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江苏省和淮安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部署要求

江苏省和淮安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部署要求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江苏省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部署要求在2003年召开的中共江苏省委十届五次全会上,省委明确提出,江苏到2010年左右,总体上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建设一个“不含水分的、人民群众得实惠的、老百姓认可的”全面小康社会。淮安市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部署要求淮安是传统的农业大市,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相比苏南、苏中较薄弱,但淮安在建设小康中也不甘为人后。近年来,淮安为小康社会建设做出了有条不紊、循序渐进的部署。

江苏省和淮安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部署要求

(1)江苏省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部署要求

在2003年召开的中共江苏省委十届五次全会上,省委明确提出,江苏到2010年左右,总体上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建设一个“不含水分的、人民群众得实惠的、老百姓认可的”全面小康社会。其中,2007年左右,苏南地区总体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2年左右,苏中地区总体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7年左右,苏北地区总体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由此,省委清晰规划了江苏的奋斗目标和阶段要求。

根据中央对江苏提出的“两个率先”的要求,江苏在充分调研、吸收国家有关部门研究成果、借鉴国际经验、听取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在全国率先制定了省一级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综合指标评价体系,并于2003年7月在省委十届五次全会上通过。这一指标体系包括4大类(4个一级指标)、18项(18个二级指标)、25条(用来计算测量的25个单一指标)。这一指标体系对我省全面小康建设起到了重要的导向、考核和激励作用。

2006年,省委提出,苏北要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确保达到时序进度,有条件的县(市)努力全面达小康。无论是已经达到还是正在争取达到省定全面小康指标的地方,都要按照不含水分、人民群众得实惠、老百姓认可的要求,努力建设一个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社会。其内涵就是要以县为单位实现全面小康,不能以市域总体达标代替县县全部达标;多数城乡家庭达到全面小康的收入和生活标准,不能以平均数代替大多数;多数老百姓认可全面小康的实际成果,不能以统计数据代替直观感受,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21]

2011年,罗志军同志代表省委提出:“今后一个时期全省总的奋斗目标是:到2015年,全省以县为单位达到省定全面小康指标,全面建成体现党的十七大要求、惠及全省人民的更高水平小康社会,苏南等有条件的地方在巩固全面小康成果基础上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使江苏的发展更科学、社会更和谐文化更繁荣、生态更文明、人民更幸福;再经过五年的努力,到2020年全省基本实现现代化,总体上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22]从而把中央对江苏的“两个率先”要求具体化、步骤化。小康社会也更紧密地与百姓生活幸福联系起来。

全省13个省辖市根据本地的具体情况,相继提出了各自的奋斗目标。其中与省委提出的三大区域实现时间基本一致的有三个市:南京、镇江为2007年前,连云港为2017年前。其他10个市分别提前1-4年。其中,苏州、无锡提前2年,提出到2005年底前全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常州提前1年,为2006年前;苏中三市都有所提前,南通力争到2009年,扬州、泰州都提前到2010年;在苏北,盐城提前4年,2013年前实现全面小康;徐州提前3年,2014年实现全面小康;淮安提前1年,2016年实现全面小康;基础相对薄弱的宿迁市,原来省定时间是2020年,可适当比苏北平均水平晚一些,但也力争到2017年左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www.xing528.com)

(2)淮安市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部署要求

淮安是传统的农业大市,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相比苏南、苏中较薄弱,但淮安在建设小康中也不甘为人后。近年来,淮安为小康社会建设做出了有条不紊、循序渐进的部署。2006年,在中国共产党淮安市第五次代表大会上,淮安提出了“总量翻一番,财政争双百,建成特大市,实干奔小康”的奋斗目标。其还从全力加快产业发展,不断壮大经济总量,努力建设实力淮安;提升城乡建设水平,加快城市化进程,努力建设魅力淮安;加快开放步伐,加大改革力度,努力建设活力淮安;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高群众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努力建设文化淮安;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努力建设和谐淮安等五个方面对淮安全面小康做出部署。[23]

2010年12月,在中国共产党淮安市五届五次会议上,淮安市委总结了五年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成绩和经验,剖析了淮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状后指出:“目前,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城市化水平、居民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等指标,对照标准还有不小的差距。”市委还指出在未来五年建设小康过程,淮安将“面临宏观经济环境比较复杂,各种不确定因素增多,综合实力还不强,乡镇工业基础相对薄弱,高效农业占比还较低,发展方式比较粗放,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和挑战。在此基础上,淮安市委集中全市智慧适时提出“总量翻一番,财政超千亿,建成生态市,全面达小康”的“十二五”奋斗目标。[24]

2011年《淮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也明确了淮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即到2015年,全市经济总量在2010年基础上实现翻番,财政收入突破千亿元大关,在苏北率先建成全国生态市,以县为单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202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