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一平认为:“在处理拒绝时,如果先从技巧谈起,没有太大的意义,应该先从面对拒绝时该有的心理准备着手。”
到别人的家里拜访时,不论拜访的目的何在,一定要事先通知。但是,因为担心事先通知客人会逃走,所以推销员几乎很少会事先和客户联络。
更何况客户不怎么喜欢你的产品,或者现在市面同类的产品已经很多了,而你又不是他们的对手。在这种情形之下,很可能对方知道你的来意之后,就断然地拒绝你。
如果可以事先通知的话,有心的人自然会留在家里等你。
一旦预定好了准备拜访的地区之后,先寄上通知信。“某月某日、某某公司某某产品的宣传与推销的活动,将要为这一带的客户服务,先寄上一份目录供您参考。”
通知信最好装在信封内。
因为这一类的广告信客户通常不会看,所以第一次拜访时成功的比率很低。如果事先让客户知道推销员的名字,可以缓和第一次拜访特有的紧张感。
每一个人处理事情时都会依自己的状况来安排,推销员也是一样。卖了这样商品之后会有多少收获,或者这个价格的商品今天必需卖三件,才能实现基本的目标。
客户的情形也是一样,但是却很少有推销员会设身处地为客户着想,所以推销员惹人讨厌也不是件很意外的事情了。
推销员前往拜访的时间常常不顾早上、中午或者晚上,这样子如何教客户对推销员产生好感呢?
最使人讨厌的推销员是毫不考虑别人的立场,却一味地要强迫别人购买你的产品,所以朝征夜伐的拜访方式一定要绝对避免。
客户的拒绝词语多得不胜枚举,但是真正要拒绝的却不多,到底什么是本意,什么是谎话,推销员必须能够分辨出其中的差异。
但是,如果客户的拒绝都要一一回拒过去的话,那就没有多余的时间来做该做的事情了,所以如果不是非常严厉的拒绝言词,没有必要加以回拒。
可是当客户真心拒绝时,推销员以过分的言词加以回拒,往往会使客户发怒,这是不得不留意的。
如果对自己的商品没有绝对的信心,一旦遇到客人的拒绝时,马上就会惊慌失措,这是理所当然的。
先不谈这个商品是否百分之百符合客户的需要,至少绝对要获得客户的好评,而且推销员对它有绝对的信心,这一点是最重要的。
对商品的性能如果抱着一种怀疑、模棱两可的态度,一旦遇到客户激烈的抵抗时,自己就会先站不住脚。所以,在访问之前,自己应先对商品有充分的了解,建立十足的信心。
有的推销员认为,只要明确地传达了来意之后,立刻就会遭到对方的拒绝,所以很少有人会开门见山地将来意告知客户。
以电话联络时,只报出自己的名字、公司的名称,而来意完全不提;到家中拜访的情形也是相同、很少人会在门口就能明确地说出自己的来意。
甚至于要等到客户开口,问有何贵干的时候,才会说:“我是某某公司的推销员,来向你介绍某某产品。”
对客户而言,推销员这样的做法有欺骗的嫌疑。如果这项产品是他的必需品的话,情况会比较好一点;如果客户不是很感兴趣的话,可能会立刻遭到拒绝。
客户如果不需要这项产品,迟早是会拒绝的,所以与其隐瞒来意,不如在拜访开始就说清楚。推销是从被拒绝的时候开始的,被拒绝了之后才找出最恰当的突破方式。
如果能这么想的话,被拒绝时的震惊就能缓和一些。如果不是抱着过大的期望去访问的话,相对地惊讶就会减少。
而且,客户在不明白来访者是何方神圣的时候,口气不会太和善,这是理所当然的。
经验丰富的推销员一定明白,第一次拜访时被拒绝并不是一件值得大惊小怪的事,因为被客户拒绝的频率以第一次为最高,了解了这一点之后,才能知道如何来准备对抗的方法。
如此经过二三次的访问之后,购买的可能性就会增加。所以,应将客户的拒绝视为理所当然。
在第一次拜访时,就会说:“好了,我已经了解了,现在就订购!”这样的客人可能打着灯笼也找不到吧!
尤其是一般人最不喜欢的寿险,更不可能遇到这样的客户。如果有的话,也可能是身体上出什么毛病,或者是以诈欺保险金为目的的集团吧!
