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指向模型是研究来自城市域外的市场需求为城市经济增长动力的模型,它根据来自城市域外的市场需求,分析城市经济发生增长现象和过程的内在机制,主要包括城市基础部门模型和凯恩斯乘数增长模型。
(一)城市基础部门模型
城市基础部门模型是最早最广泛被用于分析城市经济增长的经济学工具。它把整个城市或者地区的经济划分为两大部门,即基础部门和非基础部门。一方面,城市内的基础部门往往承担该区域或所属国家某种产品的大部分生产,所以这些部门的产出品是外部市场导向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可以把基础部门理解为以出口为基础的产业集合。另一方面,还有很多产业的产品主要是为当地居民提供服务(如零售业、餐饮业等),这些服务部门构成了非基础部门。
城市基础部门模型的核心思想是:城市外部(本国市场或国际市场)向本市的基础部门提出需求,本市基础部门又向本市非基础部门提出需求。城市经济的增长取决于基础部门和非基础部门的比例,这一比例越高则城市经济增长率越高。
城市基础部门模型可以用对城市劳动的需求来表现。对城市劳动的需求来自两类活动:一是以来自城市之外(全国本市之外的市场和国际市场)的需求为对象的城市基础部门生产输出商品;二是为满足城市自身多种需求,即为满足由输出产业的生产活动派生出来的各层次生产性需求和由此决定的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资料和服务的需求的地方产业,可称之为非基础部门。就是说,在输出产业和地方产业之间的关系上,作为城市成长的动因并使其持续成长成为可能的是前者,支持前者并对前者起被动反应的是后者。在这个意义上,前者称之为基础的经济活动(城市的基础经济或支柱产业),后者则称之为非基础经济活动(非支柱产业)。不过,某些产业是否算是输出产业或地方产业,要根据每个城市的特点而有所不同。例如,渔业城市的水产品和水产加工品是输出商品;旅游城市出售的土特产品及其服务也是输出商品。同一个城市,不同时期的输出商品不同,反映了城市产业结构的变化。尽管二分法在现实中不是绝对的,但仍然是我们认识城市经济增长机制的方便工具。
美国学者雅各布斯(J.Jacobs,1969)说:“假如它是城市,那个城市就有输出产业。”但是同时她又说:“只有输出产品是不够的——从城市的最早输出产业和面向输出产业的供给产业(地方产业)出发,使城市经济多样化,并使其通过派生的过程,城市才得以成长。”她从19世纪二三十年代底特律的最早输出产品面粉开始,通过制粉机零件—制粉机—船舶发动机零件—船舶发动机—船舶,形成了船舶输出产业。其后的专业化推动了底特律作为船舶用发动机的输出基地;再其后的输出产业是机器部件加工—冶炼业—铜。后来矿石枯竭,但在已形成一定规模的涂料蒸汽发动机、水泵、药品、家具产品的基础上,又形成了许多输出产品,从而在弥补了铜冶炼业衰退的同时,还有剩余的资金积累。最终,汽车成为底特律最大的输出产业。吉诃布斯把这一过程称为城市化经济的“反复体系”(reciprocating system)。这一体系中导致城市化经济不断增长的内在基础性机制是城市的输出乘数,包括收入乘数和就业乘数。内生城市化的发展都经历了这样的增长过程,因此,要借助于市场机制使城市不断长大,就要建设这种城市经济增长机制并形成与其相适应的经济增长体系。为了使乘数分析更具一般化,需要进一步了解凯恩斯乘数增长模型。
(二)凯恩斯乘数增长模型
乘数概念最早由英国经济学家卡恩在1931年提出。凯恩斯在《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中进一步发展成乘数原理。把凯恩斯乘数运用于城市经济增长的分析,首先要根据城市经济的特点对各种经济增长的变量做一些有针对性的规定:用Y表示城市的总收入,C表示城市的消费量,L表示该城市的总投资水平,G表示地方政府的支出,X表示城市向其他地区输出的商品,M表示城市从其他地区输入的商品,城市的总需求方程及总需求各构成部分的决定式为:
总需求方程:Yu=Cu+Lu+Gu+Xu—Mu
消费方程:Gu=a+bYu(www.xing528.com)
输入方程:Mu=c+dYu
投资方程:Lu=1+eYu
税收方程:Tu=tYu
政府支出方程:Gu=CO—fYu
上述方程中的参数都是根据城市经济的特点定义的,其中:
消费方程中的a是城市基本消费水平,是外生决定的,b是城市居民边际消费倾向,这与全国范围的增长模型是一样的。
输入方程中的c是城市必须从外地输入的商品量,d是城市边际输入倾向。这里的城市输入除了供应本地的消费品外,主要是用于中间产品消耗以满足本地输出产品的生产需要。因而城市与其外部关系的着眼点是输出水平的提高,因此假定输出水平X是外生给定的。这是城市经济不同于全国经济的区别之一。
投资方程中的e是城市总投资相对于当地经济总收入规模的边际倾向,即城市总收入的边际投资倾向。这种对投资行为的模拟与全国范围的增长模型完全不同,它不是把投资完全地作为外生变量,除了考虑受全国经济的影响而外生决定的投资部分外,城市相当一部分投资是由本地的收入情况决定的。城市内的投资者和银行往往要根据本地经济水平来发放贷款,同时企业和居民在城市内的集聚会提高当地劳动力市场的效率,从而借助集聚的外部性来增加当地的收入水平,这是城市经济不同于全国经济的突出区别。
政府支出方程中的G是地方政府根据实际需要计划支出的水平,f是地方政府依存于本市收入规模而需要变动或调整的边际倾向。国家范围的模型往往把政府支出G看作是与总收入无关的外生变量,但是在城市中,政府在做出有关财政支出的决定时却必须考虑到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政府的财政支出计划具有逆向于当地收入水平的特点,为了弥补市民的需求缺口,当市民收入水平比较高时,政府的支出(公共投资与补贴)就少(从G中减掉较大的一部分调整量使G变得更少),而收入水平比较低时,政府的支出就高一些(从G中减掉较小的一部分调整量使G不太低),于是在一定程度上与当地居民的收入呈反方向变动关系,故f前的符号为负。这是城市范围的增长模型与国家范围的增长模型之间的第三类差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