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科技创新助力淮安高新技术产业起步

科技创新助力淮安高新技术产业起步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新技术产业从无到有,渐渐起步,在低起点上体现出增速较快的特点。全市民营科技企业达41个。全市有14项产品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产品,有7家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2009年,科技创新支撑作用不断凸显成功举办2009淮安科技洽谈会活动,签约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448项。

科技创新助力淮安高新技术产业起步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推动人类社会经济形态从工业经济转向知识经济,以知识和技术创新为基础的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区域新的经济发展动力和主导产业,技术要素在经济发展中的贡献迅速上升,区域经济竞争优势也越来越明显地表现为地方科技进步程度及其产业化的能力。由于高新技术产业属于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具有对知识和技术创新高度依赖、边际效率递增、产品周期短暂等特点,进而产生了与传统产业不同的区位要求,并形成了新的产业空间。淮安地处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长三角中心边缘,具有良好的工业基础,交通便捷,自然条件和生活条件优越,拥有良好的创新环境,因而,也成为国内外先进技术和产业转移与扩散的重点区域。淮安市研发队伍逐渐壮大,研发活动日益频繁,研发水平和成果转化率不断提升。高新技术产业从无到有,渐渐起步,在低起点上体现出增速较快的特点。

(1)1996年,科技队伍已初具规模

全市共有科研机构137个,其中县及县以上全民所有制独立科研机构16个;大中型工业企业拥有科技开发机构72个;民营科技企业153个。全市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8.53万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7 998人。

科学研究与开发成效显著,全市共获科技进步成果奖69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16项、四等奖43项;专利申请78项。全市共组织火炬、星火农业攻关、成果推广等各类计划项目123项,已投产或达产的有64项,项目总投入1.5亿元,新增产值2.97亿元,新增利税5 142.56万元。星火产业带建设突出以项目为龙头,组织实施启动项目27项,其中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1项,省火炬项目4项,国家级星火计划6项,省级星火计划16项,项目总数比1995年增加1.25倍,项目整体水平提高一个档次,积极组织申报并获批准下达星火计划项目20项,其中申报国家级星火计划6项;争取省财政星火项目贴息资金132万元,列苏北四市第二位;围绕星火产业带建设组织申报了2个星火技术密集区和4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重点启动了淮安、洪泽、金湖等3个园区建设,着力培育了特种水产养殖加工、涤纶化纤丝及其织物、盐化工仪器仪表等区域性支柱产业。围绕科技兴农和“两专一基”,推广适用农业新技术、新品种15项,推广面积832.08万亩,培育试验示范基地4个;拟定出“九五”农业科技要办的55件实事和10项农业科技攻关项目。

科技队伍不断扩大。年末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不含非公有经济)达9.48万人,比上年增长4.5%。全市有科研机构25个,其中县以上全民所有制独立科研机构11个。大中型工业企业拥有科技开发机构32个。全市民营科技企业达41个。

(2)发展至2001年,淮安科研开发成效显著

全市获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64项,其中省奖2项。全市专利申请170件,其中公开授权103件。组织实施省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64项,获省资助经费551万元,组织实施市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00余项。获省星火、火炬贴息19项,贴息资金181万元,软件应用开发项目获国家财政部资助30万元。

科技示范引导经济发展的力度加大。全市有14项产品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产品,有7家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农业技术创新步伐加快,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得到加强,星火带建设取得新的进展。金湖石油化工机械,淮阴区、洪泽县盐化工,楚州区纺织工业,盱眙县建材、药材先后被省科技厅确认为星火带支柱产业。

(3)2006年,科技事业取得新进展

全年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6家、省级高新技术产品18项。组织实施省以上火炬计划项目9项,星火计划项目39项,重大科技转化项目获国家、省级认定各1项。新批准设立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家、市级工程技术中心4家。全年专利申请1 344项。

(4)2007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实现历史性突破

首次跨上百亿元级台阶,达100.55亿元(2007—2011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见图1);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1家,省高新技术企业7家,省高新技术产品17个;5个项目获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立项,4个项目获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立项,组织申报省以上火炬18项、星火计划87项;新批准设立省高新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1家、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全年申请专利1 995项。

(5)2008年,科技创新加快发展

成功举办2008淮安科技洽谈会,全社会研发投入9.74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40.61亿元(见图1),比上年增长39.8%;新通过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8家,高新技术产品27个;3个项目获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立项,3个项目获国家重点新产品项目立项,16个项目获国家火炬计划项目立项,23个项目获国家星火计划项目立项,2个项目获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立项;新批准设立省高新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1家、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省公共服务平台项目1家;全年申请专利2 727项。(www.xing528.com)

