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质量是指会计信息所应达到或满足的基本质量要求,它是会计系统为达到会计目标而对会计信息的约束(吴水澎,2000)。
我国2006年《会计企业准则——基本准则》提出了会计信息应具备的若干质量特征。这些特征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几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基本质量要求,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第二层次为次级质量要求,包括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企业会计准则》提出的信息质量特征主要是针对外部财务报告的。
由于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在目标、信息使用者、信息用途、信息侧重点等方面存在不同,内部报告与外部报告的信息质量特征也应有所差异。
既然内部报告的目的是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决策信息以提升企业价值,那么,会计内部报告最本质的特征便是决策有用性,即相关性。张晓明(2011)提出了内部报告信息质量特征的体系,如图2-1所示:
图2-1 内部报告信息质量特征体系
(一)总体质量特征:相关性
相关性要求内部报告所提供的信息与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决策、控制、评价、沟通等需要保持高度相关。只有切合企业工作实际并且有助于报告使用者进行管理和决策的信息才是有价值的。因此,我国会计学者普遍认为,相关性是内部报告的首要信息质量特征(祁钧业,2002)。
(二)主要质量特征:及时性、预测性、反馈性、可靠性(www.xing528.com)
及时性是指信息在限定时间内传递给信息使用者。无论多么相关的信息,如果传递不及时,其有用性都将大打折扣。预测性是指内部报告要面向未来,能提高信息使用者预测未来的能力。反馈性是指信息能够在信息使用者和提供者之间多次往返,以利于信息使用者证实或修正先前的决策。及时性、预测性、反馈性是相关性的具体体现。可靠性是指内部报告信息必须准确如实、准确、完整地反映相关的经济业务。
众所周知,相关性和可靠性是《企业会计准则》所规定的对外部报告最重要的信息质量特征,在我国目前的制度背景下,对可靠性的关注甚至超过相关性。在内部报告中,可靠性在信息质量特征中的排序已经排在相关性之后,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不再重要。如果内部报告信息虚假或不准确,同样会误导信息使用者,导致决策失误。张先治、刘媛媛(2010)认为,“内部报告的相关性比外部报告更强……内部报告的相关性和可靠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外部报告的相关性和可靠性”。
(三)次要质量特征:可理解性、可比性
可理解性是指内部报告的信息(包括表现方式和术语)能够被信息使用者准确地理解。可比性指的是有关信息要做到口径一致,能够在不同主体之间、相同主体的不同时期之间进行恰当的比较。
(四)取舍标准:重要性
会计信息的重要性原则,是指重要信息要详细披露,次要信息要简化披露。在内部报告中,信息并非越多越好,过于繁杂的信息可能会分散报告使用者的注意力。选择信息时要抓大放小,只有对决策有重大影响的关键信息才需要列入。比如,高层管理者更需要总结性的资料数据,而不是操作性的细节信息。“信息的丰富产生注意力的贫乏”(赫伯特·西蒙),要注意防止报告信息超量给决策带来的干扰。
(五)约束条件:经济性
经济性是指内部报告信息的使用收益要大于信息的编报、存储、使用成本。提供信息是需要成本的,某项信息是否需要提供,要权衡成本收益,进行经济性衡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