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苏北众创空间:优势条件与制约因素

苏北众创空间:优势条件与制约因素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苏北“众创空间”发展的优势条件其一,后发优势。特别是大量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将对“众创空间”派生出巨大的需求空间,并将成为苏北“众创空间”的重要特色。苏北“众创空间”发展的制约因素其一,区域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较低,“众创空间”发展受到创新资源供给不足的制约。

苏北众创空间:优势条件与制约因素

(1)苏北“众创空间”发展的优势条件

其一,后发优势。苏北属于欠发达地区,在发展“众创空间”方面同样可以享受后发优势。根据美国经济史学家格申克龙的后发优势论,由于工业化的前提条件和现实基础差异会影响区域发展进程,因而通常工业化程度较低的区域更容易实现较快的增长速度[4]后发优势集中体现在要素、技术、制度三个方面:要素性后发优势源于后发地区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较低的开发程度和资本较高的稀缺程度所引致的资源要素的较高边际收益率;技术性后发优势则源于后发地区显著的技术落差以及通过学习模仿所规避的风险和节省的成本;制度性后发优势则源于后发地区向先发地区的学习借鉴以及先发地区的倾斜性援助。在江苏的三大区域中,苏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属于典型的后发地区,其后发优势也会体现在发展“众创空间”方面:一方面,苏北的土地、劳动力等普通生产要素的成本较低,能够显著降低创新创业的要素成本,并缓解“众创空间”运行过程中的成本压力,为“众创空间”提供相对较长的发育周期;同时,创新创业活动不太发达反而客观上避免了创新创业资源要素的过度开发,高端创新创业资源的严重稀缺也客观上提高了其边际收益水平,也更便于“众创空间”通过各种方式整合集成创新资源,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支撑“众创空间”以较快的速度发展。另一方面,苏北“众创空间”起步较晚,在探索过程中可以充分学习借鉴发达地区的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特别是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众创空间”方面的先行先试,更能够在为苏北提供经验借鉴的同时为其节省大量的试错成本。

其二,腹地优势。苏北地域广阔,人口众多,产业门类齐全,县市和城乡发展水平的差异明显,对各类创新创业互动都有较强的包容性,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众创空间”都可以找到用武之地,并且能让创业面临的诸多风险和成本也可以找到多元化的分解渠道,从而为发展“众创空间”提供良好的腹地优势。尽管“众创空间”作为一种开放性的服务平台,能够借助网络手段动员世界各地的资源,但是受创业服务半径和资源整合成本的限制,大多数“众创空间”主要面向本地市场。腹地的经济社会状况不仅会影响“众创空间”的资源获取能力,而且会影响“众创空间”的市场需求空间,因此,苏北广阔的腹地优势将为“众创空间”的快速发展提供强力支撑。截至2013年末,苏北土地面积54 44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 988.51万人、户籍人口3 475.87万人,占全省比重分别为52.80%、37.64%、45.63%。在当前土地资源日趋紧张、人口老龄化程度日趋加剧的背景下,苏北在人和地两大资源上的优势日趋重要,将为“众创空间”的发展提供良好支撑。特别是大量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将对“众创空间”派生出巨大的需求空间,并将成为苏北“众创空间”的重要特色。同时,苏北既有相当规模的现代工业和服务业,又有相当规模的传统农业;既有自动化的生产线,又有传统的手工作坊;既有面向高端用户的奢侈品,又有面向普通大众的必需品:这种在产业门类、生产方式、产品体系上的巨大包容性,也为各类“众创空间”提供了广阔的适应空间。创新创业本身就是高风险的活动,“众创空间”也会随时面临失败的风险,但是苏北广阔的腹地能够更好地消化这种风险,使其不至于出现大范围的系统性风险,从客观上减少了“众创空间”的主导主体的后顾之忧。

其三,政策优势。“众创空间”作为一种新型的创业服务平台,正充分享受着各种政策扶持,从中央到地方已经围绕“众创空间”出台了高密度的支持政策,苏北的“众创空间”也不例外。尽管从各种公开政策来看,由于苏北“众创空间”起步较晚,相关扶持政策的完善程度远不如苏南,但是,苏北作为江苏重点扶持的地区,不仅在省级层面有专门的振兴苏北战略,而且处于多个国家战略的重点区域,相关政策红利也会延伸到“众创空间”。目前江苏面临六大国家战略叠加的良好机遇,其中与苏北息息相关的国家战略包括沿海开发战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一带一路战略,这些国家战略的叠加效应不仅能够为苏北“众创空间”发展带来更多的政策支持,而且这些战略的实施过程会形成大量的创新创业机遇,也会派生出对于“众创空间”的强烈诉求。多重国家战略与发展“众创空间”在根本目标上是一致的,同时,“众创空间”在扶持创新创业方面的良好功效也使其成为落实相关国家战略的重要路径,因此,为落实国家战略而带来的高端要素集聚以及所搭建的相关平台,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促进“众创空间”的发展,而与“众创空间”发展密切相关的某些政策举措也可以搭上国家战略的便车,从而更快更好地出台并得到落实。