(6)2009年,科技创新支撑作用不断凸显

成功举办2009淮安科技洽谈会活动,签约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448项。新获批建设省级重大研发机构1家、省级企业院士工作站4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7家;新获批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5个,市高新技术创新中心成功获得国家级创新中心认定。组织实施国家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3项、省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99项,其中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11项、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2项、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4项。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45.83亿元,比上年增长74.83%(见图1),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5.4%,比上年提高4.2个百分点;新通过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2家(其中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2家、省高新技术企业10家),新通过认定高新技术产品69个(其中省级23个)。全年完成专利申请3 449件,比上年增长26.5%,其中发明专利申请422件,同比增长27.9%;完成专利授权1 011件,同比增长127.2%。金湖石油机械产业正式获批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

(7)2010年,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获得重要进展

成功举办了2010淮安科技洽谈会活动,签约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443项;新获批省级高技术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企业院士工作站4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个、省级科技公共服务平台1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7家;新获批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4个,市高新技术创新中心被科技部认定为首批“大学生科技创业见习基地试点单位”;获认定省级农业科技型企业9个、省级科技型农民专业合作社9个。组织实施省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00多项,其中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获批15项、国家科技富民强县项目1项、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3项;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79.17亿元(见图1),比上年增长94.92%,占规模工业总产值比重达20.0%,比上年提高4.6个百分点,新通过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9家(其中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高新技术企业9家),新通过认定高新技术产品94个(其中省级31个);全年完成专利申请4921件,同比增长42.68%,其中发明专利申请636件,同比增长50.71%;完成专利授权1170件,同比增长15.73%;获批“2010年度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示范创建单位”23家,6家企业被评为“2010年度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示范创建工作先进企业”。

图1 淮安市2007—2011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趋势

(8)2011年,科技创新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增强

全年专利申请6 497件,比上年增长46.69%;专利授权1 819件,比上年增长60.12%,发明专利申请884件,同比增长65.54%。全年新开发市级以上新产品1 024个,其中市级高新技术产品69个、省级25个。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580.7亿元,比上年增长21.2%(见图1)。全市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7家,新认定市级高新技术企业49家,全市创新型企业400家,其中领军创新型企业10家。全市省级以上孵化器孵化面积超过80万平方米。

成功组织第十届淮安科技洽谈会,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435个。新设立知名高校院所重大产学研创新机构5个,其中省级3个。组织签订“大院名校”科技合作交流项目52项,与清华大学开展校地合作研发项目20个。新增省级企业研究院、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各1个;新获认定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7个。新增本土大中型企业研发机构6户;新认定省级现代农业科技园1个。全年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76名,其中博士23人,有8人入选“江苏省‘双创’人才引进计划”,6人入选江苏“企业博士集聚计划”。

(9)2012年,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社会的融合有了新的突破

2012年11月17日,经省政府同意,江苏淮阴经济开发区正式更名为江苏省淮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标志着淮安市有了首家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科技创新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整合有了突破性进展。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也将为淮安市其他县区走科技与经济社会融合之路做出样板和示范。

江苏省淮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前身是江苏淮阴经济开发区。近年来,开发区努力以科技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不断完善体制机制,着力加强自主创新,积极集聚创新资源和高层次人才,加快科技研发和先进科技成果转化,在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新能源新材料、新装备、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2011年,开发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61.8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23%;区内企业实现研发投入6.1亿元,占销售额的2.3%;申报专利350件,建成省级工程中心3家、技术中心1家、博士后工作站2家、院士工作站2家;建成淮安市首家功能性聚氨酯新材料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拥有省、市级高新技术企业18家,省民营科技企业9家,市级以上高新产品48个。与此同时,利用省级淮阴区科技创业中心(孵化器)平台,逐步形成了以经济开发区为中心的孵化创新服务网络,并在开发区下属的淮阴软件科技产业园内建成省级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淮阴软件科技产业园现已被省科技厅认定为省级软件园

延续最近几年的增长趋势,2012年1月至6月份,淮安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443.45亿元,较往年同期增幅有了较明显的攀升。

高新技术经济正成为淮安经济中最有活力、最有潜力的新兴经济,与外资经济、民营经济一起构成淮安市经济的三大支柱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