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城市粗放型增长模式:投入高、产出低、不可持续的增长方式

城市粗放型增长模式:投入高、产出低、不可持续的增长方式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城市粗放型增长模式就是以资源趋于充分供给为假定条件,通过不断增加要素资源投入,并以外延性扩张的形式放大城市经济规模总量为特征,以达到城中经济增长的目的。(一)粗放型增长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因而也是低效的粗放型增长模式表现为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质量,是一种以产值、数量、速度为经济突进目标,以物质资源投入为主的经济增长方式。显然,这与粗放型增长模式密切相关。

城市粗放型增长模式:投入高、产出低、不可持续的增长方式

城市粗放型增长模式就是以资源趋于充分供给为假定条件,通过不断增加要素资源投入,并以外延性扩张的形式放大城市经济规模总量为特征,以达到城中经济增长的目的。这一增长模式的主要缺陷有两点:一是忽略和遗忘了城市发展过程中资源有限性这一逻辑前提和经验事实;二是忽视了资源重新配置包括规模经济因素对城市经济增长的贡献。

(一)粗放型增长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因而也是低效的

粗放型增长模式表现为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质量,是一种以产值、数量、速度为经济突进目标,以物质资源投入为主的经济增长方式。实践证明,这种模式具有“非持续性”。因为它的核心是追求经济增长,并以增长为唯一目标,忽略了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换句话说,经济增长使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提高,在物质财富大大增加的同时,却造成了大量的外溢性影响,使社会承受着各种片面发展的代价和社会外部性成本。

这种模式的特点之一是物质生产的内部不经济性。在这种模式中,环境的高耗行为与资源利用的低效行为相联系,无视生态效益与忽略经济效益相伴生,外部不经济性导致的短期行为与内部不经济产生的短期行为共生。

这种模式的特点之二是物质生产的外部不经济性。市场主体对权属范围之外的、带有公共性质的资源缺乏效益追求,环境成本被排除在企业的成本—收益核算之外,缺乏对环境损耗的自我约束能力,必然导致对公共环境的大规模损害。环境是一种与外部效应相联系的公共物品,而环境污染是一种公害或坏的公共物品。当前,我国的城市环境问题主要就是环境污染。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我国在推进工业化的过程中,企业在大量支取自然环境成本时,并没有建立起最佳利用环境成本的激励—约束机制。城市环境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市场主体缺少有效的环境成本约束而产生的外延扩张和短期行为所致。显然,这与粗放型增长模式密切相关。(www.xing528.com)

这种模式的特点之三是政府目标结构中的增长偏好。地方政府兼有多重身份,它既是地方资产和资源的所有者(代表国家行使所有者职能),又是地方经济社会活动的管理者。地方政府身份的多重性实际上就构成了它的多元目标结构:①经济增长。不断扩大地方财政收入和人民收入,壮大地方经济实力;②社会保障和稳定。扩大就业、稳定物价、保障社会公平;③社会进步,城市建设、改善教育医疗等。这些目标之间并非完全协调一致,往往会有不同程度的冲突和矛盾。

粗放型增长模式由于不考虑经济社会的长期发展和效益,在资源配置方面片面强调产出,导致了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了效率与公平、速度与效益、质量与数量、城市与乡村的矛盾,加剧了人类与自然、今天与未来之间的矛盾。因此,这样的城市增长是不可持续的。

(二)粗放型增长模式往往伴随着规模效益的损失

粗放型增长模式在资源的空间配置上还表现为外延式、分散化的特征,而这种分散化又总是与分散化的投资决策体系及投资规模小型化相联系的。分散化投资行为的直接后果是资源的分散配置,造成生产力分散化的空间布局。在要素不能自由流动的条件下,资产存量不能进行空间再配置,其结果必然是产业发展的分散化和同构化。对于工业来说,分散化割裂了企业之间的经济联系,难以展开分工协作使企业的规模难以扩大,损失的是规模经济利益。同时,现代工业发展与城市发展具有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现代工业要以城市为依托,因此,分散化还使企业不能充分获得城市规模经济效益和外部经济效益,从而对城市化的推进形成阻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