(2)苏北“众创空间”发展的制约因素(www.xing528.com)

其一,区域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较低,“众创空间”发展受到创新资源供给不足的制约。虽然“众创空间”的使命之一就是通过资源整合平台帮助创新创业者突破各类资源瓶颈,但是示范效应和马太效应在创新创业资源领域的作用非常明显,创新资源倾向于向高密度集聚地流动,越是创新资源不足的地区越可能因为缺乏配套而难以引进和留住创新资源,因此,本地的创新资源供给状况也是“众创空间”发展的重要先决条件。苏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区域自主创新体系建设较为滞后,区域创新能力较低,导致整体的创新资源供给不足,高端创新资源严重匮乏,使“众创空间”面临更为严峻的资源要素制约。例如,工业化发展程度不高,民众积累的资本有限,加上资本市场发育相对滞后,欠发达地区资金短缺的局面尚未根本改观,不仅会直接增加“众创空间”的融资成本,而且制约了天使投资的发育;人口整体素质有待提升,教育水平不高,人才培养绩效偏低,整体滞后的发展环境使人才引进面临较大难度,从而使优秀人才短缺成为苏北“众创空间”发展面临的常态约束;苏北民营企业虽然近年来发展较快,但是由于并没有经历过像苏南那样的辉煌和转型,整体绩效水平不高,所积累的创业经验和企业家资源相对有限,难以为“众创空间”提供充足的导师资源;苏北区域创新能力有限,发明专利授权量占全省比重仅为9.44%,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省比重仅为17.29%,创新成果数量偏少,加上产业载体偏弱,不仅会制约创新创业活动的顺利开展,而且会强化“众创空间”所面临的技术瓶颈和载体瓶颈;中介服务市场发育水平较低,专业化服务的供给规模和质量都难以满足需求,增加了“众创空间”综合服务集成的难度。

其二,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尚未真正理顺,“众创空间”发展面临诸多体制机制约束。“众创空间”作为一种具有显著正向外溢效应的创业服务平台,既需要发挥市场机制效率优势来充分调动相关主体的积极性,又需要依靠政府的公共服务优势和政策支持来集成资源、规避风险以及弥补市场失灵。尽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已经确定了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基本基调,即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但是由于各项改革尚不到位,市场体系发育不成熟,政府的越位、缺位问题仍然非常突出。因此,包括苏北在内的大部分地区仍然主要依靠政府的主导力量来发展“众创空间”,真正以民间力量为主导的“众创空间”非常有限,相当部分的“众创空间”仍然需要依靠行政力量来配置创新资源,特别是在进行跨部门、跨领域的资源整合时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诸多体制机制约束。例如: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事业体制改革较为滞后,社会保障体制不健全,创新创业人才的自由流动面临诸多约束,“众创空间”也难以汇集起大量的真正意义上的创客,即便聘请各类专家兼任创业导师也需要与相关部门进行大量的协调工作;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不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不完善,创新创业者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众创空间”时常会陷入各种利益纠纷;跨部门的协调机制缺失,“众创空间”需要应对多个政府部门的指导和监督,当不同部门之间的政策目标和行为存在差异时,会使“众创空间”无所适从。仅从当前“众创空间”扶持政策的两大主导部门——科技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来看,前者的着眼点是创新,后者的着眼点是创业就业,能够实现创新与创业的有机结合固然很好,但是当二者目标存在分歧时就会出现问题。比如说,许多技术创新成果和先进的生产工艺往往都是劳动节约型的,而采用这些项目可能会降低就业吸纳,此时该如何协调,目前尚未有一个良性的机制和平台。

其三,创新创业文化不成熟,“众创空间”发展面临文化氛围的制约。尽管苏北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自古也是人文荟萃、人杰地灵,但是由于市场化、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较为滞后,并未成长起完善的创新创业文化,部分不成熟的文化理念还会对创新创业产生负向影响,从而降低了广大民众对于“众创空间”的文化认同。一方面,苏北长期属于劳动力净流出的区域,许多优秀人才通过升学和外出务工等渠道流向其他发达区域,而外出务工又主要集中于相对低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并且以自发的分散外出为主,组织化程度不高,难以发现高质量的创新创业项目;同时留守人员也长期享受着外出务工的红利,对于外出务工这种辛苦但回报稳定的工作方式产生了较强的认同和依赖,反而对创新创业这种高风险、高回报的工作方式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由于对创新创业活动缺乏深刻了解,错误地将投机取巧、无商不奸、官商勾结、贪污腐败等视为创新创业活动的必然因素,往往对成功者抱有原罪思维和嫉妒心理,对失败者又百般嘲弄和讽刺,这种对于成功和失败的畸形认知,无疑是区域创新创业文化的毒瘤。在这种文化氛围下,“众创空间”被架上了“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台子,而各类社会主体在参与创办“众创空间”方面也就会慎之又慎,政府对于“众创空间”的百般呵护也就易于理解了。此外,苏北“众创空间”发育程度较低,在创新创业方面缺乏令人津津乐道的成功案例和标志性人物,关于创新创业的科学理念和有益经验无法有效传播,也难以充分激发广大民众创新创业的热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