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先对城镇化率的研究主要就其发展态势而预测,如白先春①、陈彦光②、郭志仪③、万广华④,采用的方法主要有灰色预测、神经网络和线性预测。随着研究的深入,预测的方法开始采用组合预测,研究目的也逐渐开始从人口城镇化与工业化、非农化比较的角度进行评价性研究。比如,简新华、黄锟⑤、高春亮、魏后凯⑥、兰海强、孟彦菊、张炯⑦、韩立达、牟雪淞、闫俊娟⑧等分别利用组合预测方法预测了全国或者省域的城镇化率,并就城镇化与工业化及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
上述文献对于城镇化率的预测具有一定的基础性意义。但就任何预测方法而言,首先,要保证预测精度的问题。预测精度显然是就预测值与观察值的对比,因为如果一个模型无法保证预测值与观察值之间的精度,那么就失去了预测的基本前提。其次,要保证预测模型的延展性问题。所谓延展性是指预测模型本身是否可以就未来一个中期、或者长期的问题进行适用性、可行性预测,而不仅仅是用一个模型高精度地拟合观察样本的观察数据。如果无法进行未来的预测,或者预测精度太低,那么预测可能就变成了一个纯粹的拟合问题或者是仿真问题。
就人口城镇化率而言,首先就理论依托、历史根据、现实状况来说,城镇化率的增长是有阶段性的:不同的城镇化率所处阶段伴随着不同的增长率。就中国的城镇化现状来看,处于30%~70%之间,其加速发展的特点应该予以重视,但是无论如何加速,城镇化都无法超过100%的阈值;另外,就预测模型的延展性来说,如果我们以某些变量作为自变量,以城镇化率作为因变量来进行预测未来,那么我们必须知道自变量的未来数值,即自变量本身也需要预测,而自变量本身的预测误差将导致因变量预测的误差叠加,势必陷入循环预测的怪圈。(www.xing528.com)
因此,对于人口城镇化率预测的著名模型,往往以时间t为自变量,这样可以有效地保证预测模型的延展性,比如Keyfitz模型、Rogers模型、扩充的Keyfitz模型和Logistic模型。其中Logistic模型应用最为广泛,其以时间t为自变量可以保证模型的延展性问题,且其阈值的设定可以有效保证城镇化率不超过100%,从而确保模型的可行性和延展性。
本章利用面板Logistic模型方法,在历史拟合的基础上进行未来预测,并对中国省域城镇化率的空间收敛进行分析,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