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实现比粤东西北同类同质地区的先行发展,河源必须打破跟随发展思维模式和传统路径依赖,不断解放思想,全力补上“五力”不足的短板,打造吸引力强劲、科创力先进、内源力活跃、服务力领先、生活力一流“五位一体”的活力地区,走出一条绿色生态与现代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1.强化中心城市建设,强力实施“四大”综合建设工程,构筑现代支撑
一是思想建设。解放思想,不仅是认识问题,更是实践问题,只有知行合一,才有可能开辟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在操作的层面上,要优先建立“河源市绿色和生态创新发展研究院(室)”,为思想大解放奠定智囊和元基础。二是优质生活圈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宜居、宜学、宜商、宜游、宜业、宜医”的方向,问计百姓,建成15分钟社区生活圈,提升居民便利感和归属感。尤其要把综合交通体系、综合政务体系、综合休闲娱乐运动体系摆在突出位置。三是高效管理与优质服务建设,社区实施网格化综合管理,建构整体性、先进性、高效性、安全性合一的服务体系,提升居民的体验感和满意度。四是再造优质营商服务环境,基于法治、制度和体系的完善,问计企业和乡贤,最大限度调动主观能动性,破解市场、政策、用地、制度、融资、税费、风险等难题。
2.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新动能,实现农业现代化,构筑河源振兴发展的新一极
一是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坚持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在土地政策、资金投入、要素配置、公共服务、干部配备等方面优先配置。二是优先实施管治人才、农技人才、电商人才、文教卫人才“四种人才”下乡工程,梯度推进,配套培养,奠定乡村振兴最为关键的刚性的人才要求。三是实施本土人才和乡贤能人回流乡村工程,牢固树立并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最大限度采用政策红利和感情管理两大法宝,撬动人口和人才的回流,带动资本的回流,助力产业振兴。四是实施“三个综合体”建设,开辟乡村振兴“农村治理综合体建设、农村民生综合体建设、农村田园综合体建设”新路径,实现体系化建设,打造美丽乡村,造福农民。五是谋划和壮大乡村集体经济,奠定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的钱袋子。(www.xing528.com)
3.用足用好对口帮扶和上位政策,构筑或孵化生成新的人才基地、支柱产业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平台
对口帮扶是广东省委省政府的一项重要的扶贫开发政策,是培育贫困地区内生发展动力和发展能力的良机,要“借智生慧、借机生蛋、融合发展”。一是合作建立和共同经营1~2所农林类、医疗卫生类、教育类本科院校;二是合作建立和共同经营1个区域性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3个现代农业产业园、现代服务业产业园和先进制造业产业园;三是争取特殊政策,合作建立和共同运营1个综合保税区,探索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4.开发并进一步强化政策红利,集聚人口人才资源,夯实构筑未来河源的核心要素
基于“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相互支持辅助,才能共同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理念,要在制定地方性政策上下足功夫,成立政策研究室,制定比珠三角发达地区更加有利的制度:一是要转变观念,打破亦步亦趋的跟随发展思维模式,跳出消极、懈怠和退缩的思想陷阱,不走依赖传统路径的老路,破釜沉舟,敢于为先,敢于创新,基于顶层思维,建构比珠三角发达地区更加先进或富有地方特色的制度以及科学合理的战略部署,发挥政策先导的最大愿景。二是深入研究“放管服”政策,最大限度利用好“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政策内涵,实施最简约的行政流程,构建全域全程最大便利化的一站式、一窗口、跑一次的政务服务体系,倍增管理和服务质量,营造最高效的政务和营商环境。三要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对准建构现代河源和生态河源所需,构建最有利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引进体系政策,一揽子解决外来人口及其家属、子女上学、就业、医疗、养老问题,并且要通过源源不断的红利政策吸引更多的企业、公司、人才和乡贤,让每一个人才和回归乡贤都有优越感和归属感,不断汇聚人才资源,转化为潜在的创新驱动发展的中坚力量和后发优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