而且现在购物非常方便,爱什么时候买,要买什么,随时随地都可以办得到,不必非得跟推销员买不可。因此,推销员拜访的时候,总是遭到拒绝。
但是,被拒绝并不表示就完全没有希望,或许有的人会想,再杀杀价吧!或者认为第一次就买下来,太便宜他了,所以推销员总是要跑二三次,才能完成一笔交易。所以,拒绝并不完全不想买,有时候反而是一种购买的信号。
如果能够对客户性格,找出对方比较软弱的地方,则成功的机率将会增大。
拒绝的方法有很多,但是不论遇到什么样的拒绝,都必需立即应付,这是推销员必须力求达到的应付能力。从平常的对应中,来研究每一种拒绝的处理方法。
例如,将每一个客户的情况都作成卡片,记录个别的对应方法,如此一来,过去类似的例子都可以拿来做为参考。可是,卡片或文书资料当然无法随身携带,所以一定要整理妥善,牢记在脑海里。
通常目录是由公司准备,推销员只要将它带在身上,然后发给客户。
但是,这些目录往往使用起来却非常困难,而且如果公司的产品很多时,每一种产品的目录都拿出来摆在客户的眼前,又会使人眼花了乱。
目录和商品样本是一定要准备充分的,但是应该选择适合客户需要的,即使是客户表明“某种样式的产品我比较喜欢。”然后推销员再从皮包里拿出目录来也无妨,不必一开始就摆了很多,因为这种做法只有扰乱视听。
推销员总是给人一种喜欢说话的印象,其中当然有人是真的爱说话,但是也有人是因为被拒绝。有很多人都认为,只要推销员一闭上嘴巴,就表示给客户拒绝的机会。
但是,会遭到拒绝时,拒绝自然就会来,所以推销员不妨当个听众,默默中听听客户的苦衷,接受他们的拒绝。
好的推销员应该懂得少开口,努力让客户多说话,这样才能充分了解客户的需要。
当然你必需先对自己所推销的商品充满信心,而且让客户完全了解这个商品的优点。然后让客户表示一下他的意见,推销员也必需完全了解客户拒绝的原因,才有办法一一对应,这是最好的方法。
随着客户拒绝理由的减少,客户的不安也随之逐渐消减,推销成功的机率就大幅增加。
推销员和客户发生争论时,即使最后推销员赢了,对整个交易仍然没有帮助。
做生意的人都听过一句口头禅:“客户永远是对的。”因为发生争执的时候,让客户会产生不愉快的感觉,则他将永远不会想要购买这个推销员介绍的产品。
为了使整个推销的过程能朝着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发展,最好是在将要引起争执时,立刻改变话题。
即使是客户批评你的推销方法,或者某某公司的缺点,或者挑剔你所推销的产品,都无所谓,让客户去尽情发泄他的情绪。
请每位从事推销工作的人一定要牢记:“客户永远是对的。”
对于应会拒绝如果不是用很有力的方式,仍很难改变客户的意愿,所以要博取客户的好感,对付拒绝时最好能采取简单明确的手法。
简单的回答在这个时候往往比较有利,因为对方已经没有耐心来听长篇大论。
如果这次失败,只要让对方留下良好的印象,以后一定会有成功的机会。(www.xing528.com)
拒绝的内容中,包括了苦衷、要求以及意见,这与无意义的拒绝不在一样,应该要加以重视,因为如果处理得当的话,客户通常都会愿意购买你的商品。
真正熟悉生意行情的人都知道,夸赞的客人往往不会购买,真正想买的客户反而会挑剔一下。如果认真地对应、认真地回答客户的问题则成交的机率一定会增大。所以客户的要求、苦衷或意见都应该记录下来,日后一定要妥善地回答。倘若肯定无法完全回答清楚的话,不妨也老实地说:“关于这一点,我实在没有办法给你满意的答案。”
这样的态度可以使客户对你产生好感。
商谈进行不顺利的时候,推销员嘴里或许不说什么,但是在告别时候总是会表露出不满的态度。或许这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但是会让客户留下恶劣的印象,更加破坏彼此的商谈关系。
如果推销员仔细地想过的话,就会发现,任意的前往拜访,浪费客户的宝贵的时间,自己是不是也有不对的地方呢?
