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城市的交通问题突出地表现为因机动化和私家车的发展而导致的市内通行的困难和交通效率的低下。交通拥挤实际上包含着城市道路容量不足、机动车数量过度膨胀、公共交通系统运行效率低、居民出行难度和出行用时加大以及与此相关的停车困难、机动车污染、交通事故上升等众多问题。由于拥挤问题是随着私人汽车交通方式的日益流行而逐渐出现并日益严重的,因此分析它的形成及治理对策也主要应着眼于私人汽车交通方式。
从经济学上说,车主不正确的经济观点直接导致了交通拥挤的后果。每个车主的出行,他们计算的仅仅是个人的边际成本,不考虑由于加剧了道路拥挤而加在其他驾车者身上的费用。行车者不断加入车流,只要他们认为行车所得到的边际收益多于边际成本就会选择出行,即单个车主的出行原则是私人成本(AC)低于社会边际成本(MSC)。社会边际成本(MSC)等于行车中的私人成本(AC)加上对其他公路使用者因道路拥挤而引起的费用之和。私人成本(AC)和社会边际成本(MSC)之间存在的这种差距造成这样一种状况:实际使用城市道路的车流量可能超过最佳车流量。换言之,交通拥挤问题的产生是由于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不一致,按照私人成本决定的均衡的交通流量超过了按照社会边际成本决定的最优流量,结果导致拥挤、速度下降和堵塞。
图5-1中,AC、MSC曲线分别代表交通出行的私人成本和社会边际成本。横轴表示交通流量V,它用每小时、每条车道通过的汽车数量来度量。从图中可以看出,交通流量达到V0之前,AC和MSC曲线重合,此时私人成本与社会边际成本一致,这说明V0是道路系统的设计容量,在这个限度内,增加的车辆进入车道并不影响其他人的车速,不存在外部性。超过V0点,情况就有了变化,此时新加入车道的车辆使车道变得拥挤,并迫使所有的车减速,外部性便产生了。(www.xing528.com)
行车者的均衡数量是多少?如果使用行车道的边际收益(由需求曲线D表示)大于私人行车成本(AC曲线),则新的车辆就会加入车道,直到D与AC相交,相交点决定了均衡的流量Vt。那么,行车者的最优数量是多少呢?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最优的流量应该由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决定,只要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车流量就会增加,当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相等时,效率达到最大。在图中边际社会收益由需求曲线反映,而社会边际成本由MSC曲线反映,需求曲线和社会边际成本曲线在流量为V*的位置相交,因此最佳的交通流量应是MSC与D相交决定的V*。拥挤之所以产生,就是由于外部成本(等于MSC与AC之差)的存在使得Vt>V*。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