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驱动河源振兴发展的五大要素分析

驱动河源振兴发展的五大要素分析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河源的落后归根结底是内源力长期严重不足的后果,也是拖拽新时代振兴发展的最大障碍。二是整体社会“等靠要”思想严重。河源的生活力比珠三角发达地区在某些方面还是具备明显的优势的。综上所述,河源存在的“五力”不足问题,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是活力驱动不足、高质量创新成长不足、主观能动性生成不足、保驾

驱动河源振兴发展的五大要素分析

1.吸引力

吸引力是一个地区综合实力外溢传播的重要方面,是所在地区发展的金字招牌和无价的无形资产,也是最有效的无形广告。如何打造和积淀吸引力,源源不断地虹吸人才、技术、产业和资本,提高经济社会的造血能力,是河源当下最为紧迫的新课题。自然河源是广东省内最有吸引力的地区之一,保持原生态样式,无论是水质甲天下的万绿湖水和青山湖水、全年几乎优良的空气质量、遍布五县二区的地热温泉,还是广东首屈一指的丰富的石英、瓷土、铁、钨、稀土等矿产资源等,都能够吸引外界眼球的关注乃至极大的羡慕。但仅此而已,并没有转化为吸引人口人才的优势和资本产业的优势,没有能够形成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也就没有能够蜕变为金山银山、富民强市。

社会河源则存在全方位的不足,政策红利、人文红利、激励机制、人才红利、主导产业、营商环境、创新创业等几乎全面滞后,导致经济社会发展在广东地区长期处在后无追兵的窘境。尤其是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河源,其建设与管理服务成为最大短板,尤其是宜业、宜学、宜医均存在较大的不足之处,缺乏区域中心城市应有的头雁作用和辐射作用,几乎没有形成外溢效应。

2.科创力

科创力是指科技创新能力,是企业、人才、产业引得进、留得下、高成长、高积累的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河源科创力的严重不足是河源产业成长慢、壮大不起来、效能差、成不了气候的核心短板,是人才既留不住也引不进用不好的恶性循环的叠加后果,是身为河源人不愿意触及的最大痛点,沉疴已久。以2017年度数据为例,全市没有一个省级以上的科技领军人才,没有一个省级以上的优秀科研团队,全市组织实施的国家、省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仅有33项,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81个,全年专利申请授权量1 866件,关键核心技术储备为零,高新技术企业仅有102家……

河源科创力的严重不足,一是高层次科创人才稀少和人才队伍的稀缺;二是科创制度体系一直没有建立起来;三是科创要素平台少、项目少、资本小、技术市场空白;四是组织、实施、评价、运用、激励和保护机制没有有效建立;五是社会环境与氛围异化使然。人才是第一资源,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没有人才就谈不上科创力,没有科创力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发展。河源的落后与科创力的严重不足高度关联,科创力充盈与否也是开启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要素,必须基于顶层思维,痛下决心,解放思想,破釜沉舟,充分运用不同层次杠杆的撬动原理,把科创力的建设摆到优先位置。

3.内源力

内源力又称内生动力,是在自身需求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部推动力,是一个地区能够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动力所在,是区域社会及其群体观念、政策、环境、队伍、管理、执行和服务等能否形成社会体系合力的整体彰显。失去内源力也就失去主观能动力,就会陷入倦怠、懈怠、畏难、消极和不作为陷阱,高质量的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也就成为一句空话。河源的落后归根结底是内源力长期严重不足的后果,也是拖拽新时代振兴发展的最大障碍

内源力严重不足,一是整体社会自信心严重不足。河源经济社会一直以来处在广东省的后进区域,1988年建市后虽几经努力却与珠三角发达地区的差距越拉越大,逐渐丧失信心,安于现状。二是整体社会“等靠要”思想严重。信心的流失,导致主动奋斗思想的消极和退缩,“我要奋斗”异化为乞丐行为,“等靠要”成为主流,更成为借口。三是缺乏良好的平台和通道。由于缺少合适的平台、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浓厚的社会氛围,导致想干事的没有通道干、能干事的没有条件干、能干成事的没有平台干,其严重后果是抱残守缺、惰性成习。四是整体社会干事创业的奋斗氛围比较尴尬。想干事的不如不干事的、能干事的不如喊口号的、干成事的不如溜须拍马的,这种恶劣现象比较严重,导致社会上优劣不分、良莠不分,甚至逆淘汰、劣币驱逐良币,严重挫伤干事创业者的积极性和奋斗的事业观。(www.xing528.com)

4.服务力

服务力是指政府和行政部门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服务力要素主要由人才队伍、观念、平台、制度环境、执行力等构成。高效高质的服务是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前提和保障,是区域施政治理公信力的基础,是良好营商环境的保障。

河源的服务力不足,在于没有能够建立起高效公正的服务型政府,一是缺少一支高素质、意识强、有担当、能力强、有情怀的专业型队伍。二是缺乏服务型政府具有的现代治理的理念、平台和制度环境。三是缺乏服务型政府应有的现代治理的长效机制。比如,现有的治理队伍既缺乏头雁型的拔尖人才,又缺乏善于理解执行的专业转型优秀人才,大部分人还停留在官本位、政府本位和权力本位的思想,导致现代治理放不下、管不好、服不了,经济发展、社会建设和营商环境长期滞后,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的最大化成为一句空话。简言之,服务力的建构就是人才的建构和思想的建构,要把专业化精细化优秀人才队伍的建构摆在第一位,只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建立起来了,才能带来先进的思想观念,才能够设计出优良的生态型制度环境和建设现代的服务平台,这样,距离建立起有限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有效政府就不远了,服务力的极大提升也就水到 渠成。

5.生活力

生活力是区域社会宜居、宜学、宜商、宜游、宜业、宜医的“六宜”便利和舒适程度,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生态文明关系的总和,是区域社会吸引力的基础。

河源的生活力比珠三角发达地区在某些方面还是具备明显的优势的。优良的生态环境的宜居、宜游,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因此具备较强的自然优势,同时客家地区长期形成的淳朴、热情、好客的民风,都为打造优质的生活圈奠定了基础。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无论是宜学,还是宜业、宜医都是比较大的短板,短板不补齐,打造优质生活圈便无从谈起。生活力的建设,是基于生态的一个整体和系统的协同建设,必须把生态摆在第一位,把绿色发展放在中心位置,把宜居、宜学、宜商、宜游、宜业、宜医融为一体,突出顶层设计,突出整体,突出系统,突出协同,突出人文关怀,突出核心价值观,嵌入经济社会方方面面的规律和法则。

综上所述,河源存在的“五力”不足问题,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是活力驱动不足、高质量创新成长不足、主观能动性生成不足、保驾护航体制机制不足和扎根家乡的精神和思想不足,必须引起高度的关注乃至警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