推销员首先要推销的是自己,这是推销界众所周知的原则,如果忘记了这个原则,就该遭到拒绝而打道回府。所以,即使临走之前,也别忘了保持良好的态度。
原一平说:“作为一个推销员,被客户拒绝是难免的,这对于新手来说是比较难以接受的。但是再成功的推销员也会遭到客户的拒绝。问题在于优秀的推销员认为被拒绝是常事,并养成了习惯吃闭门羹的气度,他们会时常抱着被拒绝的准备心理,并且怀着征服客户拒绝的自信。这样的推销员会以极短的时间完成推销,即使他失败了,他也会冷静地分析客户的拒绝方式,找出应付这种拒绝的方法来,待下次再遇到这类拒绝时,就会胸有成竹了,这样长此以往,他所遇到的真正拒绝就将越来越少,成功率就会越来越高。其实,要想真正成功,就得有在拒绝面前从容不迫的经验和勇气,不管遭到怎样的不客气的拒绝,推销员都应该保持彬彬有礼的服务态度,不管在怎么样的拒绝下都毫不气馁。
法兰克·贝格是美国人寿保险行业的推销大王,有一次,他到约翰·史卡特公司求见史卡特先生。
史卡特先生的儿子拦住他问:“我父亲今天很忙,你有没有事先约好这个时间?”
“我并没有事先约定时间,但他曾向敝公司函索一些资料,所以我亲自拜访。”
“喔,你选错了日子。现在已经有三个人在我爸的办公室等着,而且……”
这时,史卡特先生恰好经过他们身旁往仓库方向走去。
“爸,这位先生想见您。”
“你想见我吗?年轻人。”史卡特回头望望贝格很快进仓库去了。贝格跟进去。
“史卡特先生,我叫贝格,您向敝公司函索的资料,我给您带来了。”贝格递过去一张表格,表格上有史卡特先生的签名。
是卡特接过表格说:“小伙子,我不想看什么资料,但我愿意接受贵公司分赠的备忘册,你们写了几封信来,称说受赠名单上有我的名字,所以我在表格上签名寄回给你们。”
“史卡特先生,这些小册子并没有带给我们什么生意,只使我们投入其中,使我们有机会和别人谈论自己的经验。”
“但我办公室还有三个人等着我,我忙得很。何况,我已63岁了,几年以前就不再保险。我该尽的义务都尽了,孩子们也都长大自立,家中唯有太太和一个女儿跟我一块住,我有足够的钱过舒适的生活。”
“史卡特先生,像你这么成功的人,除了事业和家庭外,一定仍有其它的兴趣和抱负。也许是盖一座医院,投入宗教工作、传道或举办慈善活动,或其他有意义的事。你曾否想过万一您不在了,您的赞助也随之停止?这不也意味着严重影响这些工作的发展,甚或因此终止吗?依据我们的计划,你无论是生是死,都可以继续赞助这些慈善事业。7年之后,若您仍健在,每年可支领美金5000元,分别每月以支票兑领。若您不需要这些收入,也就罢了;若届时您用得上这笔钱,您会非常愉快满足的。”
史卡特看看手表说:“如果你愿意等一下,我待会想跟你谈谈这个问题。”
“我很乐意等您。”
20分钟后,贝格被请人史卡特先生的办公室。
“请再说一次你的名字。”
“贝格,法兰克·贝格。”
“贝格先生,你刚才提到慈善事业,的确,我在国外建了三座教堂,我每年平均投下巨资在这些最重视的工作上。你刚才说到什么计划?它可以帮我支持这些工作,即使在我死后;你又提到了7年之后,我每年可有5000美元的收入,那我现在得花多少钱买保险呢?”
当贝格告诉他保险金额后,他似乎吓了一跳。
“老天!真想不到!”
法兰克·贝格问起对方关于国外三所教堂的情况,史卡特对此津津乐道。贝格又问他是否亲自到那些教堂参观过,史卡特回答说不曾去过。但他告诉贝格,他的一个儿子和他的儿媳负责尼加拉瓜的教会工作,他打算秋天去探视他们。
贝格听得很专心,他接过话题说道:“史卡特先生,您到尼加拉瓜看孩子的小家庭时,如果您告诉他们您已做了周详的安排,即使您遇到任何不测,他们每个月仍可收到一张支票以推展教会工作,这么做您是不是很高兴?此外,写信告诉另外两个教会同样的消息,不也是非常快乐的吗?”
