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企业集团协同经济理论探析

企业集团协同经济理论探析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企业集团的生成不仅会产生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同时,也会给企业集团带来协同经济。企业集团的协同效应包括生产经营协同效应、管理经营协同效应和资本经营协同效应。企业集团协同效应的产生在于企业之间具有互补性与关联性,但并不是任何两家企业合并都能产生协同效应。如果两家企业合并产生的经济效益超出单个企业产出之和,则这种合并就能产生协同效应,提高企业集团整体的竞争力。

企业集团协同经济理论探析

企业为了保持或增强竞争力,会不断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扩大规模,形成企业集团。企业集团的生成不仅会产生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同时,也会给企业集团带来协同经济。

协同的概念自古有之。早在公元前300多年前,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便提出了1加1大于2的思想,即“整体大于它的部分之和”。安索夫(1965)首先在管理中提出了协同的概念。安索夫(1965)认为协同效应可以理解为企业整体效益大于各组成部分之和的效应,这种效应的结果可以用投资收益率表示,即整体的投资收益率大于各组成部分的投资收益率之和。真正将协同研究作为一门学科的是德国物理学家哈肯。哈肯1969年创立了“协同学”。哈肯认为,协同即是系统各部分之间通过协作形成的系统整体它具有微观个体不具备的新的结构和特征。(www.xing528.com)

所谓协同就是指两家企业或两家以上的企业组合成一个企业之后中,其经济效率大于原先单个企业的产出之和,即1+1>2。企业集团的协同效应包括生产经营协同效应、管理经营协同效应和资本经营协同效应(朱正萱,1999)。企业集团协同效应的产生在于企业之间具有互补性与关联性,但并不是任何两家企业合并都能产生协同效应。如果两家企业合并产生的经济效益超出单个企业产出之和,则这种合并就能产生协同效应,提高企业集团整体的竞争力。反之,如果合并不能产生协同效应,两家企业互相消耗,合并之后的产出反而小于单个企业的产出之和,那么,这时企业集团的竞争力将会下降,亦即协同风险产生。组织协同风险可以理解为组织整体缺乏协同以至丧失协同作用,组织各种有用力量相互抵消,最终导致整体效益小于部分效益之和的可能性,即1+1<2的可能性(丁铭华,2008)。在一定的环境下,企业集团因生产要素相互之间的密切耦合提升其经济绩效,从而产生“协同经济”,但是,当企业集团内部生产要素不能有效协同,就会导致企业集团经济绩效下降,产生“协同不经济”(顾保国,201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