划限制,实现两地资源互补、经济协调发展的一种方式。根据河源的资源优势和本土比较优势,可以选择集约用地型、优势互补型、产业梯度转移型等方式开发“飞地经济”,实施飞入地管理型、飞出地管理型或两地共管型等模式,实现深度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的高端制造业发展的目标。基于“飞地经济”的发展前景,“飞地经济”将是助推河源振兴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帮助河源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
对于河源来说,要实现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同时还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飞地经济”模式是必然的选择之一,前提条件是要解决三大瓶颈:投资瓶颈、招商瓶颈和管理瓶颈,从而形成多元化投资主体,以各个项目为依托招商引资,引入先进的基地管理经验等。因此,需要地方政府首先创新体制机制,建构基于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飞地经济”体系,在推进“飞地经济”建设之前消除制度性障碍、观念性障碍和管理性障碍,营造优良的营商环境和人文土壤。
4.现代会务经济业的融入
为粤港澳大湾区提供优质专业的“一站式”会务服务,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会客厅”,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千家万户企事业单位营商的需要。
会务经济业是世界公认的无烟产业、绿色产业,具有广阔的优良的发展前景,开辟了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领域,与河源发展绿色经济和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排头兵定位高度一致,“会客厅”就是为河源发展会务经济业量身定制的新产业。实现会务经济业的崛起,一要迅速整合河源地区的会务场地资源,以一揽子解决方案、个性化定制、人本化后服务实现信息透明化、场地服务资源优质化、解决方案快速化、需求响应及时化、会后服务延续化,为企业客户和事业单位提供高性价比的一站式会务服务。二要基于制约河源发展现代会务业的主要瓶颈——没有完全形成优质便捷的立体交通网络和缺乏高素质会务服务的人才队伍,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尤其要加快5G网络建设,实施数字会务服务平台工程,打造绿色发展现代会务经济业的高地,以现代会务经济业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三要学习先进地区经验,对标先进地区政务建设,实施政务服务更方便、更快捷、更智能的综合工程,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顶层设计,举全市之力实施“市县镇村”联动的“一门、一窗、一网、一号、一端”一体化建设,打造“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窗口统一出件”的“一窗”综合受理模式,实现企业、市民可通过任一窗口直接“找政府”,实现“一网通办”所有政务事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