史卡特再一次提到保险金额太高,贝格则提出更多的问题引导对方思考,引导对方谈其国外三所教堂未来的命运。史卡特终于被说服了,他不仅答应买保险,而且立刻付了8000多美元的头期款。
原一平曾经制订计划,准备向一家汽车公司开展企业保险推销。所谓企业保险,就是公司为其职工缴纳预备退职金及意外事故等的保险。
可是,听说那家公司一直以不缴纳企业保险为原则,以至在当时,不论哪个保险公司的推销员发动攻势都无济于事。原一平决定集中攻击一个目标,于是,他选择了总务部长作为对象进行拜访。
谁知,那总务部长总也不肯与他会面,他去了好几次,对方都以抽不开身为托辞,根本不露面。
两个多月后的某一天,对方终于动了恻隐之心,同意接见他。走进接待室后,原一平竭力向总务部长说明加入人寿保险的好处,紧接着拿出早已准备好的资料——“销售方案”,满腔热情地进行说明,可总务部长刚听了一半就说:“这种方案,不行!不行!”然后站起身就走开了。
原一平在对这一方案进行反复推敲、认真修改之后,第二天上午又去拜见总务部长。对方再次以冰冷的语调说:“这样的方案,无论你制定多少带来也没用,因为本公司有不缴纳保险的原则。”
在遭到这种拒绝的一刹那,原一平时呆住了。怎么说出如此轻侮人的话呢?昨天说那个方案不行,才熬了一夜重新制定方案,却又说什么无论拿出多少方案也白搭……
原一平几乎被这莫大的污辱整垮了。但忽然间,他的脑海里闪出一个念头,那就是“等着瞧吧,看我如何成为世界第一推销员”的意志以及“我是代表明治保险公司搞推销”的自豪感。
“‘现在与我谈话的对手,虽然是总务部长,但实际上这位总务部长也代表着这家公司。因此,实际上的谈判对手,是其公司整体。同样,我也代表着整个明治保险公司,我是代替明治保险公司的经理到这里来搞推销的。’我不由地这样想道,而且我坚信:自己要推销的生命保险,肯定对这家公司有益无害。’
“于是,我的心情渐渐平静下来,说了声‘那么,再见!’就告辞了。”
从此,原一平开始了长期、艰苦的推销访问,前后大约跑了300回,持续了三年之久。从原一平的家到那家公司来回一趟需要六个小时,一天又一天,他抱着厚厚的资料,怀着“今天肯定会成功”的信念,不停地奔跑。就这样过了三年,终于成功地完成了盼望已久的销售。
原一平遭拒绝的经历实在是太多了。有一次,靠一个老朋友的介绍,他去拜见另一家公司的总务科长,谈到生命保险问题时,对方说:“在我们公司里有许多干部反对加入保险,所以我们决定,无论谁来推销都一律回绝。”
“能否将其中的原因对我讲讲?”
“这倒没关系。”于是,对方就其中原因作了详细的说明。
“您说的的确有道理,不过,我想针对这些问题写篇论文,并请您过目。请您给我两周的时间。”临走时,原一平问道:“如果您看了我的文章感到满意的话,能否予以采纳呢?”
“当然喽,我一定向公司领导建议。”
原一平连忙回公司向有经验的老手们请教。又接连几天奔波于商工会议所调查部、上野图书馆、日比谷图书馆之间,查阅了过去三年间的《东洋经济新报》、《钻石》等有关的经济刊物,终于写了一篇满有把握的论文,并附有调查图表。
两周以后,他再去拜见那位总务科长。总务科长对他的文章非常满意,把它推荐给总务部长和经营管理部长,进而使推销获得了成功。
原一平深有感触地说:“推销就是初次遭到客户拒绝之后的坚持不懈。也许你会像我那样,连续几十次、几百次地遭到拒绝。然而,就在这几次、几百次的拒绝之后,总有一次,客户将同意采纳你的计划。为了这仅有一次的机会,推销员在做着殊死的努力。推销员的意志与信念就显现于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